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转型阵痛,那些不为人知的职场陷阱,我是怎么熬过来的。
01
有个朋友,大学学的法语,毕业后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
这两年公司转型,发展不是很好,于是她便想着换一家单位。
但在找工作的时候,非常纠结,当地外贸公司本来就少,想要少中择优便是难上加难了。
这个时候,她老公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她老公在创业,开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规模还没起来,尚在成长期。
她的规划里,两个人最好不在同一个行业,这样经济风浪袭来,可以分散风险。
但当时正好发生了两件事情,改变了她继续工作的计划。一方面,发现自己怀孕了,时下又找不到好的工作机会;另一方面,即便在家待产,按照她的性格,也不会什么也不做,于是在老公的建议下开启了司法考试的征程。
报考的辅导机构在某所大学,为了不来回折腾,便住进了学校宿舍,做回了“学生”。
法考难吗?通过率10%左右,也就是说10个人里边会有一个通过,在法律圈法考的证还是很有含金量的。
一年很快过去,法考成绩出来了,没过。
这个时候也要迎接宝宝的出生了,暂别沮丧的心情,启动生产程序。
生完闺女之后不太适应每隔俩小时就要给孩子喂奶的身份,由于对男儿的期待,女儿不被家里人接受,婆婆说女儿长的丑,不像她老公。
大概农村人惯有的重男轻女思维作祟,觉得自家儿子哪儿都好,对朋友不大照顾,对孩子也百般嫌弃,反而还觉得朋友比较作妖。
她每每要站出来跟家人辩驳,都被母亲拦下了。
回想自己丢了工作,生了孩子,家庭不和,女儿还没人照顾,她想自己不能倒下,要坚强。
她越来越焦虑,接着便抑郁了。
终于在一个晚上,她央求老公带她去精神病院。
就这样还没出月子的她,就此住进了精神病院。
在院里的时间,母亲安慰她,妈妈别的什么都不要求,只要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就好。
作为新手母亲,听到母亲近乎可怜的宽慰,眼泪再也憋不住了,决堤一般滚滚而来。
也幸好她对自己有着体察和觉悟,对自己的问题有着判断和定力,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之后,在熬过了想宝宝见不到以及在医院近乎崩溃的日子之后,总算健康的回家了。
02
老公也从这段经历中,捕捉到了婆媳之间的蛛丝马迹,于是决定两个人自己带孩子。
但白天都要上班,孩子交给保姆谁又都不能放心,仍然需要父母帮带,于是在同一个小区又买了一套房子。
好在俩人之前都有一些经济积累,炒股也赚了一些,手头还算宽裕。
等到一切井然有序,她便又找了一份工作,没有去老公的单位,也没有再回去做外贸,意外收获了某国企法律实习生的工作机会,这都得益于之前的法考经验,虽然没有执业律师资格证,也算是入门了。
这个岗位工作比较清闲,有时候会跟一些建筑工人打打交道,还负责公司一些日常保养维护的法律协助工作。
她意识到,因为没有一纸证书,别人可以同正儿八经跟客户谈生意,她只能坐在后台,帮忙做一些看起来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内心生厌,但也无可奈何。
思考了一段时间,在得到家人支持下,她辞掉了工作,在家认真备考。
床头、墙上、卫生间、厨房,凡是家里她长待的地方,都能看到一些知识的便利贴,看书、做题、背知识点就成为了日常,有时候还会给宝宝读案例,宝宝根本不知所谓,只管高兴。
那段时间见她,精神状态都蛮好,即便睡眠不足,孩子闹觉,丝毫不影响她。
看起来,只要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精神上无论如何都是愉悦的。
终于,一天天,一月月,到了考试的时间,她充满信心,两场考完后,忍不住发了自信满满的朋友圈,我也从圈里的信息了解到她对必过的预断。
成绩出来那天,整个人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仍然没过,仅仅只有2分之差。
我也替她觉得惋惜,2分,也许再多对一道选择题,主观题再多踩一个知识点,很可惜,没有如果,一切都这么遗憾的发生了。
不服输的她,又再战了一年,第三年,终于通过了。
有了职业律师资格证书的加持,她终于找到了一家心仪的律所,从零开始。
03
重新开始其实挺不容易的,尤其是抹掉了之前所有的职业经历。
她从帮律师装订材料、整理卷宗、搜集案例这些基础做起,有空的时候就多看看发条及案例,慢慢打磨自己。
到了这个年纪,我们在职场上,其实就是出售自己的能力。但是从零开始,出售的是自己的可能性。
职业选择是很重要的,虽然说人生什么时候都不晚,摩西奶奶六十多岁开始画画,终成知名画家,但摩西奶奶只有一个啊。
选择职业方向和职场赛道是很重要、很关键的,很多人其实在一开始并不重视这个东西。
建议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先聚焦行业,再选择城市,最后锁定平台。
聚焦行业。人们都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如果选择了一个朝阳行业,基本就算你自己不怎么进去奋斗,也会比同年龄段的其他产业里的伙伴们发展的更好,因为行业会托着你跑。
选择城市。不得不承认,每个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多少都会考虑到以后长期定居的问题,有人喜欢北方,有人喜欢南方,有人喜欢大城市,有人选择小乡镇,不同的人生习惯,不同的志向追求,不同的饮食文化,对每个人的选择都有着不同的影响。但在选择城市这个问题上,有人觉得大城市压力大,其实小城市压力也不会小,虽然说资产配置绝对值低了,但工资标准也低了呀。
锁定平台。尽量选择大一点的平台,大平台里的机制很成熟,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而且天花板也比较高,职业通道相对来说更广。小平台或者创业型的公司,虽然有多方面历练,成长更快,但是天花板也来的更早一些。
有人问一个兼职自媒体的朋友,如果有一天实现财务自由了,你还工作吗?
