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大考之前,该听谁的?

【图】Jungyoun Kim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631天
“周叔叔:
您好!我看了好多我的同龄给您写信,我也试着写了这封信,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
我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面临中考,现在正处于极度焦虑的状态。
我从小到大,成绩一直都稳定在班级前5名,年级前20名。但自从上了初中,我发现我在一群优秀的人当中变得不再起眼。初一的时候,我的成绩还能稳定在年级前30名,心理虽然有些落差,但还是比较自满的。初二的时候,我开始忙于学生会,我总认为既然不能在学习上赢得领先,那就在其他地方寻找心里安慰和突破,虽然我如愿当上了学生会主席,但成绩却跌出了前50名,之后就再也没进过。
这次模拟考试,我又考了有史以来最差的排名,第74名,我对自己很失望。
我现在的考试心态让我无法发挥出最好的水平,甚至正常水平都发挥不出来。其实,我心里很清楚:只要我每一科都能考出平时的水准,我的总分和排名会很好看。
我现在常常羡慕那些不用刷太多的题,不想学了就可以骑着自行车满城转悠,但静下来又能考出高分的人。我现在的焦虑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学习时无法专心,休息时又想着学习。简直是处在“学也学不好,玩也玩不好”的低效状态。
现在离中考只有1个月了,我很害怕,我怕我的状态影响中考。周叔,能否教教我怎么调整状态,谢谢您,期待回信!”
孩子,别怕,作为学生会主席,你更应该比其他孩子从容。
大考之前,有些焦虑是很正常的,3年之后的高考,你也会有现在同样的心态。那些看起来轻松的同学,他们也会有你一样的焦虑。当我们在面临重大挑战之前,多少都会有焦虑。
中考,每个人可能只有一次,不可能有经验。但,你的老师有过多次中考经验,考前最后一个月该教学生什么,怎么复习,节奏如何把控,老师的应对经过了实践不停地检验和调整,是最合理的,效率也是最高的。你跟着老师的指引走,犯错的可能性最小。
当然了,好为人师的人多,就像你生病一样,几乎每个人都敢给你意见,甚至有些人还会告诉你“祖传秘方”,但你知道,最安全的办法还是听医生的,虽然很多时候,医生的意见听起来比外行“平庸”多了,从不敢把话说死,以至于你听了会垂头丧气,以为病可能就好不了了。
捷径、秘方、不劳而获,这些往往只有外行的人才相信,学习越差,就越容易相信存在这些妖术“秘籍”。一个行业的顶尖高手,都只信奉一些笨功夫:理解基本概念,灵活运用;大量练习,培养直觉;不绕开逃避难点,遇见难点反而会兴奋,因为他们无比清晰的明白:解决了难点就是解决了核心问题,这是在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一遇到难点就绕开,就逃,假装难点不存在,这是学习最容易犯的错误。以后你也会知道,这其实也是人生最容易犯的错误。难点,意味着最硬核的竞争,暂时可以逃,但无法永远逃,就像你平时的学习一样,是可以取巧,是有办法骗老师、父母和自己,但面对中考,只有真正的实力才能让自己过关。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要像我所看到过的所有聪明人一样:聪明人,从来都是用笨方法的。只有这样,你的聪明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而且,如果聪明人知道不逃避难点,往往就会具有智力和意志的双重优势。聪明人最难避免的坑,就是他巧妙地逃避了难点,别人一时还看不出来。比如说你,不是那么想学习,可是学生会主席的光环依然可以让你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可,这在我看来,其实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不过还好,你付出的成本不高,你的学习还是属于比较好的。从今天开始,别逃避,无论有多难,也要把自己的主业做好,你的聪明就会让你加速。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学习好了,其他的任何副业好,都是锦上添花,那样才有价值。学习不用力,靠别的途径获得关注,终究是旁门左道,黄粱一梦,梦醒了会更难受。
明白了这个道理,不管以后你做什么,工作了就会把工作做好,成家了就会把家人照顾好。不偷懒、不浮夸、不虚荣,你能一眼看到事情的难点,直击要害,然后耐心地解决它,要1年就花1年,要10年就花3650天。
孩子,我给你的这些建议,希望你能从今天开始,就这么做:
一道一道刷题,一个一个难点吃掉,每吃掉一个就生长出一点力量。多听老师的,如果被老师批评,自尊心不要那么强,尤其不能激活你的逆反心理。老师的批评,难免有一些比较硬的话,比较难以即时消除,但你要认真揣摩那些批评,它往往指向我们最习惯的软弱和逃避,正是因为你的软弱,造成你习惯性地逃之夭夭,才把老师气坏了,所以他才特别严重地给你指正出来,如果你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并正向地做出改变,那你的进步效率将会比其他孩子快很多。
所以,孩子,不用焦虑,你其实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只是想借我的文字给自己下个决心而已,对吧?
加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