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1杜甫五律《蒹葭》读记
杜甫五律《蒹葭》读记
(小河西)
这首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一定到过藉河边。河边有大片芦苇。深秋时节,秋风劲吹,芦苇摇荡,芦花如雪。蒹(jiān):指没长穗的荻(似芦苇)。葭(jiā):指初生芦苇。古诗中“蒹葭”即芦苇。诗经《蒹葭》首章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sù)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苍苍即青苍色的芦苇。
蒹葭(杜甫)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甲早,丛长夜露多。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摧折:折断。《拟古》(东晋-陶潜):“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自守:自保。《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民,其民足以满城,以自守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强者善攻,弱者不能守。”
戴雪:《构象台》(梁-江淹):“相思兮豫章。戴雪兮抱霜。”
甲: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宾至》(杜甫):“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游春》(唐-姚合):“树枝风掉软,菜甲土浮轻。”《二月二日》(唐-白居易):“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丛长:丛生。《过终南柳处士》(唐-司空曙):“洞泉分溜浅,岩笋出丛长。”
摇落:凋残,零落。《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咏怀古迹》(杜甫):“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大意:芦苇纤弱容易摧折难以自立,强劲的秋风为何还吹个不停?芦花暂时就像头戴白雪,到处是秋风吹落的枯叶在水中沉浮。芦苇春天破壳萌芽虽早体质弱;夏秋丛生枝叶稠密夜露多。它在江湖中总是最后凋零,也会忧心岁月蹉跎。
诗意串述:本诗咏芦苇。首联写秋风中的芦苇。整体描摹。杜甫看到芦苇在秋风中要被摧折的样子,质问秋风。次联细写芦苇花叶。芦苇也开花,花白如雪,时间很短。芦苇叶茂盛,风吹叶落,叶沉水波。三联写芦苇茎秆及生长方式。茎秆纤弱也许是因为春天发芽早。而“丛长”茂密导致“夜露多”。末联写芦苇结局。芦苇生在江湖中,凋零很晚,或许也是不甘心岁月蹉跎。到这儿似已非写芦苇。芦苇的“后摇落”是一种自然现象。杜甫却认为芦苇同自己一样“亦恐岁蹉跎”。芦苇有杜甫这类人的影子。杜甫这类人也曾“暂时花戴雪”(短期为近臣),然后也有“几处叶沉波”(遭贬)。“春甲早”说的是“往昔十四五,出入翰墨场”(杜甫《壮游》)。“丛长”或是房琯一党被贬原因。杜甫辞官流落江湖,或许免去朝中“秋风”摧折,但杜甫难道不也担心“岁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