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秋败茄子似毒药,秋败丝瓜胜良药”,啥意思?在理吗?

导读:农村俗语“秋败茄子似毒药,秋败丝瓜胜良药”,啥意思?在理吗?

正值头伏,天气随着入伏之后开始变得闷热起来。尤其是降雨频发让空气变得更加潮湿不堪。这种湿热粘稠一般的感受才是让人最为不适的。暑气的蒸腾让人变得无精打采,浑身失去了力气。这样的天气虽然让人感到难捱,但对于植物们来说,却是全年生长最快的季节,暑期的高温加上降雨带来的高湿。让植物蹭蹭长。农村菜园子里面的蔬菜瓜果,也迎来了采摘的高峰期。

虽然伏天来临,但也预示着立秋也就在不远处,农村有句老话叫做:三伏不进秋来到,所以伏天没有过完的时候,立秋节气也会准时的到来,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带来的不仅仅是明显的天气变化。而且对于农作物来说,更是带来的成熟的气息。农村老话立秋十八天,寸草结籽。立秋之后生长在低矮的植物也开始结出籽粒。随着秋季的到来,菜园子的瓜果蔬菜也到了结果的末期,农村俗语“秋败茄子似毒药,秋败丝瓜胜良药”,秋后的茄子不能吃了吗?

秋败茄子似毒药,茄子是大众非常喜爱的蔬菜,茄子味道鲜嫩营养丰富。而且生长周期长结果累累,一直以来都是农村菜园子常见的种植品种,茄子跟黄瓜、西红柿、辣椒、豆角并称为菜园子的:“五虎上将”。是菜园子不可缺少的蔬菜品种。茄子耐旱、喜光照,管理容易结果量大,不论是菜园子,还是农村小院,种植上一畦茄子,茄子结得多得吃不完,茄子立秋之后为什么会被认为是“毒药”呢?难道立秋之后的茄子真的不能吃吗?

对于一些个子长得矮小的会用:落秧的茄子没张开来调侃,立秋之后的茄子,因为节气和气温环境的原因,茄子已然成型,果实是很难在长大,不但不会长大,而且茄子里面的籽粒开始变多、变老。立秋之后吃茄子,会经常发现茄子吃起来很老,里面的籽粒非常的多,茄子肉质也开始变得水分变少,吃起来口感全无,这也是节气带来的直接变化,让茄子在立秋之后,变得不再好吃。那么立秋之后的茄子有木有毒呢?

根据民间的说法,秋不食茄的主要原因是,茄子性:甘,凉,由于秋天开始由热转凉,气血虚弱之人食之,易发痼疾。并非是茄子有毒,而是秋季之后的茄子口感不佳,而且性凉,随着气温的降低。对于一些气血较为虚弱的人是不宜多吃的。茄子虽然含有茄碱,但经过烹饪之后的茄子,并不会含有毒性的,之所以把秋季的茄子称为“毒药”,主要原因当属立秋之后的茄子口感不佳不适宜食用,而且自身习性的原因,立秋后的茄子确实对于一些人有负面影响。

秋后的茄子水分变少,加上籽粒过多、过老,口感变得难吃起来,但也有人还真的爱这一口,就喜欢吃立秋之后长不大的茄子。认为这种茄子水分少吃起来才有嚼头。秋季之后的茄子还经常被晒制成为茄子干,在农村立秋之后的庭院之中,经常可以看到晾晒着一串一串的茄子干。茄子被晒干之后,能够更好地存放,贮存的时间更长,冬天、春季将茄子干烹饪制作食用,吃起来别具一番风味。茄子干也是很多人最为喜爱的食物。

秋败丝瓜胜良药;丝瓜也是农村最为多见的瓜果,农村小院墙根处,很爱在春季丢下几粒丝瓜、扁豆角种子。丝瓜生长速度快,很快就能够爬满墙头,墙头上硕果累累的丝瓜,也是农村很美的一道风景。丝瓜不但生长速度奇快,而且耐旱自身贮存水分能力非常的强,在晚上把丝瓜藤蔓剪断后,放到饮料瓶中,第二天早晨就会发现,饮料瓶里面会滴满丝瓜水。丝瓜水营养丰富,是一种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的美容水。

丝瓜结果量是惊人的,仔细观看会发现,丝瓜是一杈一果,而且结果期很长,从炎热的夏季,能够持续结果到深秋。所以在农村丝瓜非常的多见,简简单单的种植上几棵,丝瓜就会多得吃不完,丝瓜肉质清爽、爽口宜人,配上鲜红的红辣椒爆炒,是一道很开胃的下饭菜。炎热的夏季,丝瓜就成为了大众非常喜爱的优质食材,秋季的丝瓜胜良药?丝瓜真的能够具有这样的作用吗?

丝瓜是一种其他的瓜果,很多蔬菜立秋之后,就会停止生长,或者是开始专注结籽,而丝瓜立秋之后并不会停止生长,反而是随着立秋节气的到来,越是凉爽结果越多。不仅仅结果没有受到立秋的影响,而且凉爽的秋季,昼夜温差开始拉开差距。夜晚的凉爽让丝瓜的糖分积累更多,所以立秋之后的丝瓜吃起来反而甜味更浓一些,吃起来有一股甜甜的味道。丝瓜跟墙头另外“一霸”扁豆角一样,都是越到秋后结果越多。天气越凉爽反而产量愈发增加。

立秋之后天气并非就会马上凉快下来。而是依然非常炎热,尤其是中午的时候,阳光炙热烧烤,秋老虎的到来,带来的还有相当强烈的秋燥。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造成身体水分的挥发,而且还很容易引发痱子。所以立秋之后防秋燥就成为当务之急。而秋后的丝瓜就具有驱除秋燥的作用,丝瓜清清爽爽,立秋后多吃丝瓜可以防止肺部燥热,滋养肺部。所以立秋之后丝瓜是适宜多吃的,多吃丝瓜确实对于身体益处颇多,所以农村俗语将其称之为:秋败丝瓜胜良药。

立秋之后多吃一些瓜类食材,对于身体是很有益的,像西瓜、冬瓜、苦瓜、南瓜,能够起到去除秋燥的作用。所以这句“秋败茄子似毒药,秋败丝瓜胜良药”,还是具有一定道理存在的,对于这句农村俗语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