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面包发展史,聊聊为何西方人爱吃面包
前言
提到面包大家现在都不陌生,而且我们也知道面包是西方的舶来品,或许你还能把“爱情”一词关联上。如今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了。但是我们吃面包或者看到时候有没有想过面包从何而来,为什么西方人那么喜欢吃面包这种类似我们眼中零食的东西?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这种无关痛痒的问题就是大脑一闪而过,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这些疑问,现在我们来一一揭开这些让我们毫无头绪有贯穿日常的疑惑吧。
一.面包的起源
面包不可或缺的就是:小麦粉和水以及酵母了。有人可能会疑问不是有盐么?其实在古代盐最开始没有普及一般都是被国家掌控的,盐业属于行业。而盐的诞生远比小麦培育的要晚的多,更不说面包其他的鸡蛋黄油等一些添加物了,所以最初的就是小麦粉,水以及酵母构成。
1.1面包的伊始
在公元前8000左右,人类第一次种植小麦是起源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被称为“肥沃新月地带”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祥地带。最开始是用石块将小麦碾碎,然后进行蒸煮类似熬粥形式。到了公元前约6000年,小麦开始被磨成粉加水和匀,然后放在烧热的石头上烘烤做成很硬的面饼。
这种面饼也被称为“无酵面包”的起源。据历史学家考究面包最初来源于古埃及,虽然并没有留下明确史料记载但是对于埃及法老墓内留下的壁画以及2018年央视网消息称:“在约旦黑沙漠考古学家无意中在锅炉里发现。”这是距今发现面包最早的来源。
1.2美丽的错误
据传公元前2600年左右,有个奴隶为主人做饼,和好面后在等待火烧旺的时候由于太累就靠在炉子旁睡着了,之后醒来的时候发现生面饼比之前的大了一倍。他害怕被主人惩罚,情急之下就把变大的面团塞到炉子里,后来烤出的面饼又松又软,味道还特别可口面包就这样阴差阳错的诞生了。
还有一种说法:人们将没吃完的硬面饼随手扔在一边,过了段时间发现角落的面饼居然变大了然后拿起来放在炉子上烤,最终发现了面包的制作。
后来埃及人把烘制面包变成了一种手艺当时的面包烤制方法是保密的,还创制了各式各样的不同形状烤炉如圆的、方的、麻花形的等等。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喜欢第一种那场完美邂逅吧,而古埃及人更相信这一发现是“神的赐予”。
1.3初期象征
虽说面包已经可以被制作出来,但是面包并没有普及开来而是只有上层贵族有钱人才能享用的食物。平民必须拿了麦子交钱在磨坊主那里磨成面粉,那时候烤炉是石制的很大,一般一个村镇都是共用的一座,而烤制面包又很费柴火,所以很多家一起入炉由专门面包师烤制。即便是这样面包对于平民来讲都是奢侈的食物。
中世纪的欧洲人一般都吃粗糙的黑面包,白面包只在教堂仪式出现。烤炉只有修道院中才有,后来贵族富人也拥有自己烤炉制造白面包,因此白面包成了地位的象征。地位越高的人,吃的面包越白。 穷人只能吃黑面包,里面掺着麦糠、木屑,甚至还有沙粒石头。所以欧洲古代分辨贫富差距从牙齿磨损程度也能分辨出来。
二.面包的历程
2.1古希腊的传承
但是为何又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西方人离不开的主食呢?这又得从历史交流上来分析了。大致了解过历史的应该都有个印象,古埃及虽然属于东方文明但是早期却是与古希腊交流贸易频繁,而面包制作方法以及小麦的种植技术在那时一同流入希腊的,在偶然情况下希腊人发现了可以用新鲜啤酒酵母来发酵面包。
当时教会掌握著国家政权,他们对面包业进行整顿,组织面包匠进行严格的培训,加强了面包质量管理,因此,希腊的面包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2.2古罗马的影响
面包流传至欧洲历史的又一个鼎盛期“古罗马帝国时代”。在“罗马帝国时代”,举行任何仪式都离不开面包,国家也鼓励推行面包的发展不仅对平民派发福利面包并且还发明了圆顶厚壁长柄木杓用来推动面包进炉,发展了用马和驴推动水推磨和最早的面粉搅拌机;还建立了专门培训职业机构。
使这时期面包的制作带上了工艺化、规模化的特点。随着中世纪东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海上贸易的增强以及基督教的广泛传播,面包的工艺逐渐在西欧推至开来。
