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股的估值方法
之前写作了《一文梳理老唐估值法》,这里补上周期股的估值方法。
1、什么是周期股?
可以简单理解为公司业绩随着宏观周期波动的股票标的。
老唐估值法适用于稳定增长型企业。其投资分众传媒的思路错误在于认为宏观经济好,分众会更好。宏观不好,分众也可以稳住甚至可能增长的思考角度,直接用当年净利润为起点考虑,忽略了净利润的向下波动可能。事实上,分众的经营情况会随宏观周期波动。
2、周期股的估值方法
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里写过:对于周期性波动的企业盈利,可以采用10年的平均利润去模拟近似的「正常」收益。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席勒,曾在格雷厄姆的理论基础上做了大量实证研究,提出一个后来名扬四海的指标叫「周期调整市盈率(CAPE)」,又称「席勒市盈率(Shiller's PE)」。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用席勒市盈率估值法对周期股估值,且在没有恶性通胀存在的情况下,无需做通胀还原。
以分众传媒为例,加总得出10年总收益303亿元,平均年度「正常产出」约30亿元。
接下来,按照老唐估值法,在无风险收益率3%~4%之间时,合理市盈率取值25~30倍,当年合理估值在750~900之间,或写作825±10%范围。
按照老唐估值法,当年合理估值的7折买入,合理估值上限的150%卖出(因判断不了三年,故借用当年合理估值数据),买入位置=825×70%=578亿,卖出起点=825×110%×150%=1360亿。
这就是「600亿以下买入,1400亿以上卖出,期间呆坐」结论的来源。
3、为什么当年合理估值的7折是买点?
老唐的估值法是三年后合理市值的50%买入。怎么又使用当年合理估值的7折为买点?
这两者在数学上其实是一码事,只是背后隐含了一个正常年化增长12%的判断罢了。假设目前净利润为单位100,年化12%增长三年后净利润为140。
100×70%=140×50%。也就是说,当年合理估值的7折,是假设12%增长下,三年后合理估值5折的简化计算。
4、为什么认为正常年化增长是12%?
12%的取值,是我心目中的优质企业,应有的可持续增长水平。
1977年5月,巴菲特公开发表在《财富》杂志上的《通货膨胀是如何欺诈投资者》一文里,曾经这样写过:
查理.芒格曾这样表述伯克希尔的投资原则:「我们就像刺猬,只会一招,就是寻找利率低于3%的浮存金,并把它投向能产生13%回报的企业」。
这里之所以用13%数据,所代表的的含义其实就是「比(能够获得12%回报率的)普通优质企业还要好一点点的企业」。
这个12%究竟是统计结果(巧合),还是背后有深层逻辑支撑,我暂时还没彻底想明白。
但它在我国股市同样得到的历史数据验证。沪深300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点1000点,至今15.65年。考虑了分红后的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今天的收盘点位是6139.26,年化收益率为12.29%。
参考资料:《分众传媒投资回顾及周期股估值方法的尝试》唐书房 20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