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此时此刻,便是人生
这是我写的《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的最后一篇书评。也是哲人与青年的最后一夜对话。
自我接纳 他者信赖 他者贡献
阿德勒的心理学是“个体心理学”。关注个体的自身所具有的改变能力。提倡全然的接纳自己。接纳是对自己一股脑(优点、缺点、不好不坏的点)的接受,并保持前进的状态。我曾经在一档节目里看到廖智的一个谈话节目。她在汶川地震之后失去丈夫,失去爱女,失去双腿……她抗争,她颓废……直到有一天父亲不在家,她必须一个人穿假肢去卫生间时,一跤摔进卫生间,长发甩进了马桶。当她爬起来看到镜中狼狈不堪自己时,她清醒的明白那是自己将自己变成那副模样。从此,她接纳了所发生的一切,她的生命焕发出了更加迷人的光彩。她坦言说:接纳才是最有力量的!
接纳是爱自己、改变自己的前提。
人是社会属性的,不可能独立存在。与他人与集体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正是在他人与集体的互动中更好的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对于“我与你”的关系,阿德勒提出了“他者信赖”。信赖是无条件的信任,不附加任何条件,不同于银行的信用贷款。阿德勒的心理学绝对是“勇气”的心理学。你敢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吗?你敢像从来都没有受过伤一样去信任吗?在阿德勒看来,信赖与背叛也要做到“课题分离”。信赖是自己课题,而背叛是别人课题。而只有无条件的信任才可能与他人建立起深厚的横向关系。
人是需要获得共同体感觉,就是“我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需要需要通过“他者贡献”来获得。这种“贡献”是一种相互成就。“我对他人有用”那才是一种很美好踏实感。而他者贡献并不是不健康的自我牺牲式。那是不和谐的生活方式。“工作狂”也是具体表现。“工作狂”可能本质上是一种逃避。工作不是狭獈到工作本身,而是生活的多方面。各方面的和谐才是重要的。
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即是一种线性顺序,更是一种良性的循环。有“他者贡献感”的人会更接纳自己。
而他者贡献与幸福紧密相关。阿德勒说“幸福就是贡献感”。简单而深刻!而这种贡献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感受到“我对他人有用”就是“贡献感”。这一部分我想可能要与之前的“价值”联系起来看。如何看待价值?不是行为创造价值的标准,而是存在即价值的标准。这里也要特别警惕“我对他人有用”并不是寻求“认可欲”中得到的。
甘于平凡的勇气
很多人从小就被教育要成为一个“远大的理想的了不起”的人。而阿德勒却提出了“甘于平凡”。想想这才是普世真理。你我皆凡人,天才有几人?多少人为了成为一个与众不同而累心及身。多少人因为无法完成“特别优秀”转而去成为那个“特别糟糕”的存在。只是为了脱离那个自以为难以忍受的“普通”。多少家长因为想让孩子“特别优秀”而逼迫着孩子。如果我们承认自已是一个普通的存在,承认孩子也是一个普通的存在,那自我关系和谐了,亲子关系也和谐了。普通不是无能,更不是失败,而是生活本身
人生不是一条线,只是一连串的刹那
当我认知到“人生不是一条线”时,我的生命得到了一次大解放。想想周围人都是用生命的长度去衡量人生成功的。而生命的长度是不可控的。当阿德勒提出人生只是一连串的刹那。无关于过去与未来,只在于此时此刻。而且生命总是处在完结的状态。只要活在了此时此刻,无论在那个年龄段完结都是幸福完美的人生。也正因为如此,阿德勒否定人生的计划性。这极具冲击力。想想也是,如果一个人空有一个远大的计划,而急着奔向未来,那他一定是厌弃了当下。那这个计划只是一个空的存在,一个人生大谎言。当下热爱什么就像舞蹈家一样尽情的去舞动吧!而舞到什么位子,谁都不知道。这也是人生的不确定决定的。这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状态。
只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才是真正的智慧。
一个今天抵过无数个明天!
人生是认真的但并不需要深刻。
只要此时此刻,做好此事而已。
人生就是如此简单
我们总是高喊着“人生的意义”,而阿德勒却说“人生无意义”。这个“无意义”是不是会将人抛向“虚无主义”?不!联系第一夜的对话,过去发生了什么不重要,重要是如何看待发生的事情。所以人生的意义也是自我赋义的。而在选择自由人生时,那颗“他者贡献”的引导之星将闪闪发光。
阿德勒将人从“过去"、“人际关系”、“未来”中解脱出来。没有任何人生谎言可以为自己开脱了。那你只有一个选择:是拿出勇气做出改变,还是保持现状?
全书完。
关注
扫描二维码
若你喜欢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