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望诊心得
陈潮祖:观察病人形体、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称为望诊。
(舌诊部分见前文陈老舌诊心得)
(一)面色
望其面色,可知五脏荣枯。
《内经》将面色分为青、黄、赤、白、黑五色以内应五脏,青色属肝,黄色属脾,赤色属心,白色属肺,黑色属肾,若由正常颜色变成异常颜色,就是病态。
正常五色的共同特征是色泽明润,异常五色的共同特征是晦黯不鲜。颜色改变是气血津液病变反应于面,所以应以气血津液的盈虚通滞为其依据,才能揭示病变本质,临床辨证不必拘泥五色内应某一脏器之说。
1、赤色
面色泛红,是充血和血分有热,外感内伤皆能致之。
温病热入营分,血络有热者恒多;阴虚阳亢,血随气逆,上充于面,面红目赤者亦复不少。也有因寒而见面色微红者,如阴盛阳衰,虚阳上浮,可呈面赤,不可一律视为热证(戴阳证)。
【编者补充】临床应用:
满面通红----实热证,里热亢盛
午后两颧潮红娇嫩----虚热证,阴虚火旺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但时时泛红如妆,游移不定----戴阳证
2、白色
面色发白,是气血亏损现象,阳气虚则无力鼓运血流,营血虚则不能上荣于面,苍白之色见矣!若因失血或造血原料不足或造血功能障碍,或已生之血遭到某些原因破坏,血虚于内而形见于外,于是眼睑、舌质、口唇、指甲毫无血色见矣!
【编者补充】临床应用:
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血虚证或失血
㿠白或㿠白虚浮----阳虚或阳虚水泛
突发面色苍白----亡阳、气血暴脱
苍白日久----阴寒内盛,寒邪凝滞
(苍白:白中兼青,无光泽。)
3、黄色
面色萎黄,是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象征;
若见淡黄,血色偏淡,追本溯源,仍因脾不运湿,水湿阻滞使然。
若见巩膜及其周身发黄,是胆液从少阳三焦外溢肌表,病名黄疸,黄色鲜明者属阳黄,晦黯者属阴黄。
【编者补充】临床应用:
萎黄(淡黄憔悴,枯搞无华)----脾胃气虚
黄胖(面黄虚浮)----脾虚湿盛
面色苍黄,夹有珠纹赤缕,腹大青筋暴露----臌胀
小儿面黄肿或青黄,腹大青筋----疳积黄疸:
身目俱黄,色鲜明如橘皮—阳黄(湿热熏蒸)
身目俱黄,色晦暗如烟熏一阴黄(寒湿郁阻)
4、青色
从不同面色所反映的机理来讲,其人面青多属经脉挛急,血行不利的痛证。经脉挛急则因于寒,是故青色主寒、主痛。
【编辑补充】临床应用:
面色淡青或青黑----寒盛、痛剧
唇青紫,伴肢凉脉微----心阳暴脱,心血瘀阻(真心痛)
久病面唇青紫----心血淤阻或肺气闭塞
面色青黄(青黄相兼即苍黄)----肝郁脾虚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
5、黑色
面色发黑,其理有二。
一因津凝而黑:黑为水色而肾为水脏,肾阳虚损,气化不及,水邪上泛,可呈目眶翼黑口唇发绀。或因肾阳虚损,气化不及,色素沉着,亦可呈为面色黧黑。
二因血瘀则黑:血瘀内脏或脉络瘀阻,可见黑色。盖血瘀则黑,有诸内而形诸外也。
【编辑补充】临床应用:
面黑黯淡或黧黑----肾阳虚衰(水寒不化,浊阴上泛)附:黧黑---青黄黑三色相兼而无光泽。
面黑干焦----肾阴虚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附:肌肤甲错----皮肤干枯,粗糙如鳞,外观呈褐色。)
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二)形体
观其形体,可知五脏盛衰,轩岐早有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脑为元神之府,肾精生化之髓充实其中,才能神光焕发,思维敏捷。若头往前倾,目睛内陷,是髓海不足,元神将惫现象。
背为胸廓,心肺居于胸中,背曲肩随,是心肺已虚象征。
腰为肾脏所在部位,不能转摇,是肾脏功能衰惫。
膝部关节由肝系筋膜相联才能运动。屈伸不能,俯身而行,是肝系筋失柔和。
肾系之骨内贮骨髓,骨健全赖髓充。不能久立,行则振掉,是骨髓亏损,骨质疏松所致。根据上述证象可以确定五脏盛衰。此外,局部骨节变形是类风湿的特征,局部红肿、有块是疮、痈、疔、疖、藏积象征,凡此种种,都是望其形体得来的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