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兆和:从水墨人物写生谈“以形写神”的优良传统

运用水墨画这一形式来表现今天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必须在现实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同时应将现代科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感受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挥现代人物画的写实能力。 这种写实能力,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具有民族的新形式和新风格,故不同于西洋画,也有别于古代绘画。 它是我们今天的人民大众需要的艺术形式和民族风格的表现。 为了提高现代人物画的写实能力,适应人民大众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须在练习过程中,掌握和运用传统的造型基础知识和技法,学习科学的艺术造型法则,为创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有步骤地创造新的技巧。

《老父操琴岂奈何》

我们所说的水墨人物画是作为基本练习来说,故不意味着一般人所说的"写意画"或 "简笔画"。我们所说的水墨画,即是运用传统绘画的水墨形式和技法,适当地结合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准确巧妙地表现人物的形神关系。这种水墨技法的运用,必須紧密结合对象的复杂变化,用笔用墨,要服从于整个形象的构成,例如形象的前后虚实、局部和整体、结构与特征等的统一,必须具有科学的完整的造型原则。这样才能够行笔有方,落墨适当。至于笔墨之所以能生动传神,亦在于作画者首先对形象的有深刻认识和具体感受,然后才能有表现形象的艺术概念和周密的计划,有创造技巧的主动能力。

历代画家运用水墨画这一形式,在人物、山水、花鸟各类体裁上都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技巧,不仅自然地表现了各种物象的精神面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一切物象的客观态度和主观的艺术要求,所谓"艺术以得天然趣,笔墨流露真性情",因而形成了作者自已的作画风格,也创造了各种不同的表现技法和不同时代的艺术特征。这种艺术特征,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精神而不断变化和发展。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展水墨画这一传统的形式,以及它那千变万化的笔墨技法,则不能仅仅以传统的观念去看形式和技法,而要在科学的思想基础上,去掌握运用水墨画这一形式和传统造型的规律。因为一切造型艺术的法则和技巧的运用,都不能离开作者对客观物象的科学态度和一定时期范围内的思想感情,它能表现的主题,也必然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和艺术实践的结果。

蒋兆和 《童趣》 镜心 纸本

笔墨如何才能"传神"?各种人物的形神状态,变化是极其复杂而极其微妙的,要通过笔墨去描绘,就必须理解拘成形神状态的特征本质。这种特征本质,最显著地表现在人物的面貌上。所以古人画象就叫"传神写照"。

其实人物的精神虽然集中于面貌表情,但要完全描写出活现的神气,则单指面部的外表是不够的,因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与其内心的思想活动和整个形体的运动分不开的。比如在劳动中的各种姿态,在休息时的安闲自逸,激昂时的手舞足蹈,愉快时的怡然自得等,都是内心和外形的一个运动着的整体的表现,面部的肥瘦和肌肉的纹理隐显,也是统一于一个形体之中,并随着不同的情况产生极其复杂的变化。由这种不同的复杂变化形成各自不同的精神状态。

虽然面部的表情是最能显示内心的活动,是作者必须首先注意的地方,但与此相联系的身体各部不能说是无足轻重的。即使在一衣纹的起伏变化中,如果我们忽视了它的造型上的重要地位,或有意无意地进行不适当的取舍,则会感到形象不足,精神也就难以充实和连贯。

蒋兆和 《给爷爷读报》 镜心 设色纸本

所以,在造型上要求处理好細部与整体的关系。只有准确概括整个形象,正确掌握的基本规律,才能使笔墨恰到好处。所请—笔不多、一笔不少的意思,就是指作画者要全神贯注、融汇贯通,作到将形象的精神面貌描写尽致,这是传神法则的一个基本的方面。另一方面,人的精袖本质虽然说要通过造型手段体现出来,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对象的思想活动,这需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艺术观去分析和概括。如果没有这种分析能力,也就不能准确地概括形象,会在实践中不自觉地歪曲了形象的本质。譬如我们画一个工人在操作的时候,虽然尽力将其外表的姿势大体画正确了,但常常不能充分表现其内心的思想感情,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正确地理解工人的内心活动及其与外形的统一和变化,因而抓不着与内心联系的外形待征,甚至错误地将不应强调的某些部分作过多的夸张,其结果形象失真。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在作画的过程中详加分析,全面理解,抓住对象的重点特征,就能使笔墨减少谬误。

各种人物的形神状态,虽然千变万化,但还是有规律可寻的。

蒋兆和 《下棋》

形体运动中的神态,是内心活动的反映,我们可以从内心的和外形的两个方面联系起来分析,也可以从一个人的仪表性格体会外形的变化,这样就不难抓住它的特征,不过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如一瞬间的动作,让人不易琢磨,这就需要在平时实践中多积累经验,临时方能借取。再如某些静止的情况下,或读书,或构思等的表借,就不是仅仅依靠外形的姿势所能表现的,需着力描绘眼神。人的眼神变化,复杂而微妙。人在任何状态中,精袖本质和内心感情都取决于眼神的准确描写,如稍有谬误,即使其它所联系的部分画得不差,也不能全其神气,只着重于眼神的描写而忽视其它的部分,也不能全貌,这就是所谓"形具而神生"的道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