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不“闹”也有趣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文丨杨德振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是民间形成的几千年的习俗,舞狮、耍火龙、踩高跷、划龙船、赏灯笼、猜灯谜等民间集会活动异彩纷呈,大街小巷往往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就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元宵节这一天也是人流络绎不绝,熙熙攘攘,节目繁多,应接不暇,这是过往;今年由于时下依然处于抗疫的关键时期,提倡不搞大规模聚集和人多的聚会,注定这个元宵不能“闹”,也不要去“闹”,这是“尊重生命、安全至上”理念的践行体现,我们每个人心底应该感到由衷地高兴和无条件地服从才是。

一个地方的“热闹”是由人多凑成的;人越多,就越“热闹”,这在今年虽然“不合时宜”,容易传播病毒。不提倡去“闹元宵”,但我们依然可以“热热闹闹”地过好元宵,这就涉及到一个“过法”的问题。其实,元宵节“闹”有“闹”的趣,“不闹”也有“不闹”的趣,关键是看你怎么“过法”和如何把握。

我觉得,在时下的中国里,四十年改革开放所赢得的红利,让人们在物质上的喧闹和惊喜已应接不暇、阔绰有余,文化生活也是异常丰富多彩,平时与过节的热闹已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分,大部分人都能沉浸在一种热闹的满足感、稳稳的幸福感之中;物质富而有余,精神丰而有硕,平常是过节,过节像平常,不会产生任何冷清、孤苦、寥寂的感觉。正月十五闹元宵,虽然是习俗,但并不会因为“不闹”而让气氛寡淡、冷落,相反,由于今年“特殊”,更能够让“元宵节”创下历史上一个别样的“元宵节”的感觉,说不定还会让人终生难忘呢!

“闹”元宵的底蕴是人多互动,互相取趣,寻找快乐元素;“不闹”的前提就是不聚集、不扎堆,众人不凑到一处,分散避险。那么,此时“静”就是最好的选择。“静”同“闹”一样,也有意趣,关键是要找到静中有闹的切入口。例如,一家老幼守在家里,不必逛到人多的地方,一样可以猜灯谜,一样可以“闹”得“不可开交”;一家人元宵节守在家里看一场电影《黄飞鸿》,看里面气势恢宏的舞狮子大阵仗,丝毫不亚于上街人挤人看醒狮表演,热闹的气势与气氛一样让人印象难忘;元宵节一家人在家里精心烹制几道美食、听听音乐、打打牌、聊聊天,或与远方的亲友们视频沟通,进行环境“置换”,亦可以达到静中取“闹”的效果;一个人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书中自有繁华热闹处,更有自己心境契合的地方,一样可以找到热闹喧哗的感觉......总之,一个人只要心里不孤独、不寂寞,内心丰富丰盈,无论是什么节日,绝不会感到冷清、寂寥的。今年的这个元宵节,不去人多的地方去“闹”,从另一层面讲,更有一种为国分忧的自觉自控情怀蕴含其中,一定会让人生留下别样记忆。

人生热闹的风景和时候很多,此时在防疫关键时期,不要让元宵节热闹的扎堆期待影响到我们健康和防疫工作,这才是“闹”中最原始的意趣,也是年俗乐享和节日里静能生慧的一种体现。

二0二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