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天【周五专栏·从不随意而为】《从不随意而为》句句通(十二)

努力当自强,精进在路上 

本期导读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农化行业,事实证明。

取法呼下,无所得矣。

科学技术,非谓大楼。

大师之谓,实用研发。

第495天

【周五专栏·从不随意而为】

《从不随意而为》句句通(十二)

~~轻松悦读~本期内容约1248字~~
~~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人行道生命修炼   一起践行治未病

栏目简介:被工作牵着鼻子走怎有可能践行治未病?如何做到工作和生活两不误?事业和身体双丰收?值得研究。如何更有质量地创作出更有价值的作品?不只是给您更有意义的分享,更是自己对自己的责任。经过深思熟虑,从本周起更新栏目,为您也为自己创造更好的价值体验。
周一专栏·一开始正确
周二专栏·一流企业卖文化
周三专栏·历事练心
周四专栏·每周精选
周五专栏·从不随意而为
周六专栏·一起践行治未病
周日专栏·一起践行治未病

同时,文末有相关文章链接,可以查阅。

《从不随意而为》句句通(十二)

    从不随意而为》句句通(十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药制剂不仅是简单复配,更在于机理和细节把握。XX药,良心药,成份足还不够,我们可以做的更好,对于技术,我们从不随意而为。

唐太宗曾说过:“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呼下,无所得矣。”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有可能只达到中等目标;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达到低等目标;如果一开始就制定的是低目标,那恐怕是一无所得了。

这些道理几乎人人皆知,这么多年来农化行业就在用事实不断重复着“取法呼下,无所得矣”。如果有更多的企业“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会不会使这个行业变个样子呢?

如何“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我们有必要先弄清出这个问题,农药行业的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到底应该是什么?我们不妨大致理一理:

1、独特的化合物研究,专利技术的研发;

2、制造工艺的研发与优化;

3、助剂的研发与优化;

4、复配技术的研发与优化;

5、实用技术的研发与优化;

6、技术推广与应用;

7、包装材料与技术;

8、包装设备升级;

9、质量管理与检测;

10、库存管理与运输……

至少有许多领域,而又不限于这些领域。每一个方面都大有学问,并非搞点原药、助剂,甚至隐性成分搅搅拌拌,再灌个瓶,贴个标签,这么简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药制剂不仅是简单复配,更在于机理和细节把握。技术的研发不是建个实验室,买点设备、仪器,正如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所谓研发,所谓实验室,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有真正的实用研发专家之谓也。

这个行业搞个噱头、做做样子的忽悠者太多。现象有几种:

1、建个实验室,买些仪器,挂上牌子,作为道具;

2、花些钱在某大学的实验楼前挂个合作实验室,拉大旗作虎皮;

3、真有实验室,“专家”从来不到田间地头,闭门造车;

4、没有专业技术人才,凭经验主义勾勾兑兑,就扬言研发……

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纯粹为了赚钱获取短期利益的人,是对农化行业无益的,甚至是伤害的。君不见,杀虫剂中竟然查出除草剂成分,时有发生,不仅荒唐,而且可怕。

刚刚离开我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一生专注于水稻领域的研究,其成功秘诀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八个字。“知识”是专业的积累,创新的基石;汗水是科研的努力,和农民一样“汗滴禾下土”;“灵感”是不断探索迸发的火花,是忘我的回报;“机遇”是刻苦努力必然性中孕育的偶然奇迹的捕获。他趴在田间地头做研究,解决世界千千万万人民的吃饭问题,奉献毕生。

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尤其是我们农化人学习的楷模。倘若我们农化人都像袁隆平院士一样,趴在田间低头,这个行业怎么可能不进步?

如何鉴别搞噱头、做样子的忽悠者?其实很简单,不需要到实验大楼去看什么仪器,只需要看看几年来其产品有没有进步,至少不能有退步吧?

前面所讲的低级的错误有没有重复?

产品质量是否稳定?

包装是否无渗漏?

有没有结晶结块现象发生?

有没有缺几袋少几瓶的现象?

有没有空袋子空瓶子的现象?

有没有涂改过生产日期?

效果有没有越来越好?

有没有违规添加隐形成分?

是不是只会恶性循环打价格战?

有没有真抓实干做对比实验、开观摩会?

是不是还在一而再、再而三地卖概念、凭忽悠?

下期见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