涌 泉 穴
别名:地冲穴
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涌泉穴,肾经经脉的第一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顾名“涌泉”。涌泉穴取穴方法: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两只脚各一处。中医认为,肾在人体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包含多种功能的脏器,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而艾灸涌泉穴,可防治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耳鸣、大便秘结等。因此,人们在养生、防病、调病、保健等各个方面,都喜欢艾灸此处。艾灸涌泉穴,可以培补元气,振奋人体之正气,调整脏腑之功能,提高抗病之能力,起到强身保健的作用。现代临床研究表明,艾灸涌泉具有双向调节机制,使血管弹性增大,血管舒张功能加强,血流加速,从而降低血脂,改善血压。又是足少阴肾经经气所出之处,可以交通阴阳、启闭开窍,因此,艾灸涌泉穴可以生髓健脑,使得心神内守,阴阳平衡,作息有序。
经常艾灸涌泉穴,可以让肾精更加的充足,有助于身体发育。还能精力充沛,让性功能更加的强盛,还有强健腰膝的作用。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肾经向上联系着肾、膀胱、以及喉咙和舌,是人体火气的源头,具有很好的纳火、引火下行的作用。且中医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涌泉虽然在脚上,却能调理膀胱、咽炎等问题。此外,艾灸涌泉穴,还可缓解艾灸后上火的症状,如果你艾灸容易上火,不妨多灸灸涌泉。每晚睡前洗脚后,将艾条点燃,距离涌泉穴大约两指左右宽的距离施灸,让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润为止。每次灸治5~10分钟,先左脚后右脚,两只脚都要灸,每日1次,一个礼拜内休息1-2天。涌泉穴、神门穴、内关穴
对应的祛病疗疾有:心痛、心烦、惊悸、健忘、失眠、晕车等心与神志病证;及高血压、胸胁痛等。快速取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即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对应的祛病疗疾有:可调节自律神经,缓解疲劳,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缓解治疗头晕、心痛、晕车等。快速取穴:位于内关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涌泉穴、太冲穴、百会穴
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快速取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联系脑部。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因为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调气血、疏肝解郁、平肝潜阳,各种肝气肝火能够从这个穴位消除掉,是人体的出气筒。快速取穴: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处。涌泉穴、水沟穴
水沟穴为督脉经穴,别名人中、鬼宫,为督脉与手足阳明之会。对应的祛病疗疾有:能醒神开窍,清热熄风,主治昏迷、晕厥、癫狂、急慢惊风、消渴等多种疾病,为中医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穴之一。快速取穴:位于人中沟正中线上1/ 3与2/3交界处。涌泉穴、四神聪穴
四神聪穴也叫神聪穴,四神聪穴具有镇定安神、醒脑和明目的作用。快速取穴:位于我们身体的头顶部位,在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因共有四穴,故又名四神聪。涌泉穴、然谷穴
然谷穴归属足少阴肾经,有缓解治疗咽喉肿痛、消渴、月经不调、阳痿、阴挺、阴痒、遗精、足肿痛等作用。快速取穴:位于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除了艾灸外,还可以按摩涌泉穴来养生!《金丹秘诀》中说:“每临卧时,一手握赤足,一手摩涌泉,多至千数,少亦百余。生精固阳,久而弥益。”
具体手法:
● 坐于床上,将两手搓热,左手握右足,右手握左足;
● 用左手中指和食指并起擦右脚底的涌泉穴100次;
● 再用相同的方法,擦左脚底的涌泉100次。
(此法也可以足代手,右脚擦左边的涌泉穴,左脚擦右边的涌泉穴。)
艾灸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养生活动,关注【艾灸小白白】,和艾小白一起,来了解更多的艾灸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