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原理:针灸不传之秘

针灸治疗的第一步是选择治疗点。在一个面上,无论是平面还是曲面,确定一个点需要两个坐标,一横一纵。如果纵向坐标是经脉,横向的坐标是什么呢?熟悉中医理论的朋友或许会想是络脉。不错,《内经》中确有纵者为经,横者为络的思想。不过,从事针灸临床工作的朋友多有这种体会:络脉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价值,远不如经脉,更无法提升到用来确定治疗点“横坐标”的高度。为了不与惯用的经络概念相混,无疾这里强调“经纬”,作为确定针灸治疗点的标志。
在地球仪上,某一条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和与经线垂直的一条纬线交叉,就可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有意思的是,在地球仪上,同经纬的点,除赤道外,都有两个。一个在南半球,一个在北半球。不过,反观人体会发现,人体比地球仪要复杂得多。更像一棵树,有干(躯干)有枝(肢体)。如此树形结构中,地球仪式的纬线系统已经不太适用。要认识这种纬线,我们需要引入“分形”理论。
分形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67年《科学》杂志上一篇论文,《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作为现代数学领域的重要发现,分形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有兴趣深入了解的朋友,不妨自行参阅相关书籍。这里想说的,只是分形理论中的一点:自相似原则。所谓自相似,即物体的局部与整体在外形上相似,菜花就是典型的自相似物。自相似是自然物的重要特征,一些貌似完全不规则的事物,比如海岸线、山脉、云,都符合分形理论的自相似原则。对人体而言,自相似同样无处不在,如现代医学发现脑的表面、小肠、血管、支气管等结构都有自相似性。那么,换从中医针灸的角度,又会发现怎样的“自相似”呢?
从整体外形看,人体包括头部、躯干和四肢。如果只看手腕以下的部分,包括手掌和五根手指,则局部外形与整体一致。再仔细观察,躯干背部有脊柱支撑,手背浅层也都是掌骨;躯干前方主要是柔软的腹部,手心处则是柔软的手掌。四肢各有三个大关节:肩肘腕、髋膝踝,四根手指也各有三个关节。
如果站在这种分形的基础上,手与整个人体之间就可以大体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手掌对应躯干,拇指对应头部,食指、中指对应上肢,无名指、小指对应下肢。这种对应关系,对认识针灸腧穴理论非常重要。比如手心劳宫穴是急救醒神的大穴,如何认识?单从经脉角度,劳宫穴处手厥阴经,与心脏相关。但手厥阴经腧穴众多,为何独以此穴堪重任?从分形角度,会发现劳宫穴在手掌部所处的纬度,与心脏在躯干部所处的纬度基本一致。这样无论从经的角度,还是纬的角度,劳宫穴都与心脏直接对应,其效力或即与他穴有别。
以上所举仅为一例,或者说只是分形的一种方法。假如把分形的范围再向外扩大一圈,以肘关节为起点来观察,又会有怎样的发现呢?
小臂后缘有尺骨贯穿上下,与背部脊柱相近;小臂前缘的桡骨在上部可及,下部则被丰厚的肌肉覆盖,与胸廓骨架在外,腹部柔软的外形相近。此时手指的位置不再突出,不妨做握拳状观察。腕部狭窄,拳部则膨大的呈半球形,与颈项部狭窄,头部膨大的外形相似。如此则肘关节附近肌肉丰厚处对应腰腹部,手腕处对应颈项部,手对应头部。与上述以单手对应整个人体不同的是,此时须将两拳拳心相对贴紧,同时将小臂贴紧,对应的才是整个人体的头和躯干。
这个分形结构对认识腧穴的位置与主治帮助很大,这里不妨先举几个例子。当双手握拳相对,虎口所在的纬度区,与面部在整体所处的纬度区一致。合谷穴在虎口正中,其所属经脉为手阳明,又刚好经过面部,如此横竖都和面部相应,无怪乎“面口合谷收”。又如列缺穴在手腕前方,从纬度上与咽喉部相近;从经脉角度,属于手太阴经,与肺脏相合,也和咽喉部联系密切。所以临床遇到咽喉干痒痛引起的咳嗽,针列缺常获佳效。再如内关穴,在手腕内侧两筋之间,从纬度上看,与心脏的位置大体相应;从经脉属手厥阴,同样与心脏关联紧密,这为内关治疗心胸疾患提供了一个认识角度。
无疾读大学时,对腧穴理论的认识简直如一头雾水。因为太多内容,都被划归“经验”范畴,想尝试去探索腧穴规律的努力,基本是徒劳的。其中有一个穴,至今记忆犹新——尺泽。本是手太阴经的穴,治疗肺病理所当然,但老师讲解时提到一个特殊的应用:三棱针放血治疗急性腹泻。无疾当初对此完全无法理解,请教老师,也只讲是“经验”。又有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解释的,但手太阴经十余穴,为何他穴,包括胸部穴均无此效?直到“纬”的认识逐渐形成,这个谜团才彻底解开。从上述分形结构中,尺泽穴正对应腹部。
