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赋——洛阳赋(2)周建启

洛水之阳,帝王之邦。毗邻嵩秦,天下中央。并三川而连涧瀍,倚太行而屏宛叶。邙南汭北,处洛阳而得名。古往今来,五千年之沧桑。起夏商西周东周,过汉魏晋魏隋唐;至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定邦。河山拱戴,天下形胜。焦枝与陇海纵横,环壁共九关险固。物华天宝,龙马负河图之墟;人杰地灵,仓颉昔造字之台。民族发祥,文明渊源。黄河小浪底枢纽,新兴重工业基地。南北运河内陆潭,十省通衢。丝路贸易东起点,工商都会。牡丹盛国,恐龙图腾;九土豫州,四海名城。

农教稼,轩铸鼎。洛水出神龟之书,夏禹布范畴之域。汤刻甲骨之文,昌系宓卦之辞。儒开道创,孔子问周室之礼。佛列禅第,玄奘取天竺之经。建安七子,汉时三班,金谷二十四友,竹林七贤。于中州之山川,驰骋情思;登洛京之文坛,著书立说。理学兴起,玄学形成。文人墨客,百家争鸣。刘徽《算术》,许慎《说文》;王充《论衡》,贾谊《过秦》。陈寿撰以《三国》,虞初著以《周说》。郦道元其《水经》,杨衒之其《伽蓝》。欧阳修之《唐书》,司马光之《通鉴》。王勃辞赋,感物造端;李贺诗歌,奇诡变幻。新乐府诗,唐杜甫其主作,元稹倡导,白居易于推波。汉魏文采,唐宋风骚;洛阳纸贵,一时名噪。 二十精品于龙门,千唐志斋于新安。《平复》《韭花》之馆帖,《熹平》《正始》之石经。王铎神笔,吴带当风;才华绝代,翰墨精英。张衡制灵台之仪,马钧做翻水之车。指南抚世,火药诞生,蔡伦造纸,活字印成。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四大发明,俊彩星驰。

隋炀开运河之漕,积粟入洛口之仓。武皇垂拱治,万国朝明堂。商遍天下之清洛,风樯云临。富冠海内之都城,金碧辉煌。牡丹春发,观众如云;千里向迎,宾朋满座。姹紫嫣红,倾河洛之动城。国色天香,披光彩之照人。会牡丹之芳园,享繁华之盛事。列幄搭台,上演百戏;焰火花灯,不夜天地。好像闹海云水怒,恰是春雷响四方;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或宴于街,或宴于巷。牛羊驴肉杂肝泡,豆腐丸子不翻汤。食民家之浆饭,赏风土之雅香。开水席以燕菜,飞羽杯而杜康。

时令九月,序属季秋。苑池碧而伊水清,金谷晴而铜驼雨。清乾隆于伊阙,访形胜而赞叹;临帝子之香葛,留御碑之诗篇。高阙巍峨,两山对峙。飞甍壁龛,伊水中历。拱桥跨度,动衣影之来回。十寺八庵,借翠山之体势。万安石林,缑氏轩辕;首尾盘曲,绵延东去。接嵩室之高大,崭岩耸秀。连少林之遐迩,禅宗祖庭。坐数嵩阳,三十六峰。

