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同民族同宗教,为什么不合并成一个国家?

南斯拉夫,在20世纪曾经是巴尔干半岛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可在1992年,南斯拉夫却分裂为多个国家,距离南斯拉夫民族的统一还不足80年,便又重新回归到各自为政的状态。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南斯拉夫虽然是一个民族泛称,但其下细分的各分支民族在历史上分别受过周边不同强权的统治,宗教和文化差异较大,导致各分支民族相互之间关系紧张、内斗不止。

但在彼此关系都不太好的前南斯拉夫各成员国里,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这对邻居是个例外。因为历来的两国的关系相对来说都比较友好。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都是信仰天主教的斯拉夫国家

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还具有极高的相似度,两个民族从9世纪开始便已皈依天主教,16-19世纪又同属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在经济水平上,两国也比其他成员国更为发达。

在历史、宗教、文化、和经济水平都有极高的相似度的两国,似乎更具备合并统一的条件。然而在南斯拉夫解体时,他们还是分别独立了,并没有成为一个统一国家,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两国的地理位置


一、四战之地

斯拉夫人起源于东欧平原,一部分部落向南迁移至巴尔干半岛形成了南斯拉夫民族,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分支部落是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

其中,塞尔维亚人深入到巴尔干半岛的南部,陷入与希腊、保加利亚的争斗中。克罗地亚人则留在半岛西北部,与意大利地区之间仅隔海相望。斯洛文尼亚人紧挨着克罗地亚人的北面,成为日耳曼人(德意志)的邻居。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位于南斯拉夫民族的西北方向

巴尔干半岛越往北越宽,山脉和河流都不能完全隔断进军通道,因此先后有许多民族和国家企图占领这片肥沃的土地,从而使这个半岛成为四战之地。

南斯拉夫民族在7世纪到来这里时,西罗马帝国早已经灭亡,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起了法兰克王国,鼎盛时占据了大半个西欧和中欧地区。他们自认为是古罗马人的继承者,皈依基督教的罗马教廷(即天主教的前身),自称为拉丁人,沿用古罗马人的拉丁文字。

▲法兰克王国是个封建制国家,中央集权远不如中国

尽管西罗马帝国灭亡了,但东罗马帝国依旧强大,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并统治着巴尔干半岛。来自亚洲的游牧民族阿瓦尔人和西欧的法兰克王国都在不断侵袭巴尔干半岛的北部。

为了保卫北部边疆,东罗马帝国一边允许南斯拉夫民族定居,一边用宗教同化他们。尚处在部落时期的南斯拉夫民族文化落后,很快被基督教的拜占廷教会(东正教的前身)所征服,进而接受了东罗马帝国的统治。尽管接受了宗教,但南斯拉夫人没有接受拜占庭教廷使用的希腊文字。

▲南斯拉夫人迁到巴尔干向东罗马帝国臣服

罗马教廷和拜占庭教廷的关系越来越僵。在法兰克王国的保护下,罗马教廷不但与拜占庭教廷分庭抗礼,还对巴尔干地区展开了争夺,南斯拉夫人被卷入其中。

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生活的地方,与法兰克王国控制的意大利地区接壤,自然是罗马教廷最主要的争取对象。


二、兄弟分离

斯洛文尼亚人虽然也信仰拜占庭教廷,但他们一直处在巴尔干北方、抗击阿瓦尔人的最前线。为了应对强大的阿瓦尔人,斯洛文尼亚人与法兰克王国下属、属于日耳曼人(德意志)的巴伐利亚公国并肩作战,接触和交往变得十分频繁。到8世纪,斯洛文尼亚人学习巴伐利亚公国,建立起自己的公国。

▲阿瓦尔人生活在拜占庭帝国的北方

在巴伐利亚公国的影响下,斯洛文尼亚人不但向法兰克王国称臣,以获得武力支持,更改信了罗马教廷,与其他南斯拉夫民族分道扬镳,而且还采用接受拉丁文化,开始用拉丁文字来书写斯拉夫语。

▲克、斯两族和匈牙利地区天主教和东正教的争夺地区

差不多与此同时,克罗地亚人由于直接面对意大利方向的法兰克王国,又得不到东罗马帝国和其他南斯拉夫民族的支援,不得不服从法兰克王国的统治。在略晚一些的9世纪,克罗地亚人也改信了罗马教廷。

克罗地亚虽然改变了信仰,但在语言上却与塞尔维亚保持一致,混合使用拉丁和西里尔文字。直到今天,克斯塞三族的语言大致相通,克罗地亚语更接近塞尔维亚语。

▲塞尔维亚在13世纪建立帝国,版图达到最盛

9世纪后期,东罗马帝国一度重新占领克罗地亚,企图用高压政策迫使他们改回拜占庭教廷。克罗地亚人不满这种高压政策,很快赶走东罗马帝国势力,彻底消除了拜占庭的宗教影响力 。