2.3多功能性
众所周知,中古世纪欧洲是地域划分时代基本上都是战乱频发,所以定居生活比中国人晚很多,习惯于吃便携式的食物。面包是烤制而较硬能不仅能抗饿而且存放时间较长,体型轻便,行军过程以及长途迁徙中利于携带。
中世纪由于烤制面包很麻烦一般都会批量制作,一次吃不完等时间长了变很硬了之后,人们就把它切片,然后可以当盘子用。还可以用来当抹布洗碗擦桌子就跟我们北方人用最后剩下的馒头把碗里剩下的油汁擦干类似原理,最后再扔给家里的家禽一点都不会浪费。
同时人们还能用面包来擦皮鞋;画家可以用陈面包来当橡皮擦。而的面包据说还被充当防身武器——实在太硬了。我们小学课本有篇课文提到:伟大的列宁被关在沙皇监狱时,就用掺了炉灰的牛奶当作墨水来写革命著作,而装墨水的瓶子就是陈面包。如此之多的日常便捷功能也是面包被快速推广的原因之一吧。
2.4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此时面包已经在欧洲人们心中占有了不可撼动的位置,随着17世纪酵母菌的发现以及18世纪工业革命的展开,蒸汽机以及电的产生,使面包可以实现自动一体化生产,在经过不断的生物技术革新,小麦的产量从而也开始显著提高,不仅有效的减轻了面包制作中间产生的大量劳作使也是小麦的产量可以满足人口的需求这使面包走进大众生活成为了可能。
2.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也许很多人会质疑,咱们中国很早小麦就开始种植了为什么面包在中国没有普及而是被做成馒头了?其实这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地理环境影响导致的,小麦属于日照农作物,光照时长会影响小麦的产量,我国也只有北方地区种植小麦居多,但我国小麦所含蛋白质不高磨成面粉也只是中筋或者低筋面粉,而面包需要高筋粉才能制成。
而欧洲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及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光照无疑就是小麦的滋养温床,小麦所含的蛋白质较高基本上制成的粉都是适合做面包的高筋粉,对于烘焙的差异也是同理原因,蒸的话一般温度达到100℃能熟会保留一定水分属于即时性食物,但是面包需要达到200℃左右基本上控干了水分可以保存更久。小麦在欧洲也是酿酒的重要原料,所以酒也被称为“液体面包”这也让欧洲创造了纯小麦文明。
三.“眼花缭乱”的面包
面包的普及各国结合自己的习惯和当地特色,制成了各种形状花色的不同品种。刚刚出炉烘得焦黄香气扑鼻的面包,最能刺激人的食欲。西方人对面包的比例成份都做出各种不同的要求,面包也成了营养的象征也被称之为“食品之母”。史上也出现很多关于面包的趣闻。
3.1面包的谚语
法国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名鼎鼎的“法棍”了,基本上看法国片在清晨的街道上行色匆匆的人怀里都抱有法棍,法棍也是硬面包的代表。法国人尤爱面包,法国有句顺口溜“酒要适量,面包要多多益善”;如果说一个人“像上等的面包一样好”是一种对别人的称赞。
“面包加盐”这在俄国代表尊重和欢迎,如果你到俄国去做客主人拿出了面包和盐表示最崇高的欢迎。如果拒绝就是表示对主人的侮辱。所以去俄国要切记这点哦。这一风俗也在东欧一带很盛行。而最让我们所熟悉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就是出自电影《列宁在1918》。而俄国最出名的面包莫过于蜂蜜罗宋了。
3.2二战趣闻
二战想必大家都有耳闻吧。史上有这么一个传闻说,德国纳粹远征攻打俄国是因为:“俄国人吃了德国孩子们的面包”。明明别人家的地盘,但是德国当时的就是这么鼓动士兵去攻打俄国的,俄国作为一个产麦大国我想也正是如此才会被纳粹视为囊中之物。对于评价德国人也有一种说法“土豆是身躯,啤酒是精神,黑面包则是灵魂”。确实是深入灵魂的评价。
结语
如今面包种类更是丰富多彩,但是切记作为西方的主食并不是我们商店里看到的那种西点式膨松面包的。西方主食面包偏硬添加剂很少口感微咸。但是不管是白面包还是黑面包;软面包还是硬面包;杂粮的或者全麦的...面包始终都没有改变它的使命。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更是表达人们思想与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文明的口味》
《面包的历史》
《面包的制作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