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彩霞|读《颍川诗词》走近陈文玲

宋彩霞


我读《颍川吟草》《颍川诗草》《颍川诗词》,再读《互联网与“新实体经济”》《不能把去产能作为一个口号 以摧毁的方式去产能》《中国经济可以跨越《亚洲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等诗文,收获了感动,收获了崇高。

质朴干练的陈文玲先生长期从事经济研究,她是原国务院研究室司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她曾多次参与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先后参加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相关规划制定、研究或评审。她集著名经济学家、诗人、书法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一身,参加党中央、国务院一些重大文稿的起草和国家多项重大课题的调研,许多研究成果、文稿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和批示,被国家决策采纳。这些都体现了她的职业和学识的个性特征。她还担任着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在繁忙的工作调研之余,进行诗词创作,非常难能可贵。带着敬仰我走近了她,解读了她诗词世界里那些崇高精神层面的大情、大气和大襟抱。

近年来诗坛的一些诗词作品,多少出现了一些所谓“唯美”的倾向,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山水以及对英雄的赞颂似乎要离我们而去,这是当代人的一种缺氧。《颍川诗词》让我们在艺术的审美流程中忽然生出这样一个全新的体会:诗词不可以没有英雄气概,不可以没有对崇高精神的敬畏和诠释,不可以没有理直气壮表现时事的作品。无论时代将走向怎样,社会将发展成怎样的文明样式,我们都应该铭记祖国的大好河山,铭记一个民族的命运,永远为后代传递一种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讲,《颍川诗词》是在为今天的人们补氧。

诗词的创作是比较难的事情,它不仅考验你的学识,也考验你的体力。它像文字里的建筑、雕塑和油画,要的就是让世间万物呈现华丽美妙的效果,不丽不美没有情感不成诗。她以超群的才情作保证,以浓烈的情感做基调,以名山大江和熟稔的人事为题材,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先后整理出版了《颍川吟草》《颍川诗草》《颍川诗词》三部曲,令人心生欣佩。

她的大情体现在:凡落笔处,皆有不忍。

她一方面调查研究国家的经济,一方面进行诗词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她始终坚持正能量,抱着对人性的虔敬之心,进行着一场诗词的修行。她观察事物和创作作品都比较容易有新的发现,在创作中有开创,有坚守。她在诸多作品中,都充盈着强烈的大情。爱,还是不爱,在大众这里,是如何面对某个具体情感的问题;在陈文玲先生那里,则是个终极问题。她爱民族、爱家乡、爱国家、爱人类,她的爱不是狭隘的,不是唯我独尊的,是一种广博的爱。如2008年有毒奶粉事件后,先生和她的同事放弃了国庆七天长假,深入了解,写出了两篇很有分量的医药安全调查报告,得到了中央国务院重要领导同志的批示。她在《忆江南》上片里写道“无法忘,泪水透衣裳。三聚氰胺充奶粉,穷人幼婴作干粮。能不受其伤?”则是血与泪、正义与良知的呐喊。

她的大气体现在:站在珠穆朗玛峰上看中国。

她有一首写天台山琼台仙谷的词《醉操翁·琼台仙谷》上片云:“悬崖。空峡。神祸。是谁家?薄纱,崇峰峻岭云梯达。一步一处新芽,绿如花,树树是仙葩。无限风韵足下答。攀岩走璧,回首山拔。”韵脚密集,难度很大,她写的不仅嫩红浅绿,还有枝繁叶茂。她还把黄河、长江地域乃至全国、全球的范围来考量、来审视,颇有“站在珠穆朗玛峰上看中国”的气势。如《卜算子·昆仑》云:“出世便沧桑,龙脉长天仰,伟岸雄浑舞动时,万里群山响”。还有“站在外星球上看地球”的胸怀如《踏莎行·天地》云:“大地藏辉,长天吐瑞,无边无际乾坤醉。刚柔相济塑时空,年年岁岁春秋媚。元气精微,神魂交汇,人来人往情为贵。江河湖海涌新潮,谁知亘古皆前辈。”这气势和胸怀如何了得!她纵观古今,联系上下,使时空范围相当大;又因为多年的知识积累,她对黄河长江看得分外清晰。她在《浪淘沙令·黄河情愫》云:“成也土成田,败也泥潭,推高河道挂前川。满目苍夷沟壑纵,岁岁年年。何处觅清涟,天上人间,丛丛芳草驻高原?日月星辰随水逝,大道无言。”黄河在她的笔下描摹的具体入微而又客观真实。这是文气、浩然正气,更是鹤立鸡群的才情以及对家国矢志不移的高情大气。