为了奖励克罗地亚人的功绩,罗马教廷在925年加冕克罗地亚大公为国王,这是南斯拉夫民族第一次称王。

从历史上看,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这三个南斯拉夫民族虽然起源相同,但受到地理位置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在宗教、政治和语言上都已经产生了分离。

▲克罗地亚比塞尔维亚更早建立王国,因而不愿屈居塞尔维亚之下

尤其是克罗地亚,各方面实力都与塞尔维亚并驾齐驱,丝毫不显落后。而塞尔维亚的人口最多,雄心也最大,一直想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

因此,在近代三族联合建国时,克罗地亚始终不愿意屈居塞尔维亚之下,为南斯拉夫的分裂留下了隐患。斯洛文尼亚最弱小却最富裕,文化最为独特,向心力也不是很强。


三、殊途同归

克罗地亚王国建立后向北扩张,占领多瑙河中游的潘诺尼亚草原,遇到了来自亚洲的游牧民族马扎尔人的后代——匈牙利人。匈牙利人从8世纪开始与法兰克王国作战,在长期战斗和交往中,也已经皈依了罗马教廷。

▲潘诺尼亚草原的位置

为了争夺这片肥美的平原,克罗地亚人与匈牙利人之间战争进行了一百多年,最终以匈牙利人胜利而告终。

从1102年开始,匈牙利国王成为克罗地亚的君主,克罗地亚成为匈牙利的一部分。匈牙利统治克罗地亚的700多年,对克罗地亚的语言、服饰、建筑等各方面的影响很深。

▲克罗地亚民族服饰(上)受到匈牙利(下)的影响

另一方面,斯洛文尼亚人抗击阿瓦尔人有了结果。阿瓦尔人在9世纪被东罗马帝国和东法兰克王国联合灭亡,融入其他民族。

不久之后,东法兰克王国被神圣罗马帝国所取代,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在14世纪取得帝位后,同时也成为了斯洛文尼亚人的统治者。继巴伐利亚公国后,斯洛文尼亚人再次被纳入日耳曼人(德意志)的势力范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15世纪进军巴尔干半岛,先征服了半数的南斯拉夫民族地区(塞尔维亚),再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了东罗马帝国,然后向基督教世界扩张。

▲奥地利帝国是欧洲的主要强国

奥斯曼帝国的兵锋一度到达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基督教世界不得不联合起来抗击奥斯曼的扩张。处于最前线的克罗地亚和匈牙利元气大伤,大部分领土被奥斯曼占领。斯洛文尼亚虽然没有直面战争,但也处在奥斯曼的威胁之下。

1526年,为了应对奥斯曼这个伊斯兰教帝国的威胁,匈牙利(包括克罗地亚)选择归顺实力更强且同样信仰天主教的奥地利,形成了奥地利与奥斯曼对峙的缓冲区。

▲匈牙利-克罗地亚地区是天主教抵挡奥斯曼帝国的前线

至此,三个主要的南斯拉夫民族都进入了相对的稳定期,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挣扎在奥斯曼帝国的铁蹄下。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先后成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的范围,可以算是殊途同归,但前者是匈牙利的附庸,受匈牙利的影响很深;而后者被奥地利直接管辖,因此斯洛文尼亚深受德意志文化的影响。


四、重新团聚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以及19世纪初爆发的拿破仑战争,民族解放意识在三个南斯拉夫民族中生根发芽。被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塞尔维亚人,遭受的压迫最沉重,因而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首先在1815年取得高度自治,实际已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因为与奥地利哈布斯堡同属天主教阵营,独立意识虽不如塞尔维亚那么强,但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奥地利和克斯的共同利益正在逐渐减少,所以克斯独立情绪也在增强。

再加上塞尔维亚以同为南斯拉夫人的名义,不断鼓动克斯两族联合建立“南斯拉夫国家”,从而引起了奥地利的警惕。

▲在俄国和奥匈帝国积极支持下,巴尔干民族19世纪纷纷独立

奥地利哈布斯堡统治下的疆域是个多民族的混合体,包括了主体民族德意志人,以及匈牙利、斯拉夫等其他非德意志民族。

害怕克斯两族脱离会引发其他非德意志民族的独立潮,哈布斯堡刻意安排斯洛文尼亚人移民到原属于克罗地亚的伊斯特里亚地区,人为制造两兄弟之间的矛盾。

斯洛文尼亚得到了亚德里亚海出海口,又位于意大利地区与巴尔干半岛的必经之路上,商业和文化都得到较快的发展,是最富裕的南斯拉夫民族,并开始大量吸收意大利地区的文化,与克罗地亚的文化差距进一步拉大。

