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六腑3(膀胱和三焦)
五、膀胱
膀胱又叫尿脬pao。脬:容器,尿脬指盛尿的器皿。
生理:膀胱的功能为贮尿和排尿,与肾直接相关。“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膀胱为“水腑”。
生理功能:
1、汇聚水液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汇聚于膀胱中的水液,经肾气和膀胱之气的蒸化作用,其清者上输于脾,重新参与津液代谢,而剩余者则留于膀胱为尿,因此,膀胱是水液汇聚之处。
2、贮存和排泄尿液
尿液在膀胱内潴留至一定程度时,即可及时排出体外,故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由肾气及膀胱之气的激发与固摄作用调节,若肾气与膀胱之气的激发与固摄作用失调,膀胱开合失权,既可出现小便不利或癃闭,又可出现尿频、尿急、小便不禁等。
病理:
肾失气化,膀胱不利:小便不利,癃闭。
肾失气化,膀胱不约:遗尿,尿失禁。
膀胱湿热:尿频,尿急,尿痛。
六、三焦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三焦概念有六腑三焦、部位三焦与辨证三焦的不同。
1、 六腑三焦
概念: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位于腹腔中,有着特定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
形态结构:据研究和考证,大多认为是腹腔中的肠系膜及大小网膜、淋巴管道等组织。这些组织充填于腹腔脏腑之间,能通透津液,为津液自胃肠渗入于膀胱的通道,与六腑中空有腔的形态结构特点相符,是位于腹腔中实体性脏器。
生理机能:疏通水道,运行津液。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
2、部位三焦
三焦作为人体上中下部位的划分,源于《灵枢·营卫生会》的:“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之论,与《难经·三十八难》所谓“有名无形”的三焦相通,包含了上至头、下至足的整个人体,已经超出了实体六腑的概念,张介宾等医家将其称之为“孤府”。
生理机能:
① 能行诸气:是一身之气上下运行的通道,诸气运行输布于周身,皆以三焦为通道。《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
《难经·三十八难》指出三焦“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
② 运行津液:即是全身津液上下输布运行的通道。
三焦水道不利,肺、脾、肾等脏腑输布调节津液代谢的作用则难以实现,所以又把津液代谢的协调平衡状态,称作“三焦气化”。
部位划分及其生理特点:
上焦: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 “上焦如雾”:对心肺输布营养至全身的作用和形式的形象描写与概括,是喻指上焦宣发卫气,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如雾露之灌溉。
中焦:在横膈以下,脐以上的脘腹部,包括脾胃、肝胆等脏腑。 “中焦如沤”:是对脾胃、肝胆等脏腑的消化饮食物的作用和形式的形象描写与概括,
喻指中焦消化饮食物,如发酵酿造之过程。
下焦:脐以下的部位,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女子胞、精室等脏腑。
就解剖位置而言,肝胆属中焦。《内经》的脉法以及《脉经》等,均以肝应左关而属于中焦。
就机能联系而言,肝肾同源,肾居下焦,故肝从肾又属下焦。明清温病学以“三焦”作为辨证纲领,将外感热病后期出现的精血亏虚和动风病证,归于“下焦”的范围,即以肝属下焦。
“下焦如渎”,是对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的排泄糟粕的作用和形式的描写与概括,喻指肾、膀胱、大肠等脏腑排泄二便,如沟渠之通导。
3、 辨证三焦
既非六腑三焦,亦非部位三焦,而是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浅及深的三个不同病理阶段。究其概念的来源,则可能是由部位三焦的概念延伸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