她说当然要工作。即便当下要在自媒体和工作之间选择,她还是会选择工作,即便她依靠自媒体可以拿到月薪5万左右的收入。
工作这件事情的乐趣就在于,永远可以有机会挑战自己的不可能。而自媒体,从长远来看,随着智能化的到来,更年轻一代工作和生活习惯的多元化,生灭存亡未为可知。
她是一位互联网高管,前两天刚从公司离职,选择了一家创业型公司。
她说自己自从清大毕业,在国外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待过,在国内一家大型电商企业待过,迄今为止,还没有创业公司从业的经历,想要趁着年轻,趁着自己还有冲劲,还有耐受力和韧性,能加得动班的时候,去探索自己身上更多的可能性,也是一枚宝藏女孩了。
其实怎么说呢,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优劣势,要根据每个人的自我定位来进行选择,可能在你看来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他却不这么认为。
无论如何,让我们成长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我最怕自己看不到希望,最怕工作做得没有意思,所以每年也都尽量让自己能接触到新的东西,或者折腾点新的东西,不仅仅是给自己,还有团队,让自己和伙伴们能有收获。
04
有人说,你说好工作,就是带给我们成长的工作,这太难衡量了,尤其是初入职场,面临众多选择的时候,第一份工作到底要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呢?
我不知道你眼里的好工作是什么样子,但工作了几年以后,我发现第一份工作应该尽量找一份:未来好找工作的工作。
现在的时代,跟祖父辈那代已经全然不同了,我们这一生很大概率上不会在一个单位干到死,就拿我自己来说,工作七年,换了两家单位。跟我同期入职的博士也说,我买房子首要考虑的因素不是距离公司近,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在一家公司干多久。
哪怕我们没有这样的意识,工作的更替交换也是再为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就拿华为来说,每年都有大量的小鲜肉涌入公司,他们年轻,体力、精力、耐力各方面都比中年人强,如果人到中年还没有负责团队管理,很大概率上就要被替换掉,毕竟年轻人更好用。
无论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选择总会不期而至。
所以说,第一份工作应该尽量找一份:未来好找工作的工作,未来好找工作的工作,未来好找工作的工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好工作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可以和你欣赏的人、喜欢的人、尊敬的人在一起。而这些人可能是你的同事,你的上级,甚至是你所在的整个团队。
无论他们是积极的、聪明的、上进的,还是消沉的、沮丧的、勾心斗角的,都会对你的人格塑造形成有力的影响,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讲,人是环境的产物。
回想自己的职场路,虽然我也换过工作,但我的同事圈基本都是前者。
应该说,和一群积极、聪明、上进的人在一起工作,人心都是愉悦的,他们也对我产生了正面影响。
我以前做部门职员的时候,觉得自己做到部门负责人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了,人生从此走平路。
但有一次吃饭的时候,领导说了一句话:“有些人,说他们的人生可以从此走平路,不需要再进步了,我听了之后感到非常吃惊。人生怎么可能有平路呢?人生只有上坡路和下坡路?”
其实他这段话不是说给我听的,他也不会知道我正在打算走平路。
恰好在当下那个心境下听到,振聋发聩。
我身边的同事经常会给我一些人生建议,他们不是故意要提建议,而是聊天过程中谈了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这些想法弥足珍贵。
最近在看圆桌派,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聊天,其实我觉得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的日常中也时有发生。
然后你会知道,正因为他们这样想、这样思考、这样做,才会有现在这样的生活。
只有你选择了有意义的人群,才能听到有意义的想法。
选择一份工作,并不是选择眼前的薪水这么简单。
一份工作,是生活方式的选择,人生环境的选择,自身潜力的选择。
选择有时候就是比努力更重好。
搜索公众号 "七十二朵云"
生活,可以很有意思。
作者小云:
管理学硕士,企业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