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千古绝唱的一首双调慢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600b6c0100ft9h.html《雨霖铃》——千古绝唱的一首双调慢词(2009-11-01 20:14:24)

转载▼标签: 柳永歌女雨霖铃杨贵妃兰舟千种风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福建崇安人。由于擅长词典,常混迹于青楼酒肆间,结识了许多歌女,并为她们填词作曲。词作在当时没有地位,属于“下里巴人,”故其为时人视为有才无行的文人。时有人在宋仁宗面前举荐,仁宗批以“且去填词”四字,绝了柳三变的仕途之路。因此其心中愤懑,遂以“奉旨填词柳三变”自称。常常留连于京城及苏杭的一些酒楼歌院间,生活潦倒,常靠些歌妓接济。后为应试,始改名柳永,字耆卿,于景祐元年(1034)考取了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其排行第七,故世称柳七或柳屯田、屯田。《雨霖铃》,双调一O三字,传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声,悼念杨贵妃而采其声为《雨霖铃》曲。本词为词人采取唐时旧曲翻制成慢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寒蝉,表明离别的季节,在农历七月间(古时以立秋及处暑两个节气为农历七月,与日历上的农历日期有所区别)。《礼记·月令》曰:“孟秋之月,寒蝉鸣。”长亭,为古时官道上供行人休息的邮亭,方便长途跋涉之人歇息用,“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之说。鸣蝉给人的感觉常是刮噪,词人感觉到的声调却成了凄切,是因与前来送别的人难与分舍,心生悲凉凄冷,因而周边的一切声音包括蝉鸣也都变得凄切了。大概可译成:一场忽然下的滂沱大雨刚刚停下了,初秋的蝉鸣声是多么的凄凉,暮霭笼罩着远处的(十里长亭)邮亭。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典出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汉朝疏广及兄子辞官归乡,百官相送设帐于长安东都门与之饯别。这处是写词人要离开汴京时,一相知女子于京都城门外设帐饯别的情景,饮无绪,没有心绪喝酒。留恋处,这处据唐圭璋编的《全宋词》,也有版本在前加一“方”字,即成“方留恋处,”与双调一O三字慢词字数相符合。兰舟,兰木雕饰做成的船,这是对船的美称。留恋与催发是个矛盾体,充分体现了与情人难以分舍的心境。这大概可译成:在饯别的帐篷里,与前来送别的佳人,没有喝酒的心情,正依恋不舍的时候,船已经在催促着要启程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凝噎,话语(因心中临别而生悲切)说不出口,“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词人心中所想象的境况,成了一幅风景图画。暮霭与前面的“晚”相呼应,日色将暮,江上的烟雾弥漫,与心情郁闷相呼应,凸显出词人别离时的思绪万千。大概可译成:(在别离的水岸边)词人与情人手拉着手,相望而视的两双泪眼,喉咙梗咽,说不出一句(道别的)话来。想这一次的离去,途中千里浩渺的烟波,暮色阴沉,云雾弥漫在无际的天空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悲伤、伤感,堪:忍受,清秋节:冷清的三秋季节。大概可译成:多情的人自古以来,最伤感的时刻,是离别之际。怎么能忍受这冷落凄凉的三秋季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这首词最经典的一句,词人心里想着离别后的途中景况,以区区七个字展现了一幅动人画面,得以千古传诵。大概可译成:今晚酒醒时,我将置身于什么地方?那会是在有杨柳垂拂的岸边,早晨微微的风轻轻地拂在身上,那弯残月斜斜地挂在天际。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经年:一年,指时间很长,这次的分别,年复一年的,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聚,即使再好的光景,对我来说,也是引不起我的兴趣。表明了词人因离开了情人后,生活也将失去了乐趣。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纵然有万千的风流情意,但又能够向谁倾诉心声呢?提到宋词,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柳永。柳永不仅对宋词进行了改革,将日常的俗语加上到词的创作中,而且还创造了大量的词调。只可惜这样一个人,在大宋那么优待文人的时代,不仅没能早年登科(登科的时候已经五十岁了),而且身后连正史也没有记载。今天我们知道柳永的一生,都是当时人们的笔记野史里面的零星记载拼凑出来的。让人不胜唏嘘。在北宋一直到元代,如果也有流行音乐排行榜的话,那么高居榜首长达几百年的那首歌,既不是苏东坡所写,也不是辛弃疾所写,而是柳永的雨霖铃。“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绝非虚言。柳永仕途失意,为了谋生,不得不辗转于一个有一个地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自然不愿意与爱人分开,但是为了生计却又不得不割舍下那份情,于是乎就在离别之际,他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雨霖铃。上片大致意思是说:深秋的傍晚,一阵急雨刚刚停住,离人聚集在长亭,远处传来凄凉的蝉鸣。此情此景,哪有饮酒的心情,还想再享受片刻温存,船上的人已催着快点出发了。握着对方的手,凝视着对方的眼睛,泪水不停的留下来,一句道别的话,也说不出来。想到这一去楚地,路途遥远,烟波渺茫,极目望去,不知何处才是尽头 。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经历了一个时间发展过程,景象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而离人的思想感情则越来越强烈,到最后三句发展到高潮,因而既收束上片,又引出下片。下片的大致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面对着离别总是伤感连连,更何况是在这凄凉的深秋。今天离开后的我,酒醒时身处何方呢?恐怕那时候,伴随我的只有杨柳岸边凛冽的晨风和残冷的月了。这一别,即使拥有再好的风景,也形同虚设。哪怕有满腔的情义,又该去和谁诉说呢?离别时的无语凝噎,离别后是无处诉说,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词人此时凄凉的心境。内心的不舍,对爱人深深的怀恋,凄苦难言的相思,都在结尾处得到了展现。这首词哪怕没有经历过别离的人,读起来都会感同身受,而那些经历了离别的人,阅读了这首词之后,更是心如刀割。诗歌的力量在于任凭时光流逝,诗歌中的情感永存。这首词,不仅过去流行,现在流行,未来也将继续流行下去,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