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质量地度过大学四年?
一首非常好听的英文歌,一定要听完
这是知乎的热门问题。
正在读大学的答主,在这个问题底下贡献了很多优秀的答案,但曾少翻了翻所有的回答,觉得有点不足,不足的地方就在于,想要知道如何大学应该如何高质量的度过,最好的办法,就是询问那些已经毕业的人,看看他们当时在大学的时候,做了些什么,让他们至今受益匪浅,或者是,做了些什么,让他们遗憾到现在。
虽然有点“事后聪明”的嫌疑,但不难否认,这种做法更加有参考的意义。
掐指一算,曾少已经毕业将近4年了,无论在大学里,还是出来社会,都走了很多弯路,也吃了很多亏,今天就把这几年的感触全部用文字的形式分享出来,希望师弟师妹能从中受益。
/01/
大一篇
▼
尽情尝试,找到可能的自我
在和社群成员交谈的过程中,我最害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少有人接受过“自我认识”这门课程,因为这门课程,不能让你的高考成绩多出半分,家长还有学校,当然就趋利避害,对这门课程避而远之。在高中时代,这当然不会给你造成什么困扰,因为整个外部环境萦绕着的,都是紧张的备考,在“情境效应”的作用下,你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些巨大而又无聊的问题。
你的大脑,装满了上上下下的排名顺序、一叠又一叠的备考试卷和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美好幻想。
但当你考进了心仪已久的大学,呼吸着梦寐已久的自由气息,猛然间发现,自己突然间变得迷茫起来,高中时代,所有人都在往一个方向前进,你喜欢被他们裹挟着,而此时此刻,只剩下你孤零零的人一个人。
于是你不得不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在上大学之前,你对“自我”的定义,更多的是选择性地去记忆和学习有关的场景,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排名波动,你也知道自己那一道题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做错了,你更加知道,自己如果考试失败了,会是什么样的一种状况。
但对于其他“自我”的记忆,却被你选择性地遗忘掉了。
你可能非常喜欢写作,曾经在网络上写了一篇文章,反馈很不错;你也可能特别特别喜欢吉他,经常在班级里面献唱;你也可能……
但这些记忆,因为你在当时的外部环境中,不是特别主流,家长和学校都没有给你足够的反馈,于是渐渐的,你对这些记忆一一给淡忘掉。
所以,当你正处于大一迷茫阵痛期的时候,大胆地走出去,去不同的领域尝试一番,看自己究竟适不适合。
这种方法,其实和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黑兹尔·马库斯提出的“可能的自我'(possible selves)非常类似,也就是说,在你的内心深处,其实有很多个“自我”,只不过有些被你选择性遗忘掉了,而有些,则因为你还没有去尝试,它所带来的机会和改变,就根本无从谈起。
我在知乎上认识一位女孩,她原本是位工科生,很少进行写作,偶然间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因为抵挡不住自己内心深处的写作欲望,于是就快速地回答了该问题。结果没有想到火了,正是这个不经意的机遇,从此开启了她的“写作自我”,前几天和她聊天,她现在依托公众号进行文字创作,生活费还有学费,已经不是问题。
迷茫是很多人不去行动的挡箭牌,他们宁愿一次又一次地呆在这个挡箭牌的后面,也不愿出去尝试一番,直到大学毕业,自己不得不去面对自己造成的烂摊子,才抱怨: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谁叫你不去尝试呢,能怪谁?怪曾少?
/02/
大二篇
▼
学习,也是很重要的
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很多人一看到这个问题,一定会嗤之以鼻:
这不是白痴问题吗?学习肯定是为了绩点还有奖学金啊!不然为了诗和远方啊!