学习腧穴的另一大困惑在于,针灸学中强调经脉的作用,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但同一条经脉上少则数个,多则数十个穴,如何区别各穴的主治特点?仍以手太阴经为例。如上列缺、尺泽,二穴均处手太阴经,理论上都可以治疗咳嗽,那么遇到咳嗽,究竟该选列缺还是尺泽呢?难不成每遇到一个患者,都需要逐穴尝试?加入“纬”的概念,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从纬度考虑,列缺对应的是咽喉部,而尺泽对应的是腹部。也就是说,如果咳嗽的出现,是从咽喉痒痛等症状引发,首选列缺;如果咳嗽兼见腹部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则首选尺泽。以此为例,则针灸选穴可以有基本的法则来遵循。
需要注意的是,与“经”恒常不变的特点不同,“纬”是灵活多变的。比如上面提到的劳宫穴,在从手腕开始的分形结构中,对应的是心脏;如果在肘开始的分形结构中,对应的则是脑(实际上,这一点非常有助于理解劳宫穴何以成为急救醒神的大穴)。也就是说,同一个部位,在不同的分形结构中,对应的内容可以是不同的。即使是相同的分形结构,如手,同一部位对应的内容也可以有区别。上面提到以拇指应头四指应肢,如果换一种方式,以中指应头,食指与无名指应上肢,拇指与小指应下肢,以掌根应小腹,也未尝不可。
如此灵活多变,对针灸临床来说,有利有弊。利在于,临床病症变幻无常,没有灵活机动的选穴思路与方法,很难应对自如。弊在于,太过灵活,缺少定法,不但初学者学习困难,医生的经验总结和交流也会遇到障碍。利弊相权,如何应对?对于初学者,无疾的建议是,首先掌握一两种常用分形模式作基础。
或有朋友说,何必讲什么分形?中国自古就有天地大太极,人体小太极的思想。中医理论的整体观,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不错的,无疾这里用分形理论想要表达的内涵,本质上与大小太极之说无异。不同的是,太极说讲的更概括,更趋近于道层面的解释。而针灸作为一门技术,必须落实到法与术的层面,才可以操作。分形理论,从形入手,有理可循,有象可考,大则放之于周身,小则收之于肢节,可按察可操作,是将道演化为法与术的可靠途径。
又或有人说,全息理论不是已经很好地解释了这个现象吗?又可以很好地指导针灸选穴,在针灸界内也形成了一定共识,何必再立新说?按照全息说的观点,人体每一段独立肢节,都包含了整个人体的全部信息。同样站在道层面理解的话,全息与太极、分形的精神均一致。但落实到操作层面,还是会发现一些问题。全息说的提出者张颖清先生,经常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全息的普适性,即第二掌骨上不同部位,与周身结构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问题是,为什么是第二掌骨,而不是第三第四?站在临床应用的角度,不同掌骨能取得同样的治疗效应吗?面对近乎无数种可能性,作为针灸施行者,该如何选择?结果是,注重全息者往往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个较小的区域,比如耳朵,略有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嫌。
相比之下,分形有小大,大者如肘以下,小者如腕以下;与经脉理论结合,一经一纬,令临床确定治疗部位有章法可循,对传统经脉腧穴理论的兼容性也更好。不过,在某些特定领域,如耳针,全息说仍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为分形理论所不及。
深入对比两种学说会发现,全息说讲的是一种无差别的部分-整体对应关系,分形说则有大小次第可循。以上肢为例,分形结构可大体包括四级一级结构,即肩关节以下,以手应头,以小臂应胸,大臂应腹;二级结构,取肘关节以下,以手应头,以小臂应胸腹;三级结构,在腕关节以下,以手指应头及四肢,以手掌应躯干;四级结构,以中指为例,则第三指节应头,第二指节应胸,第一指节应腹;四级结构,在拇指则以第二指节应头,第一指节应胸腹。全息说强调的是每一段肢节均与整体相应,也就是说,第二掌骨对应头胸腹,无名指第一指节对应头胸腹,小臂、大臂同样分别都对应整个人体。站在针灸临床的角度,从确定治疗部位对经纬的需求出发,有次第的分形理论,较之泛化的全息说,往往有更明确且实用的指导价值。
无疾学社,专注中医爱好者教育12年。2021年新一期针灸初阶班,开课在即。欢迎对中医针灸感兴趣,又苦于没有老师指导,不得要领,缺少实践的朋友,报名学习。无疾学社,中医路上,与你同行。

