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 黄明霞:放下就是快乐
放下就是快乐
黄明霞
“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
这是欧阳修《浮槎山水记》中的句子,大意是说:有时心里想要,考虑到无法得到就立刻停止,退至山林中而获得快乐。
欧阳修曾两度科举,都意外落榜。话说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没中状元的他,后来步入仕途,参与庆历革新,无奈新政失败,被贬官至滁州。他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就写于滁州任太守期间。
很显然,欧阳修并不是本心初与山水。他曾是有所欲,有所求的,只是“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要过,求过,而不得,便停止,再转身,天地之大,尽在杯酒山林。进一步不可能,那就洒脱达观,退而寻一乐,缘何不为?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说:“我欲乘风归去”,几乎是很直白地表达了他的理想愿望,可是,仕途不得意的他,又意识到“高处不胜寒”,于是不再执念,转而“起舞弄清影”,祝福“千里共婵娟”!
一直都认为,诗文是作者个人心性的直接体现。我们从文字中品味着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在感受着作者对人事的态度。不是谁天生就乐观,只是当经历世事浮沉后,发现放下那些纷扰,能让自己快乐。只有如此,才是不负唯此一生的自己。
现代社会,纷繁种种。面对复杂人事,所欲更甚,一念遂起,多不能及时而止。谁都不是圣人,谁都无法摒弃七情六欲,当欲望与日俱增,忧虑苦痛也伴之而来。人们一面追寻着快乐,又一面被欲望折磨,为什么不能学欧阳修呢?——衡量自己是否有能力达到预期,当不能,就放手!否则,就是为难了自己!
我们丝毫不怀疑欧阳修和苏轼的能力,但他们在一路的行走中,能自省其身,及时止行,不执念于某事,反倒还成就了自己。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应该管控自己的情绪。管控不是控制,而是自省。根据情绪的不同性质和程度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疏导,可回避,可转视,还可自嘲,不一而足。在苦闷、烦恼的时候,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并非不专一;当情绪消极时,从另一个角度听取积极的建议,横看成岭侧也成峰;承认自己德行不够,将紧张情绪降至低点,让自己轻松自适。不沉迷,不痴念!
还说苏轼。在被贬官至黄州期间,他寻张怀民赏月。与其说是赏月,不如说他是在寻一份悠然自得心。已经被贬,已然落魄,何必非要弄得“凄神寒骨”,觉出“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自嘲“闲人”,不念曾经,只说“庭下如积水空明”,豁达洒脱心,跃然纸上。既解脱了自己,又愉悦了后世人,怎不令人欢喜?
没有谁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没有谁比你自己更重要!不要在“帘卷西风”的时候,叹息“人比黄花瘦”。那些念想,想过,念过,就过了吧!所有的今天都是昨天,所有的人事都是曾经。
佛曰:我执,是痛苦的根源。那些放不下,忘不了,曾经是美好,如今却成了自己前行路上的荆棘。为什么非要让自己受着伤,忍着痛地前行?飞蛾扑火固然精神可嘉,但跌在油灯的油盆里,没有了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可言?
放下那些困扰,今晚看星月,明晨赏云霞,用自在心。
自在,便得快乐!
推荐阅读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