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说“正宁三清”
正宁有“三清”,“景清、巩清(焴)、赵邦清”,说的是明朝年间正宁地域出生入仕的三位官吏。“三清”成长入仕同朝不同年代,经历时局各有千秋,他们却都以善政清廉,刚正爱民,精忠效主的正义深得百性爱戴而标秉史册。
如今在正宁,关于赵邦清的传闻轶事极多,甚至衍生出许多神奇的传说,后世人都尊称赵邦清为“赵三爷”,知道他是“天官”。并传说中赵三爷的母亲是个疯子,长着一双大脚,飞毛炸乎(头发脏乱不修边幅之意),头发上插着苍耳子花,连她父亲也看不起她,放牛时在于家庄沟底的一处蹲台上生下赵三爷,生赵三爷时正下大白雨(雷雨),但赵三爷出生的那块地方却没有落下一个雨滴,甚至此后数百年此地寸草不生。少年时代的赵三爷就颇有才华,且天生一双“飞毛腿”,行走如飞,于家庄距正宁老城罗川近二十华里,赵三爷在罗川上学,晚上很晚放学回家,早上早早开课时他就已坐在教室里。
传说中的赵三爷无疑被神化,而与之相关的故事却越传越广,只是关于景清及巩焴的典故却极少,如今的许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历史,甚至包括他们的名字都不知晓,这似乎有失常理,却是不争的史(事)实。
景清本姓耿,讹传为景,明真宁辛庄里寨子(今正宁县山河镇寨子村)人,明洪武二十七年高中榜眼(进士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旋改御史,洪武三十年授命左佥都御史,后曾任金华知府、北平参议等职。建文二年,惠帝晋升其为御史大夫。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兵陷京师,惠帝被焚死,朱棣夺取皇位自立为成祖,仍复景清为御史大夫,景清表面授命,暗怀为故主复仇之心,一日早朝身怀短剑去行剌成祖朱棣,未料被成祖发现。景清事败即当朝大骂成祖,成祖大怒,打落景清的牙齿,割掉景清的舌头,对景清处以磔刑,将其尸体剖腹挖去内脏装上稻草挂在城墙上示众,对景清的族人也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瓜蔓抄”,偶有遗留,亦流离苟命于他乡,正宁没有姓景的正缘于此。
赵邦清,字仲一,号乾所,真宁县于家庄(今永和镇于家庄)人。明万历十九(1590)年中举,次年进士及第,后任山东省滕县县令。万历二十六年经汤显祖荐入吏部文选司任主事,后升任吏部稽勋司郎中。天启二年(1622年),赵邦清以四川遵义道监军参议的身份奉命征讨贵州水西同知安邦彦的反叛,因疟疾病死于军营中,享年64岁。
巩清(真命巩焴),字成我,号育炉,明真宁堡巷(今正宁县永和镇堡巷村)人,明神宗万历二十一(1591)年生,明天启七(1627)年中举,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及第,出任河南林县知县,崇祯六年调任河南安阳知县,崇祯十二年调任河南分巡道兼右参议,崇祯十五年诏任河南巡抚,巩焴未赴任。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称王,遍访贤士,任命巩焴为礼政府尚书,巩焴避隐未仕。是年三月,李自成兵破北京城,崇祯帝自缢,巩焴护卫一有孕妃子逃出北京回家,因兄长提醒以景清“瓜蔓抄”为鉴,而潜隐于三水(今旬邑)官家洞,冀望该妃生一皇子,以保孤复明,顺治十八(1661)年,清军围困官家洞,巩焴死不降清,因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清兵迫不得已采取了火攻,史为“火化官家洞”,官家洞周边许多村众也受到了诛连,周边巩姓尽受诛连。
正宁无景家,三水没巩家,无不缘于封建皇权灭绝人性的诛连屠杀,但“一臣不待二主”的封建道德教育也是铸成这些历史悲剧的火种,惨痛的历史不可回溯,古人的忠义却可感动千古。
景清死后约三十余年,在真宁县教谕王正上疏奏请下,宣宗下诏追封,谥其号“忠烈”,后在真宁建了“景公祠”、“榜眼坊”、“景爷庙”做为记念。
巩焴在河南任职期间卓有政绩,深得百姓爱戴,他任职知县的河南林县及安阳百姓均为他建过生祠,但巩焴从政在动荡混沌的明末,死于清军的围剿,他是新朝廷的宿敌,许多非巩姓的百姓都受到了诛连,更莫提有人敢声言为他立碑做记,止于县治为其立“学宪坊”一事,已无详细资料可考,但绝不会是在其生前或火焚后当年,而应是在后来的和平年代,是后人为纪念而为之,但“学宪坊”为木制,难耐风雨侵蚀,如今已荡然无存。
赵邦清出任滕县县令期间卓有政绩,深得民心,百姓为他建了生人祠;升任吏部稽勋司郎中后,当官不忘故里,上疏裁革真宁脱宁州而为府辖,实行一府五县一条鞭法,极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也更深得故土民众的爱戴。故乡的百姓为他建立了清官坊和天官坊,赵帮清又在其后为自己的生母刘氏和养母高氏建了恩宠坊。据清折遇兰本县志考,关于赵邦清的几个牌坊都为其在世时所建,雕刻精美,气势宏伟。赵邦清卒后,归葬故里,墓前有墓碑及邦清为父母所立的牌坊,墓周有石人、石马、石虎、石豹等,这些都很有力的将他的清誉昭示世人,给后人流下了难人磨灭的记忆。赵邦清与明大戏剧家汤显祖交往至深,情同手足;与“公安派”文学领袖袁宏道亦为至交,经常相聚吟诗作赋,质证所学。文人间相互的赠诗题赋更加提高了他的知名度,让其在府县州志更多了辉煌一笔。
赵邦清故里为正宁县永和镇于家庄,曾是唐朝燕国公于志宁潜迁之地,此地堪称地灵人杰,赵氏后人更是英才代出,现代冶金学博士赵元贞、原庆阳师专党委书记赵玺、原环县县委书记赵连印、镇原县副县长赵迎民、著名企业家赵宏选、长篇小说《西岭塬》作者赵永新等,无不是邦清后裔,为“邦清文化”的广泛传播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清为政期间皆以清廉爱民盛誉传世,结局却各不相同,官及御史大夫的景清可说是三清中处庙堂之最高者,但其结局也最为惨烈悲壮;为官最高止稽勋司郎中的赵邦清虽病死军旅,在三清中却算得唯一善终者,亦最负盛名,广为世人传诵;“成则王候败则寇”,不仅是对于君主,更适应于君主附隶的臣民,古往今来,盛世推盛名,圣君出胜臣,但愿在今日盛世,正宁大地上能够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三清”、“百清”,福祉万民,留名千古。
2006-12-20初稿于故乡正宁 2019年元月6日修订
故乡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