景山伏牛,熊耳王屋。 群山迤逦,四顾可及。 伊洛瀍涧,流出平地。城域广袤,三百余里。上清宫其云界。吕祖庵其仙境。月白清风,钟鸣白马之寺。翠柏掩映,武圣关羽之冢。洛映银系,津桥云衢。车水与马龙穿梭,清晨共天津晓月。朝霞百鸟齐飞,东方水天一色。宝鼎高擎,上展九龙之姿。楼台棋步,倒入水中之影。天子驾六,于周王陵。东城召我以桃李,瀍壑唤我而朱樱。纤歌樯帆,声号黄河之滨。绿荫堤岸,秋风洛阳之浦。明珠晚伴,洛神宓妃。果山几而要山宫,云山海而邙山陵。风穴奎塔,开一方之奇观。灵山琼阁,光千古之名刹。周武孟津,八百侯会。息鼓偃师,休牛归马。午桥碧草以烟景,平泉朝游而秋日。汉陵美哉!时绕晓烟之云。龙池奇哉?长驻金色之鱼!吉利天下襟膂,嵩县则鼎峙三山;栾川鸡冠溶洞,宜阳则锦屏奇观。国子太学,圆海回渊。鹤鸣九皋,程门立雪。邵雍祠于安乐,有《皇极经世》。范仲淹于伊川,有《岳阳楼记》。伯乐相马,伊尹放君。狄卿拍案,苏秦纵横。老君骑牛以西游,太子驾鹤而升仙。夷齐《采薇》,不食周粟。田横奈何?命途多舛。

土圭测影,不缩不盈。风雨和会,年四季之均平。森林茂盛,蕴矿藏之丰富。樱桃春熟,金杏夏成。水栽稉稻,陆植玉米。麦浪滚滚,棉海茫茫。汤营浴身以荡邪,玉泉涌流而自浪。山羊川牛,洛鲤伊鲂。孟宗泣笋,伊沼荷香。瀑布泻而清风生,爽籁发而彩霁凝。幽谷呱呱野雉叫,山野呦呦梅鹿鸣。望珍禽于栖息,指奇兽于出没。生名贵等中药,产拳菜与山珍。周公营邑赏其隆,吴札听歌美其风。铭彝满目,三彩琳琅。地势雄而渊源深,都城伟而风景丽。朔掠时空,谁悲没落之城?京畿殆尽,皆毁兵燹之中。嗟呼!宋室弃而南迁,复故国以何年?呜呼!好花不常,丽景难再;重心已矣,梓泽丘墟!

三战毕,国典礼。涧水西边,人道是新兴市区。一五规划,计七项于洛奠基。科技院所,霎时天降;建设大军,雄风浩荡。五步一楼,十步一幢;自西向东,拉开长廊。高甍穿空,街坊连城;人潮车水,河山沸腾。剧场舞厅,娱乐融融;校园学院,师生济济。涧西重工,机械制造。涧东科研,中航制导。南部矿山,钨钼耀耀。北部油城,滋液浩浩。高新科技开发设区,关林贸易万国来朝。瀍河回区民风淳朴,老城古街喧哗热闹。辖一市八县八区,各民族兄弟都有。噫!洛城一时之间,六百五十万人口。长桥卧波,群山连峰。复道垂荫,芳溢六空。高速列车,风驰西东。洛龙人居,云楼瞰河。伊滨新区,水光山色。携伴侣于月下,步乐泉而言情。登邙山以晚眺,览灯火而迷人。陆浑涌波连天雪,浪底人诗动地歌。洛宁绿竹,气凌汝阳之樽。城乡繁华,光照河洛之晖。银翼起,铁牛鸣。

傲三皇之场圃,步先哲之高衢。虽吾事半生,尤内愧于无树。有怀投笔,慕和谐之新风。登高作赋,渴望建功。或以山水放歌,或以人文抒情。英灵萃止,恭蔬短引。一诗并赋,四韵俱成。顿足起舞,放声高诵:洛阳天下帝王都,定鼎作乐备制度。东口朝飞风樯云,西函暮卷丝路雨。历史文化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漫步洛阳游。

(0)

相关推荐

  • 洛阳为何一直得到帝王的青睐,其中暗藏了洛阳的帝王风水

    黄河水,浩浩荡荡向东而去,历史在这座大河的南面凝结成一座闻名于世的大都会--洛阳.在激越的黄河水声中,这座城池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平庸到繁华的历程,经隋.唐两世而繁华,盛唐时则成为万国来朝的著名都城. ...

  • 小小洛阳,何以能五冠天下

    隋唐洛阳城 全世界文明皆起源于大河,但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明"却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它源自"河图洛书",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 ...

