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签·130期】退休教师:尚玉琴
【语录】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家人的关爱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家庭的和谐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退休教师/尚玉琴
◎学生作文/卓阳
◎古韵新词/蔡之山
◎专栏作家/刘克俭
◎退休教师
尚玉琴,迁安退休教师,乐观开朗,满腔文字情怀。
怀念父亲
尚玉琴
小时候,父亲是一座大山,轻飘飘地坐在父亲的肩头,总能看得很远。长大了,父亲是一棵倔强的弯松,突然发现是我压弯了父亲的脊梁。
今天是父亲节,又逢端午。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双节到来之际,我思绪万千,思念远在天堂的父亲,瞬间,泪流满面。
我四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爱,是奶奶和父亲把我抚养长大。
记得上学的第一天,父亲拉着我的手,一路叮嘱,到学校把我交给了老师,父亲一转身走出了校门。我不舍地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
参加工作的第一天,父亲又叮嘱我:工作要认真,同事之间要团结,与人为善,和为贵,为人处事要雪中送碳,不要雪上加霜,不要看不起别人,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应涌泉相报。
父亲朴实、善良的品质一直激励着我人生所走的每一步。
我结婚那天,父亲眼含热泪,再次叮嘱我一遍又一遍:闺女,成家立业了,要勤劳朴实,诚信待人,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走。顺境时不要猖狂,逆境时不要气馁,昂首挺胸走下去!终究会走出属于你的天地。
父亲的优秀品质是我人生路上的航标。父亲的言行是厚德载物的基石,父亲的谆谆教诲是我前进的方向。我所获取的人生的光环和幸福,都来自于父亲的耳濡目染。
怀念父亲。在天堂的父亲,不要牵挂女儿,女儿没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女儿很幸福,您就安享天堂的美好吧!
◎学生作品
一个鸡蛋
迁安/卓阳(6年级)
放暑假了,妈妈说:“参加一个夏令营吧。”
在夏令营,我意外地遇到了同班学生红衣哥和白衣弟。
红衣哥是出了名的闷罐子,平时少言寡欲;白衣弟是出了名的碎嘴子,嘴巴没有闲着的时候。两个人经常辩论是话多好还是话少好,争得面红耳赤也不分胜负。
晚上,领队告诉我们,第二天可以去玩玩水。我们宿舍这几个人到了大半夜也没有入睡。说到玩水,都兴致勃勃的。
我们一一下到水里。水不深。开始,我们还是小心翼翼的,慢慢地就放肆起来。开始打水仗。有人摔了跤,有人呛了水,直到太阳落山,我们恋恋不舍地上了岸。
身上都湿透了。正当我们抖落水的时候,白衣弟一不小心,滑倒了,脚指头撞到石头上,很快就肿了起来。
吃晚饭,少了白衣弟的喧闹,显得有点冷清。
回到宿舍,白衣弟一个人躺在床上,旁边放着筷子和碗,显然已经吃过了。
红衣哥走到白衣弟面前,从衣袋里掏出一个鸡蛋,递给他,说:“吃吧,我从食堂里装出来的。”
我知道红衣哥话少,但是这么细心,还是第一次看到。
◎古韵新词
作者简介,蔡之山,笔名大山。新闻工作者,供职迁安广播电视台。迁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迁安市诗词协会副主席。多年来一直从事新闻写作工作,先后有三百多篇新闻文学作品在国家、省、市各级媒体及刊物刊发,并有多篇获奖。
临江仙-初冬感怀
花开花谢秋光老,时间总是匆匆。
雁归南地叫声声,远山多瘦,转眼入初冬。
蹉跎岁月常寂寂,年华荏苒如风,
凭栏空叹事无成。
长天极目,春到万千红。
清平乐·抗击冠病有寄
江城武汉,
冠病毒妖现。
天使逆行擎宝剑,
党政军民应战。
驱魔万众一心,
定能大地回春。
待到山花烂漫,
东风送走瘟神。
鹧鸪天·咏三里河
铁底铜帮饮马河,
悠悠岁月写传说。
唐王御赐成佳话,
老显图强故事多。
风惠畅,柳婀娜,
梅桃十里舞婆娑。
春光淌满东流水,
一路潺潺一路歌。
注:老显,姓李,名显庭,号老显,迁安西李铺人。早年李显庭为创办机械造纸厂,发展民族工业,三赴高丽,扮哑人偷学机械造纸及水利发电等技术。回国后在三里河畔利用河水发电,建起了中国北方第一家机械造纸厂。即迁安华丰造纸厂的前身~显记纸厂。
◎专栏作家
刘克俭,男,1950年生人。河北迁安大崔庄镇西密坞村人。首钢退休工人。《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迁安报》《湖南写作》《老兵网站》《中国乡村杂志》《金秋》《唐山老年》《首都文学》等报刊的业余作者。《新书签》“历史记忆”专栏作家。迁安市和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
〖迁安故事〗 月又圆了
刘克俭
张福林参加八路军以后,一有空儿,就找牡丹江地区来的战友,打听小妹的下落,托战友帮助寻找。部队行军每到一地,总和老乡打听小妹的消息,福林也梦想能够有个“万一”。
因为大姐张秀琴,想念四丫经常失眠,1960年大姐夫特地买了一台矿石收音机,(又名'耳机子’),架上高高的'天线’。1966年又换了半导体收音机,大姐一有空儿就听东三省 广播电台的新闻,也梦想能够听到小妹的“万一”。
1972年腊月,福有去迁安县城开'农村党支部书记会议’时,同住的杨店子区北营村的书记说,他们村里回来了一位给岳父'奔丧’,闯关东的牡丹江老人。福有明知是'大海捞针’,寻妹心切,散会后还是骑着自行车,冒着小雪,跟着那位村支书去找牡丹江老人,打听小妹四丫的消息,也梦想小妹能够有个“万一”。
每逢过年过节,张妈妈都要在饭桌上摆上小四丫的'碗筷’,也盛上饭。饭,然后再把此饭大家分吃了。(迁安人表示;对没有消息的亲人怀念和祝福,表示现在还活着。)张妈妈总是含着心酸的泪水说:“四丫你多大了,还剩半碗子?”,然后把四丫碗里的饭吃下去。
(待续)
【链接】迁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