她的大襟抱体现在:介于现实的姿态。

诗词要有介于现实的姿态。在我读过陈文玲先生诗词集后,这个字眼不时地闯进我的脑海。她也选一些平常平庸的生活做题材,但通过想象创造了个人的精神世界。有时她会将听到、看到的、考察到的广播、电视、新闻会等传闻,触发创作灵感,有时候她会将听到看到的与自己的想象思考和批判结合在一起,写成作品。但她也注意到了就是不要把现实写成固定不变的现实。这种介于是社会的。包含着大的视野。相比之下,对于那些只写无题之句,陷于一种自我陶醉的小我写作氛围,那样的作品价值是有限的。这里牵扯到诗词与大众的关系,很多诗人会说:我不在意诗词读者的多寡,我的诗词是写给少数人看的。这种说法的确精妙,而且有点天衣无缝。但从实际来看,如果一个人的诗词受到极大欢迎,他内心的喜悦也是无以言表的。因此诗词如何介于现实,如何走进大众,也是常谈常新的话题。陈文玲先生在这方面是做过尝试的。我在今年《中华诗词》杂志第3期时代风云栏目里曾经编发过她如下两首词:《诉衷情·最美是心峦——赠蒲金清最美家庭》云:“情浓于水驻高原。柔美是心峦。时光缓缓流逝,奉献爱,化清泉。穿藏地,过山川,共蓝天。悟人生贵,夺秒争分,建设家园。”这首应该是响应中宣部号召,为时代楷模人物写的赞歌。其《卜算子·赞邓州编外雷锋团》云“理想化雄鹰,携手长天共。回首当年战友情,已入中国梦。播撒爱无声,点点滴滴奉。春雨随风潜入心,化作人生境。”则是她深入基层,诗词走向大众的一个范例。

一首优美的诗词,必定会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带来心灵的启迪、思想的震撼,也就是说必然有可读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变染采世情,兴废系于时序”,强调创作时决不能忽视对自然的感悟和体验,也不能离开生活实际闭门造车,更不能不了解时代的脉搏、不抓住时代的特征,强调文学创作要“述志为本”。综上可见,陈文玲作品既非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也不是朴素通俗的“下里巴人”。但又二者兼而有之。熟悉陈文玲先生的人都知道,她之所以能够用诗词来讴歌我们这个时代,展现这样的大情大气大襟抱,是因为她诗中所描写的许多事件都是她亲身经历并有所研究的。这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佐证。她在参与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又享受崇高精神层面的修炼,收获了宝贵的诗意人生。正像她在《捧一杯诗意的淡淡清茶》一文中说的那样,她每每都写出了感动。她的《十六字令·诗》:”诗,梦里青藤月下织。平平仄,泼墨有相识。”正是她诗意人生的写照。我走近陈文玲先生是诗词之缘,结识陈文玲先生是我的荣幸,她带给我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诗化人生是幸福的。最后用我的一首感怀词作为结束语,并表达我对陈文玲先生的敬意。

玉楼春·贺陈文玲先生《颍川诗词》新书发布会 暨中华诗词高端研讨会召开

芝兰手植真高洁。涵绿披红多少叠。颍川诗意总撩人,三卷长歌歌遍彻。

海山十万翻新阕。大爱弥天情切切。生涯情系大风潮,许国寸心如寸铁。

2016年4月6日于京华白雨庐

作者简介:

宋彩霞,笔名晓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杂志编辑部主任。山东省诗词学会副会长。著有诗词、诗论集《秋水里的火焰》等六卷、新诗集《黑咖啡》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