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装作有效率,却一直在拖延?
早上9:30,你到了办公室,手里还拿着咖啡和点心,刚开始的15分钟,你跟同事打打招呼,随手浏览今天的新闻,终于,你决定开始干活了。
你查了一下邮箱,先挑容易解决的事情处理,这让你感觉踏实了一些。
处理完邮件,你想看一下今天的待办事项清单,但是你发现快到午饭时间了,于是开始处理一些短时间内就能做完的事情。吃完午饭,你坐在办公桌前又浏览起网页来。
你得缓一会儿才能回到工作状态,所以你又挑了点相对简单的事情来做,不时有新的邮件蹦出来。简单的邮件你就立刻回复了,你感觉这样效率很高。
下午过了一半,你终于要看待办事项清单了,但是你发现已经没时间推进大项目了,于是你挑了几件小事做了做。
当一天结束时,大项目原封不动地留在待办事项清单里,等待明天处理。
是不是感觉说的就是你?
在职场中,很多人都会把工作做成这样:他们就跟在荒岛上走来走去的人一样,来来回回地捡树枝、找吃的,心不在焉地寻找水源,就是没想着给自己搭个窝。
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被动地让大脑来决定做事的顺序,显然,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我们怎样才能克服思考惯性,成为有效率的少数人?或许阿信家的这本新书《学会生存》可以给你支招。
搞清楚什么才是
最要紧的事情
虽说我们每个人的职业背景不同,没有什么缩写准则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但还是有一条万变不离其宗的秘诀:你得搞清楚什么是最要紧的事情。
希望你能想象一下,假如自己被困在一座荒岛上,首先你该做什么?
是找个遮风避雨的地方?还是找水?找吃的?还是生火?你要做的,是花一分钟时间,把它们列个顺序写下来。当我们求生的时候,所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想清楚接下来要干什么。
但是,我们的大脑常常需要有人帮一把,因为你的大脑并不善于分清轻重缓急。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的大脑会把事情简单归纳为两类:威胁或是奖励。
我们都想避免受到威胁,做事情的时候也都想立刻能尝到甜头。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通勤上班族会一路都在玩手机游戏,因为这样产生的多巴胺刺激会多一点。
但是,这在今天却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当需要做决定的时候,我们越是费心思考虑这么做能带来的好处是什么,我们做的决定就越糟糕。我们得学着平衡,得明白长远利益更加重要。
所以,我们来看看究竟需要做什么,应该按什么步骤做。
制定计划
不管在哪儿,如果我们将要做的事情按轻重缓急列个表,我们的思维就会更加理性、行动规划也会更加清晰。
我们一开始应该把精力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面,就可以避免浪费有限的时间和资源。
比起做长远规划,大脑更擅长决定眼前的事情,制定计划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强迫我们扭转这种情况。
要想上手,方法很简单:你可以在早上上班途中花点时间想想什么事情很重要,然后写下来。
记住,你的精力很宝贵,可以动笔的事情就不要费精力去记了。你可以写下“为什么做这件事很重要”“你准备怎么去做”“这件事是不是可以帮你解决真正关键的问题”。
当一天开始之时,如果你能不再随波逐流,那这一天也算是顺利起航了。
有这样一个比方最恰当不过:如果你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活吞一只青蛙,那么之后做的每件事都是小菜一碟。
而这,就是做事的原则。
计划要具体
清单上列的东西要具体。
如果你把要做的事情列成下面这样,那么它既不能让你搞清做事的条理,也不会因为划掉了哪个就能给你带来重要的奖励:
有的人凭什么就能比其他人更能逼自己一把?
总是分心怎么办?
哪些小事会让我们难以成功?
如何让别人站在你这一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