还真的是,为了达到诗和远方,很多技能都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习得,这是很多大学生最容易忽视的一个地方。
我接触过不少大学生,到了大二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把学习这件事情给放弃了,问起他们的原因,无非是投入巨大的努力,但依旧需要很久的周期,才能收获到反馈。而在读高中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考试,比如周考,月考、一模二模乃至什么鬼的三模,你有没有努力,很快就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大学,往往就没有丧失了这种即刻就能得到反馈的功能,致使很多大学生对于学习,重视乃至用心,根本就无从谈起。
而据我的观察,能够在大二的时候,依旧没有放弃学习和自律的人,出来社会之后,普遍混地比较好,因为一旦毕业之后,你努力后获得的反馈周期,将会更加漫长。
无论是公务员,事业单元,还是民营企业的正式员工,你即使才华多么横溢,多么精炼成熟,你都需要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给我老老实实地呆上两到三年的时间。
这个时候,如何在这么漫长的反馈周期中,坚持下去,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如何在没有人陪伴的情况下,依旧做到自律,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重要原因。
所以,让你在大二的时候,依旧怀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绩点和奖学金其实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想要让你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如何在吵闹的环境中保持专注、习得如何高效地查阅资料,知道知识从哪里来,可以到哪里去;习得将高度的自律,转化成习惯。
更重要的是,让你坦然地接受,在漫长的反馈周期中,依旧可以从一而终地坚持下去,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此时此刻可能看不到多大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效果会逐渐显现出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多次在这个公众号强调要做“终身学习者”的原因,希望大家能够明白曾少的良苦用心呀。
/03/
大三篇
▼
实习!实习!实习!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我们的视野还有思维,往往也会被环境所影响。
无论你自己本身有多么积极上进,也不管你的自省能力有多高,一旦你进入到一个情境中,你会下意识地去模仿别人的行为举止。
在脑科学家看来,这是我们大脑的“镜像神经元”在发挥着作用,但在社会心理学家的眼里,我们不过是在追求“社会认同”罢了。
当你找不到“可能的自我”的时候,内心就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为了安抚这种失落感,你有极大的可能会去追求他人的认同,在得到别人认同的时候,这种失落感才能得以抚平。
这也是为什么没有任何主见的人,更加容易随波逐流的原因,因为他会觉得自己没有事情可以管,或者是自己的事情不值得管,就会放下自己手头上该做的事情,反而去管别人的。
我之前在社群中讲的最多的,就是不要为了追求认同感,而花费巨额的时间和精力,在维系所谓的宿舍友情之上,大学毕业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之前为了一些琐碎的事情,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多么愚蠢,有这功夫,如果能拿去实习或者学习,今时今日可能就会大有不同。
所以,当你偶然间因为一件小事,就想和自己的朋友或者舍友闹别扭的时候,给自己10分钟的缓冲时间,在这10钟的时间里,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在心里面默念:
这件小事,对1年后,或者5年后的自己有什么影响吗?如果没有,那自己为什么浪费自己多余的时间和精力。
走到这一步,相信你会去做对将来更加有意义的事情,那大三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当然是竭尽所能地去寻找实习机会了,想要比同龄人走得更快,有时候,你就得做和他们不一样的事情。
那怎么样才能找到心仪的实习机会?
✔ 利用自己拥有的弱关系
很多企业的实习机会,其实在网络上是找不到的,这个时候,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亲戚、朋友、乃至自己的师兄师姐这些关系的话,那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要害羞,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要求,成功之后,记得请人家吃顿饭,或者发个红包进行迂回回报就行了。
✔ 主动勾搭过来你们学校演讲的嘉宾
很多学校时不时会邀请各行各业的知名校友或者从业者过来宣传他们自己的公司,这时候,如果你能多加留意,并主动出席他们的讲座,然后表现地积极一点,最后争取拿到他们的名片的话,那你可以给他们发送一封邮件,在邮件中,可以说说自己对他们的公司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得到实习的机会等等。
✔ 多留意和利用网络资源
如果自己是属于那种不写字或者不输出就会死的人,那多去知乎或者公众号练练手吧,只要深耕于特定的领域,然后输出的质量还不错的话,可以主动勾搭该领域的大号,相信他们会乐意给你实习机会的。
总之,凡事积极主动,多为别人着想,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减少失败的风险。
/04/
大四篇
▼
清零自己,重头再来
无论在大学中取得了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也不管你混地有多差,请你在最后一年里,把自己的心态给转变好,把所有的荣誉和耻辱,全部留在学校,从踏出校门的那一刻起,你就是全新的自己。
毕业前一两年,你还能把自己的母校给挂在嘴边,毕竟你还没有在职场上混出什么名堂,但如果自己毕业十几年了,依旧把自己的母校,做为自己唯一的勋章,满嘴跑火车地跟别人说:喂喂喂,我是XXX大学毕业的,牛吧!
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是的,我们需要过去的经历来定义自己,在自己遭受到挫折的时候,也需要过往取得的荣誉来证明自己不是个废人。
但长期沉迷于过往,反而不利于我们踏踏实实走好当下的路,它只会让我们不断反刍反刍,再反刍,最后白白浪费掉自己的时间。
我之前提倡过要学习《小狗钱钱》书中提到的“成功日记”,但不是让你止于揪着这些所谓的成功不放,而是可以提醒你,不要忘记自己定下的目标。
总之,我们应该拿下一枚又一枚的勋章,抱残和守缺,不适合当下努力生长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