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工坊“探古徽州”研学写作第三日: 探古村 研非遗
圆梦工坊“探古徽州”研学写作第三日
探古村 研非遗
—— 何桂珠
1
宏村
7月19日上午,圆梦工坊研学团精心策划的一场精彩古村落规划与水系探究课程在安徽宏村展开。学员们借助GPS定位仪进行三维建模,沿着水系各支流徒步探索。测绘打点完毕,学员们到宏村中学观摩研学导师高空航拍的宏村全景:牛形水系从雷岗山顺流而下流经全村,一条主线,众多分支,汇聚村中月沼,南湖。以无人机高空视角来完美呈现600年前规划的诗意古村。课程最精彩也最具挑战性的,是学员们亲手绘制神秘的宏村水系图。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体验,进一步了解宏村古水系、村落的布局以及古人的智慧所在。
当学员们体验了数据分析、实地考察、系统建模等一系列探究内容后,纷纷对历经几代人、横跨数百年所设计的古村水系点赞。
古村水系、建筑打点的同时,学员们跟着导师,漫步古村老巷,一边聆听讲解,一边欣赏古村风景与精美石雕、砖雕、木雕。学员们按照研学课本中提示的问题,探寻“粉墙黛瓦”、“马头墙”的价值,研读文化名人题写的匾额和楹联,发现“徽州天井”浸透了徽商理财精明之道,体会徽派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2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午饭后,徽学堂陈老师带领大家来到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该馆是国内唯一全面体现徽州文化的主题博物馆。学员们在老师引导下井然有序参观。“走进徽州”、“天下徽商”、“徽州女人”、“徽州建筑”等展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陈列的砚台、徽墨、书画、青铜器、玉器、古书籍等珍贵展品,引来学员们啧啧赞叹。学员们还不时提问、探讨、记录、拍照,学习了很多关于徽州和徽州文化的历史知识,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3
黄山市徽派雕刻博物馆
第三个研学点是黄山市徽派雕刻博物馆。徽派雕刻艺术博大精深,流传数百年。徽州砖雕、木雕、石雕、竹雕艺术品,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形式之美,在我国明清民间雕刻史上堪称奇迹。在这里,学员们欣赏千姿百态的徽雕,了解与徽雕有关的民俗,还在师傅们的指导下亲手雕刻自己的作品——礼孝杯。很多学员尚未完成“礼”“孝”中一个字的雕刻,就已喊苦连连。“看似简单的事,做起来还真不简单”,学员博涵不禁感叹。活动最后,学员们上台分享自己的心得,研学老师对竹雕课程进行了总结:徽州竹雕艺术博大精深,若无匠心御守,何来千年传承?让我们依礼行孝,将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最有意思的是,大家在博物馆里欣赏到竹雕精品《皖南村居图》,观看非遗传承人洪建华老师雕刻《皖南村居图》的视频,无不对洪建华老师精湛的技艺钦佩不已。活动结束正要离开时,在博物馆大门口意外遇上洪建华老师。孩子们兴奋不已,争相和洪老师合影,并请洪老师在研学课本上签名。欢声笑语中,完成了第三日研学任务。
明天又有新活动,精彩各不同。期待中……
娃们的宏村
黄山之旅的第三天,娃娃们来到了古老的宏村。
早上八点多的宏村已有游客悠闲漫步。听老师讲,刚下过毛毛细雨,我想,整个村庄应该笼罩着一层薄纱吧?
照片中,他们走进宏村,犹如走进一幅画。一座小拱桥架在波光粼粼的湖上,湖边苍翠的树木,满湖摇曳的荷叶。人入画,画美人。
徽学堂的引导老师带着圆梦工坊师生们深入宏村,穿梭于小巷间。,一旁的水圳,绕过家家户户的门口,流水不断。听说它有许多功能,能防火、发电、改善空气。这条水圳还是宏村流动着的导游图:顺水进村,逆水出村。
看着照片中的一行人来到南湖书院。书院摆着几张端正的桌子,质朴,温馨。屋顶上有一个天窗,天窗下有个池子,视频里老师讲,这叫“肥水不留外人田,聚财的”。呵呵,古人真有趣。
接下来,在老师带领下学员们走进水系测绘课堂,无人机的镜头成了孩子们的“眼睛”。宏村水系寻踪图,孩子们互助合作,有的测量,有的报数,有的记录,人人专注,个个认真,探究精神也令万里之外的妈妈叹服。
我发现,孩子们才出发没多久,人在徽州,父母们也已全心在徽州,早就千里关注一心连了。
期待孩子们满载凯旋。
——卢梓畅妈妈
学生作品欣赏
执刀雕镂,美德永相传
桂岭初级中学九年级 何书焓
若无匠心御守,何来千年传承?
