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掌故」慈恩寺与剩人和尚

慈恩寺位于大南街,座西朝东。最盛时正面有山门三间,跨进山门,穿过南北钟鼓二楼,寺分三路:中路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比丘坛、藏经楼;南路有如意僚、司房、斋堂等;北路有客堂、念佛堂、方丈室等,计殿宇僧房135间,占地2692平方米,是辽宁颇有声望的十方丛林。

相传,慈恩寺初建于唐,被历史淹没。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僧人惠清重新修建,到清初时,再度冷落。庙内一些和尚,多是务农的,斗大的字儿认不了一筐;连主持僧人,也只能领一篇金刚经。到顺治五年(1648年)春末夏初,京都解差押来了一个南方和尚,是个钦犯,给慈恩寺带来了活力与生气。他常常帮助寺内和尚识字解经,连城内许多文人名士也常来寺庙拜访他。

这个被押来慈恩寺的和尚,法名函可,字祖心,号剩人,原是江南名士。俗名韩宗騋,广东博罗人,是明末礼部尚书韩日缵之子。他早年曾中秀才,29岁时父亲故去,便在浮罗山落发为僧。有次他去南京刷印藏经,正赶上清军南下,他目睹明朝那些曾经作威作福的达官贵人非逃即降,人民却深受战乱之苦,痛心疾首,遂写了《再变记》,记述了清军进犯南京的实况。不料当他出城返寺时,此书被清兵搜出,成了一时的要案,被押到京师受审。他是硬汉,历尽酷刑拷打,宁死不供他人,被流放来盛京看管,敕往慈恩寺,以示大开“慈恩”。他是身陷清朝文字狱的第一人。

剩人和尚初来塞北,颇感孤寂。好在盛京一些文人儒士,常与之交游谈心。聊可消磨时日。顺治七年(1650年)他组织了一个“冰天诗社”,要算沈阳最早的一个文学团体了,文人们常在一起吟诗作赋。相互唱和,活跃了文坛气氛。由于函可学识渊博,诗意深沉,与人交谊,慷慨之情溢于言表,名来访者络绎不绝。不久。他与谪罚到辽东来的大学士陈之遴、少詹事方拱乾及吏部员外郎左懋泰等名流都有交往。被流放到铁岭的御使郝浴也专程来与之结识,共宿于城内高丽馆,谈经论学,情谊甚笃,几次共游千山。

有一年,盛京从春至夏,天旱无雨,城内外瘟疫四起,许多人畏冷发热上吐下泻,头痛腹胀,每天都有死人抬出城外,大街小巷一片萧疏。函可率全寺僧人去郊外采摘马齿苋、藿香草等草药,挨家施送,有疾忌医者,便托口“观世音送来的救命草”,劝人饮服,还为人代煎汤药,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在百姓中声誉很高。后来他在普济寺、广慈寺、大宁寺、永安寺、慈航寺、接引寺、向阳寺等处宣扬佛法,讲述做人修身之道,不但僧尼云集,群众也纷纷赶去聆其教诲。他被奉为辽沈地区佛教开山祖师。

初来盛京时,清廷对他监视甚严,后渐松弛,他才有缘寄情山水,每年都去千山一二次,游览大小寺庙,足迹踏遍了丘壑林泉,写下了百余首诗篇。

顺治十六年11月27日(1660.1。9),他坐化于沈阳,行年49岁。众多弟子感其对千山深情,将其遗体迁往千山,并在璎珞峰西路修建了剩人禅师塔,刊有《千山诗集》和《剩人师语录》行世。

作者:司徒峰

图片:来源网络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0)

相关推荐

  • 雲水行

    谭宝硕· 洞箫世界 <雲水行>洞簫-譚寶碩 古箏-徐美婷 選自龍源唱片<飛越天地的簫聲> 有兩個僧人,決心要離開寺院,四處參學. 他們對老和尚說:"師父,我們要雲遊四 ...

