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诗歌只在远方,那该多遗憾
一
家里有几间空房,拿出来做短租。从上海来旅游的一位朋友说,住在这里,晚上居然能听到虫鸣,感觉好神奇——这是在城市里啊。我说,在这里的早上,难道你不是被小鸟叫醒的吗?
不用说上海这样的超级大都市,就是国内三四线的城市,如今也是高楼林立。在水泥丛林中,熙熙攘攘的人群成为孤独的物种,独自忙忙碌碌。虽然有草,虫鸣难现;虽然有树,飞鸟难宿。鸽哨似乎只是影视剧中才会出现的神迹,听着内心亲切而又在现实中难觅其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些千古名句,非要跑到荒郊野岭才能感受了么?蟋蟀盆里的秋虫,百灵笼里的宠物,不会是我们城里人所能接触到的全部了吧?
二
找个晴朗的夜晚,把手机放在阳台上,用“流光快门”功能两个小时左右,得到了这样一幅星轨图片。橘黄色的斜线,据说是乱入的流星轨迹。
图片放在朋友圈,有朋友说:让星星拉线,这在摄影教学中是必修课之一,用单反弄一晚上就能出这效果。
是的,用专业设备干这个,小菜一碟;只是真的拿上哈苏莱卡,现在能有多少人可以在自己家拍到星星呢?
记忆中有个顽固的印象:小时候在北京城里是能看见银河的。我问过很多有同龄人,赞同的寥寥无几。但是画面在脑海中清晰无比:儿时的夏日夜晚,大杂院的天井里几户邻居坐在马扎上闲聊;大人们手里晃动着蒲扇,孩子们或跑或闹或偎在长辈怀里;抬头,一缕亮亮的银河就挂在那里。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冀北坝上的星空很漂亮,纳木错的非常棒,禾木的、张北的、漠河的。。。唯独北京的银河,再也没有了。
三
看到《诗词大会》里的选手满腹诗香,很是羡慕。只是不确定古人所描绘的景致,我们还能真正体会多少?
从北京来奥克兰的一家子,开车在路上,八岁的孩子惊问:是什么声音啊?大人答:是公鸡打鸣。好在这孩子还没学到课本里的“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句诗,要不然恐怕是难以理解。
彩云追月这个词,我一直以为妙在文人的想象力,这两年才知道,月光下的薄云,本就是彩色的。误把写实当写意,只缘不识真面目。
古人的意境,只能在背熟了文字之后,远渡千里之外,才能体会了么?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