——题记
今日竹雕博物馆一览,方悟竹雕艺术的博大精深这笔沉甸厚重的财富,正是恒久御守匠心的辉煌成果。
馆内冷气开放过度,冰冷袭来,寒气彻骨。身着短裤t恤的我硬僵僵地随队览了几层楼。眼看就要亲身体验竹雕制作了,双手竟还未暖和,心头一揪,那不是寒窗苦“雕”么?
先欣赏大师雕镂,后端正姿势,戴上手套,固定好礼孝杯毛胎,正确握刀……一切准备就绪,开工!
将冰寒的冷气抛置脑后,并在脑、心、手、眼加进入百分之百的专注,全神贯注地体验寒窗苦“雕”。
我笨拙而吃力地在礼孝杯上推移刻刀,格外缓慢。我坚信“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
眼神凝聚于刀尖,像挑肉刺似的。待至杯上满是竹屑便呼呼吹气,竹屑洒落木桌,不知不觉中,木桌已黄白相间一片狼藉。
“呀,胳膊真酸爽!”“哇,手腕疼!”抱怨声频频入耳。我边听边纳闷着为啥我的手不酸也不疼?此时放下手中刻刀,两眼稍稍放松,紧接着却是从手指到手腕的一阵剧痛,麻木和过度的专注使我头昏脑胀、眼冒金星,嘴上虽不哼不嚷,心里却已叫苦不迭。
匠人们是怎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这项辛苦工作的?我思索着,似乎有答案,又似乎全没有。把一件事情做好也许不难,但把一件事情一直坚持做下去并做到极致,就不是易事了。
待雕刻完毕,我身上的寒气也消散殆尽。能工巧匠们专注博学、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已深驻我心。在这两只小巧玲珑的竹杯中,倾注了依礼行孝、专心致志的中华传统美德,也唤起了一代代人传承中华文化的热心!
印象深刻的竹雕
普宁华美七年级 杨阳
徽州竹雕艺术博大精深,如果没有匠心御守,何来千年传承?而且让我们依礼行孝,将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今天下午,在师傅们的指导下,我们用心雕刻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作品——礼孝杯。
一开始,是一系列的简单讲解,我还以为竹雕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但拿起刻刀刻时,我才发现,看似简单的雕刻过程中却需要经过十多年的练习。,我一上手就体会到手的力量仿佛要透支了的一样。这时,我才明白一件精美的竹雕作品需要花费的心血,需要经过的工序不知道要多少!在我手上用来刻字的竹雕半成品,前期已经花费了预制工人的不少心血了,经过我几刀雕刻,眼看就要毁在我的手里时,我才体会到匠人们的手灵手巧。后来,我的师傅救回了这件作品,于是我再也不敢小看任何一门手艺了——看起来十分简单的工艺,都需要经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
在这一次竹雕体验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若无匠心御守,何来千年传承”的意义了。
匠心精神
竞智中学七年级 丁琳霓
一位工匠若是有匠心精神,并能在行动中体现出来,那么他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必会有不同于他人之处。
今天下午,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参观了竹雕博物馆。刚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便是琳琅满目的竹雕艺术品,每一件都美不胜收。艺术品上的人物,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栩栩如生。
参观博物馆后,我们便亲手雕刻属于自己的作品——礼孝杯。大家各自在教室里找了个位置坐下来,看着摆放在眼前的两个竹筒杯胎,双手已经是蠢蠢欲动了。同学们认真听了各项注意事项及技法后,便跃跃欲试想雕刻了。每人面前的竹筒杯,一个写着“孝”一个写着“礼”,这就是孝礼杯。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分了刻刀,同学们接过刻刀,便在竹筒上刻了起来。
同学们一手戴着手套,一手拿着刻刀,顺着竹筒上的印痕,一刀一刀刻下去。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专注的神情,生怕出一丁点儿出错。我们好似森林里迷路的孩子,用自己手中的刀,在森林中一次次地探索,一次次地纠正,只为走出这片森林。
我专注地看着手中的竹筒,一刀一刀、一点一点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可是不一会儿,手指便感到酸痛,没一会儿就要停下来活动活动。但好在每个人都凭自己的毅力完成了作品。我们刻了半个钟头不到,手指就如此地酸痛,更别提那些花了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才完成作品的大师们!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完成一件作品。正因为他们的持之以恒,正因为他们的不怕苦、不怕累,正因为他们的匠心精神,他们才会有如此高的成就,才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徽州文化点滴
