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丨爱惜自己的羽毛。
上半年Z的部门有两个同事外出。一个小A,他是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一个小C,他是为期两个月的借调。
巧合的是,这两个人培训或者借调结束时间基本吻合,小A在六月的第一周回到部门,小C在六月的第二周回到部门。
正因为如此,没有刻意去对比的Z跟我讲起了两个人反差。
反差一:提前汇报 VS 毫无预兆
小A在即将结束培训的前五天,就跟Z做了汇报,大致内容包括培训结业安排、自己归队时间等等。
小C是在没有任何汇报下,第二天突然出现在了Z的办公室。
反差二:总结计划 VS 毫无章法
小A回到办公室后,梳理了一下近期需要去重点推动的工作,在向领导汇报自己一个月培训内容和所感之后,也汇报了自己下一步的工作内容和计划。
小C也向Z做了汇报,但仅仅汇报自己回来了这件事情本身。刚开始Z没有说话,他在等小C主动向他说点什么,在他知道等不到什么东西时,开始了主动问询。但他依然没有跟小C谈起工作的事情,他再一次等小C主动思考,然而这一次Z还是失望了,他只好去交办工作。
反差三:快速切入 VS 步调缓慢
小A带着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培训时期自己对岗位工作的进一步思考,积极快速切入到了工作状态。
小C却还在对自己做着不断的调整,处于被动推动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此刻,你是Z,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你怎么看待小A和小C?
在同一个团队,小A和小C两个人的思维方式千差万别,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一个闭环一个缺弦,一个积极踏实一个松弛懈怠。
Z说,小C在工作中的整体表现基本如上。
我觉得吧,工作中的事情,没有那么难,最重要的还是思维: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
怎么看:主动积极很重要。
这一步解决的是要做什么的问题。
做什么,切忌等、靠、要,自己要主动积极立足岗位职责去思考,眼里要有活儿,不要怕出错。
我的经验便是:凡是自己没有做过的东西,我都愿意去尝试,即便不是本职岗位职责。哪怕出错,自己也在错误中练就了技能,技能是长在自己身上的东西,别人是拿不走的。日积月累,就会有很大提升。
怎么想:闭环思维很重要。
这一步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
上班七年了,所遇到优秀的人,最优秀的品质就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而要说收获,除了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社会阅历的积累,我觉得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关于思维方式,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是针对系统思维的。职场丨什么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呢?
今天我想要表达的是,一个人如何思考问题,思考本身就会直接体现在工作上,表现在行动上,落实到效果上。不不止步于工作,思维方式也决定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往往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连接和相互影响的核心所在———思维、行为的影响。
工作中,到底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重要的呢?我认为是闭环思维。
到底什么是闭环思维呢?
从管理学上讲是“PDCA”。P(Plan)计划:目标的确定和计划的制定;D(Do)执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总结对错,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处理: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经验加以肯定并推广,失败教训引起重视并避免。未解决的问题,提交下一个 PDCA 循环,分阶推进,螺旋上升。
从日常管理中来讲,即“凡事有交待、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做事有始有终,拒绝虎头蛇尾。
怎么做:脚踏实地很重要。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剩下来的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完成了。
既要追求效果,又要追求效率,当二者不能兼容的时候,请示汇报过程中的难点,借助资源或者调整时间,不盲目乐观,也不消极怠慢。
珍惜自己的工作和平台,塑造自己的名片,爱惜自己的羽毛。
另外还想说的是,我觉得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职场里,我们不要刻意追求即时汇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季节,有春天开的花,也有冬天开的花,不要着急。
也不要抱怨本该属于你的美好姗姗来迟,要看到自己在等待里练就的一身坚韧。这样,每一次美好到来的时候,我们都能够接的很稳。
上篇:你是一个刚刚好
推荐:职场丨渐渐学会与焦虑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