  • 扫地僧回忆录,前尘往事随风泛

    什么时候来寺院?我也忘了,很久远了吧,那时大概是六七岁的样子,老方丈把我从路边捡回来,在寺院一待就是七十年,每天扫地,砍柴,看经书,禅坐."落叶是我的红尘."我觉得是这样. &qu ...

  • 古代和尚为什么要烧戒疤,现在的和尚怎么都没有呢?

    经常看历史剧的一定会发现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就是所有的和尚好像都有戒疤,而且结疤越多说明这个僧人资历越老.比如说在电影<少林寺>的结尾,觉远和尚被剃光头的时候方丈在他的头顶上面烧了九个戒疤 ...

  • 诗韵飞扬 / 许胜带 紫燕递春函,千山翡翠衔(246)

    春 文/许胜带 紫燕递春函,千山翡翠衔. 东风堤上过,织得柳如衫. 题图 文/许胜带 绿浓浓处夏阴排,林漫蝉声浸石阶. 叶上微风何故笑?新荷撞入古桥怀. ★ 题图 文/许胜带 石径幽幽漫绿潮,熏风枝上 ...

  • 「沈阳掌故」“中和福”茶庄重放光彩

    中和福茶庄坐落在沈阳繁华的中街路北.在门面顶部正中,以饱满的楷书书有朱红色的大"茶"字,整个门脸装修得格外醒目而又古朴. 据<盛京时报>记载:它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 ...

  • 「沈阳掌故」吉顺大楼缺个“角”

    走到沈阳中街路北百货公司第二商店营业大楼(过去是吉顺丝房大楼),有心人会发现这座大楼的西半部有四个大橱窗,东半部却只有两个,很不对称,俗话说"缺个角".这一角之缺,恰恰反映了旧社会 ...

  • 「沈阳掌故」名扬海外的吉顺丝房

    沈阳第二百货商店旧址,原名吉顺丝房.旧沈阳百货店,皆名丝房,其来源在于最早开业的百货商号,是由经营桄丝作坊发展而来,故取丝房之名.在沈阳的许多大型丝房中,规模最大.驰名最远的首推吉顺丝房. 吉顺丝房是 ...

  • 「沈阳掌故」五金行业的变迁​

    沈阳五金行业的历史比较久,早在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就有了铁炉业,主要生产刀.剑.农具和人民生活所用的菜刀.斧头.剪子等,以产销合一的方式经营.1880年(清光绪六年)城内已有6户铁炉业和5户摊床 ...

  • 「沈阳掌故」欧阳予倩与沈阳话剧

    欧阳予情(1899-1962)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戏剧家,多年留学日本,参加了"春柳社".回国后,他积极提倡新剧运动,演京剧.话剧,并做过电影导演.新中国成立后,欧阳予倩担任中 ...

  • 「沈阳掌故」刘凯平的光辉一生

    <奉天通志>记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老火车头"牌牙粉曾独占沈阳市场,畅销东北各地.这个名牌,是当时一个年轻人刘凯平开创的. 刘凯平 刘凯平,辽宁义县人.1913年来到 ...

  • 「沈阳掌故」杜重远的战斗历程

    杜重远,奉天怀德县人(今属吉林省).早在奉天两级师范附属中学读书时,他就常常不顾学校禁令,积极联络同学进行抗日爱国活动.1915年,袁世凯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 ...

  • 「沈阳掌故」抗日到底的黄显声将军

    看过<红岩>的人,都会记得有一位黄将军吧!他经常给狱中出版的<挺进报>提供消息,教"小萝ト头"读书识字.这位令人尊敬的人物原型,就是东北军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 ...

  • 「沈阳掌故」奉军文治派领袖王永江

    王永江,字岷源,号铁龛,奉天省金州人,生于清同治11年(1872),卒于1927年.1855年考取优贡,曾受辽阳地方团总袁金铠之邀,到辽阳办警务学堂,当过辽阳警务所长.东三省鼠疫流行时,他防疫有功,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