榕城实验学校七年级 刘子庆
安徽有四种很出名的“雕”,叫木雕、石雕、竹雕、砖雕。
今天,我们就到了雕塑博物馆,参观了安徽的这四种“雕”,还亲手尝试了其中的竹雕——雕刻了“礼”和“孝”两个字,并且巧遇著名的洪建东老师,还合了影。
我们还参观宏村。宏村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间更名为宏村。宏村位于徽州六县之一的黄山市黟县东北部,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约19.11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宏村基址及村落全面规划由胡重父亲的老故人何可达制订。
宏村因为经历过数次火灾,所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每个屋子旁都有一条小溪,小溪每隔几米就有一块石块,用于避让行人和洗东西。
当然,安徽的文化不止这些,所以还要一起去探索。
竹雕体验
硕榕中心小学三年级 陈子衡
今天下午我们到徽派雕刻博物馆,参观了古代和现代的雕刻作品。这些作品刀工深峻,线条刚劲有力,图案精致布满器身。我深深地被这些作品迷住了,真想能试一试雕刻作品有多难。
真的被我盼到了!老师带我们到雕刻教室,给我们讲解雕刻作品的过程和刀法。可我没有认真听,总是一心想着要做作品,老师讲解完后,就发刻刀给我们。我拿到刻刀马上就开始动手。这时,妈妈对我说:“要在左手带上手套,防止误伤,你刚才肯定没有认真听讲。”于是,妈妈把刚才老师讲的话复述一遍。我按照妈妈复述的方法把“礼”“孝”两个字刻得很美丽。老师看了,肯定了我,连说“很好”。
雕刻课上完了,带上我的作品开开心心地到餐厅晚饭了。
一颗心
登岗洋淇初级中学七年级 林景昱
到安徽,寻找一颗心,一颗匠心……
——题记
到了安徽,都没寻到一颗特别的心。但如今我却寻到了一颗匠心。
我们去了宏村,那儿有很多木雕、石雕……数不胜数。老师总是说:“这些木雕啊,每一件都是花好几年才刻好的。这座房子建7年才完工,光雕这些花了4年……”我听后并没什么感觉。不就4年吗?一下子就过去了。直到下午,我才知道我是错的。
因为我寻到了一颗心,一颗匠心。
下午,我们来到竹雕博物馆。参观完,本以为直接回酒店了,谁知最后还要亲手刻竹雕。我们先是学习了刻刀握法,看似很简单但握起来却全不合手!学会了握,还要学各种方法:顺刀法和反向法。老师给了我们两个竹杯,上面印有“孝”和“礼”两个甲骨文,让我们按照字模来刻。本以为很简单,但一试才知,太难了!没一会儿,手指都连连叫苦,还刻得坑坑洼洼。现在才知这些匠人是多么辛苦了。
我还了解到,这个馆的馆长——洪建华先生,日日夜夜都在刻竹雕,还住在特别简陋的屋子里,要是下大雨,估计都没法睡了。回去的路上,我们见到了洪先生,他身着宽大衬衫、裤子,简装出行。我们见到他,要是没有老师提醒,还真认不出来。我也在无意间看到他手上似乎有一粒粒的硬茧,这应该是他常年工作磨成的吧?
这就是匠人吗?与其他人没有太大区别。
但,我寻到了,一颗心,一颗匠心。
雕刻礼孝杯
华美四年级 何子昊
7月19日是美妙的一天。这一天,我们去了徽州宏村、徽州文化博物馆……其中令我感觉最有趣的就是在雕刻博物馆里雕刻礼孝杯了。
雕刻前,老师先告诉我们刻刀的用法和注意事项,然后把刻刀发给我们。我拿到刻刀后,并没有立即开始动手,因为我还不太懂刻刀的用法。但时间紧迫,我也迫不得已开始雕刻了。我先把刀口朝上,然后就顺着方向刻。不过,一开始我将方法用错了——我把“后退法”用在了“普通法”上。幸好一位老师纠正了我的错误。不过 ,因为初次雕刻,又乱使用刻刀了。当老师再次纠正我拿刻刀的姿势后,我的手指却早已不听使唤,完全没有了刚开始时的生龙活虎了。这时我才懂得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内涵。
7月19日这一天,过得非常有价值。
宏村
登岗洋淇初级中学七年级 林敬洋
朝阳升起,草色漫山。雾笼罩着每座山。徽州有山,徽州有遗。何为遗?望宏村则明。
天正好,万里晴空。我们的目的地正是古村落“宏村”。
据记载,宏村是由汪氏组织村民组建起来的。他们原本有一个祖辈历代定居的村子,因盗匪猖獗而被烧毁,因此,新村水脉便通全村,为的就是防火。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研读宏村,发现有一个特点:什么东西都分成两半。他们认为“水满则溢,月满则盈,钱满则亏”。做什么事都留有余地,好保佑家人平安。
当我走进宏村时,莲花香扑鼻而来。一池莲花飘在水中。
我走进巷里,片片青翠的紫藤萝挂在墙上。青石板路向前延伸。绵绵细雨则为这番美景平添了韵味。
连绵细雨,画中古道。红莲青叶,君子自清。
活动花絮
图文编辑:何桂珠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