▲奥匈帝国的民族分布,匈牙利占了很大一块,地位尤其重要

19世纪中期,随着希腊人和南斯拉夫人纷纷从奥斯曼帝国独立,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成为巴尔干半岛少数的依旧被异族统治的地区,所以他们开始谋求摆脱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控制。但是这两个民族过于弱小,无力对抗庞大的奥地利,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

塞尔维亚虽然信仰东正教,但拥有较强的军事力量,并得到斯拉夫和东正教老大哥俄国的支持。这些都让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看到了希望,暂时放下与塞尔维亚的宗教差异,进一步强调“南斯拉夫人”的身份。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引发一次大战,进而毁灭了奥匈帝国

1867年,奥地利被普鲁士赶出德意志,实力和号召力大为下降,不得不向独立意志最高涨的匈牙利做出妥协,由奥地利帝国改制变成奥匈帝国,以维持帝国存续。

此举使匈牙利地位上升,能与奥地利平起平坐,对哈布斯堡的忠诚度提高,却令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独立难度进一步增高,两族不得不加紧向塞尔维亚求援,三兄弟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起来。

▲南斯拉夫王国是第一个南斯拉夫民族联合建立的国家

正因为害怕塞尔维亚与克、斯两族联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特别仇视,企图将其也纳入版图,这才引发了萨拉热窝事件,帝国皇储被塞尔维亚人刺杀,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使奥匈帝国彻底崩溃,结束了哈布斯堡对克、斯两族长达五、六百年的统治。

刚刚赢得独立、又长期遭受分离之苦的三个南斯拉夫民族,渴望建立一个强大团结的国家,在1918年12月成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这是第一个由南斯拉夫民族联合成立的国家。


五、分道扬镳

三个民族在国家内部的地位是相互平等的,塞尔维亚人占一定的优势,国王也是塞尔维亚人。可塞尔维亚人还想占据进一步的主导地位,在1929年把国家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剥夺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大部分的自治权利,克罗地亚对塞尔维亚日益不满,冲突时有发生。

遗憾的是,南斯拉夫王国的内部矛盾被纳粹德国利用,在二战时,相当一部分克罗地亚人站在纳粹一边与塞尔维亚人作战。二战后,铁托建立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各民族都享有较大的自治权利,保留各自的议会。不过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的怨恨并没有完全消除。

▲二战时的克罗地亚亲纳粹分子,协助德军与铁托作战

1991年苏联解体后,南斯拉夫也很快陷入动荡之中。克斯两国首先在当年6月宣布独立,与联邦政府发生武装冲突,直到12月才在欧洲的调停下平息,正式脱离南斯拉夫。

其实是看到克罗地亚独立,斯洛文尼亚也跟着宣布独立,并得到欧洲各国的承认。这两个民族独立后,南斯拉夫国家名存实亡,最终在1999年完全分裂,三个兄弟民族再次成为平等的主权国家。

▲南斯拉夫解体后,斯洛文尼亚经历过短暂的战乱,欧盟介入才平息

与克罗地亚不同的是,斯洛文尼亚与塞尔维亚的关系并不算差,独立意识也不强,只是不愿意继续贴补贫穷的南方。如果不是克罗地亚带头,斯洛文尼亚可能都不一定会脱离南斯拉夫。

而且在历史上,两族民族特点已经成型。斯洛文尼亚在宗教和文化上更亲近于奥地利和意大利,与更亲近匈牙利的克罗地亚有不小的区别。因此没什么理由合并为统一的国家。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存在边境和水域纠纷,至今未完全解决

相对而言,欧盟对斯洛文尼亚的认可度更高一些,批准其在2004年斯洛文尼亚加入欧盟,2007年成为欧元区的一部分。而克罗地亚要到2009年才加入北约,2013年加入欧盟,至今仍然不属于欧元区。

克罗地亚加入欧盟前,斯洛文尼亚还曾表示过异议,因为两国在皮兰湾海域划分问题上存在纠纷。斯洛文尼亚国土距离亚德里亚海很近,却更像个内陆国家,只有40千米海岸线且没有公海的出海口,绝大部分的海岸线被克罗地亚占据。

虽然皮兰湾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但两国毕竟同为南斯拉夫民族、信仰相同、又没有历史恩怨,总体关系还是不错的,边境纠纷最终没有真正成为克罗地亚加入了欧盟的绊脚石。

长期作者|霈霖

历史资深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