(0)

相关推荐

  • 颊针疗法|从《黄帝内经》“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思想谈颊针穴位运用方法

    颊针班开课了 18年9月道生15.16期颊针精品班(西安) 18年12月道生17.18期颊针精品班(广州)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报名参加 颊针疗法案例 我们先看一下几个病例: 病例 ...

  • 关于穴位皮穿支的讨论(之四)

    上一篇文章是应吵架群里的人的要求写的,因为在吵架时聊到这个,发现他们不理解.于是我就想写长文,却发现怎么写也写不深刻,也没有啥深刻逻辑,只是很简单的推理一个"总量恒定"导出来的一个 ...

  • 腧穴配伍原则

    小编导读 在用针灸治病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穴位是很重要的一步,那么,腧穴如何配伍?简单来说,有单穴和多穴两种情况,具体如何应用呢?我们来看看王居易教授的总结吧-- 在针灸学的发展过程中,关于选穴配穴的 ...

  • 针灸不传之秘传承

    针灸不转之秘是什么?打开所有的针灸教科书均未见到有对针灸方向角度.深浅.赤际做专门论述的,几乎所有的教科书讲到针刺方法的时候,无一不是直刺和平刺两种方法.果真应该这样吗?回答是否定的,在这里绝对没有挑 ...

  • 中医针灸不传之秘烧山火、透天凉究竟该如何操作?

    <金针赋>曰: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凡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寒至,徐徐举针,退热之 ...

  • 针灸不传之秘阳中隐阴、阴中隐阳该如何操作?

    金针赋曰:三曰阳中隐阴,先寒后热,浅而深,以九六之法,则先补后泻也.四曰阴中隐阳,先热后寒,深而浅,以六九之方,则先泻后补也.补者直须热至,泻者务待寒侵,犹如搓线,慢慢转针,盖法在浅则用浅,法在深则用 ...

  • 「针灸不传之秘」臌胀腹水积聚气隔专法——子午捣臼

    金针赋曰:五日子午捣臼,水蛊膈气,落穴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十遭自平. 子午捣臼法,首载录于<金针赋>之中,专门用来用于治疗水蛊膈气臌胀病,主要操作方法是在针刺穴位 ...

  • 针灸不传之秘止痛要法进气之诀

    金针赋曰:六曰进气之诀,腰背肘膝痛,浑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补,卧针五七吸,待气上行.亦可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 进气之诀,主要善于治疗腰背肘膝痛,浑身游走性疼痛,先刺人皮肤深层下针 ...

  • 「针灸不传之秘」痃瘕癥瘕专法留气之诀该如何操作?

    金针赋曰:七曰留气之诀,痃瘕癥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 留气之诀,可以用来治疗痃瘕癥瘕痞块,将针刺人中层(七分),行补法,如紧按慢提,行九阳数,待气至,将针再刺入深层,再 ...

  • 「针灸不传之秘」专注疑难杂症的添袖之诀该如何操作?

    金针赋曰:八曰抽添之诀,瘫痪疮癞,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按搜寻.大要运气周遍,扶针直插,复向下纳,回阳倒阴,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未应,反复再施. 添袖之诀能够治疗各类瘫痪疮癞顽疾,取治疗要穴,进 ...

  • 针灸的不传之秘

    针灸的不传之秘-调气与调神 <灵枢·本神>中岐伯与黄帝":"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 ...

  • 不传之秘:19个病的针灸常用方(背背背!)

    十九个常见病的针灸常用方,有法有方,外加作者经验,真是忍不住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针灸常用方 一.治感冒病歌诀 感冒风池补合谷,太阳大椎泻复溜, 鼻塞迎香上星加,尺泽咳嗽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