  • 洛阳的隋唐运河(黄河行38) 冯并

    . 洛阳的隋唐运河(黄河行38) 冯并 经济日报  2021-5-20 收录于话题 #黄河行 .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之河,她与我们一道经历昔日的苦难,更经历了苦难中的抗争.黄河, ...

  • 周公营建洛邑和洛邑建都的象征意义

    早在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就决定建都于"天下之中"的洛阳.他对周公说:"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嵩县),北望岳鄙,顾詹(瞻)有河,粤詹雒.伊,毋远 ...

  • 洛阳文化讲座:「古都洛阳80讲」开篇

    上图:来自网上 开篇(初稿)-- 画外音: "河洛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乃华夏文明之源:帝都花城载誉古今世世流芳系炎黄子孙之根."这是当代一位中国哲人为圣城洛阳量身定制写下的一幅诠释 ...

  • 漫游洛阳:河图洛书牡丹花城——公交旅行洛阳篇

    洛水之阳,河图洛书,十三朝古都. 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有"洛阳牡丹甲天下& ...

  • 华哥说百城:洛阳的灿烂

    2021-09-06 10:16 华人号:华哥读报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有一首很出名的诗,叫<过洛阳故城>.诗是这样写的:"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 ...

  • 《百城赋》之洛阳赋

    洛阳赋 洛阳形胜,天下之中. 千载浩荡,帝王之风. 北依黄河,拢千秋之紫气: 南望嵩岳,镇九州之苍穹. 西出崤山,封函关之永固: 东走虎牢,履御道之阔平. 伊洛清波,滋天赐邑域: 邙山苍柏,壮周立王城 ...

  • 《百城赋》51洛阳赋

    洛阳赋谭杰 发布时间: 2007-12-03 06:14 光明日报城 市沿革洛阳是华夏文明的渊薮和发祥地,有"中国"之称.<禹贡>九州,河洛属古豫州,夏都斟鄩,商都西亳 ...

  • 【中华杯 * 周建兵《新春感赋二首》】--诗赋中华-全国优秀诗文作品展播.

    新春感赋二首 周建兵 (一) 斜风细雨地冰霜, 佳节梅花散郁香. 企盼新年诸事顺, 吉祥如意永安康. (二) 春暖花开争绽放, 家家喜庆过年忙. 张灯结彩龙狮舞, 雨顺风调送吉祥. 赞战斗在抗疫前线的 ...

  • 百城百镇赋|西安赋

    文/杨恩成 西安 盛哉西安,古城长安,昔之京都,举世闻名.东据函潼之阻,表以太华之山,西界关陇之险,背以终南之屏.环八水而襟黄河,金龙抱珠:拥秦岭而衔昆仑,朝阳丹凤.天地形胜,秦中自古帝王之都,皇天后 ...

  • 【诗歌】百城赋:枣庄赋

    枣庄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传说中的女娲.黄帝等远古人物都在此留有遗迹.夏商周时期境内分属滕.薛.邹.小邾.滥等国,此后南北分治,建置不定,北部多称滕.蕃.薛,南部多称兰陵.承.峄. 建国后南北境域 ...

  • 汉大赋·都邑赋·“百城赋”

    在中国古典文学殿堂中,赋是一颗可以与诗媲美的艺术奇珍.古人往往诗赋并称,这不仅是因为<诗经>.<楚辞>等诗歌作品对赋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因为赋自有其别于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

  • 百花赋(二十七)◆【紫薇赋】(8)◎周建达

    资水之南,邵州双清,魏源松坡之故乡.由建民集团斥三亿元巨资,辟四千亩荒野创建紫薇园,历经十年心血,如今终于成就.古朴宝庆添新景,锦绣湖湘展芳颜.入园登高,美不胜收.花在城中开,城在花中建.感其匠心之独 ...

  • 《百城赋》2宜宾赋

    宜宾赋作者:魏明伦 发布时间: 2007-03-13 10:22 光明日报发布时间:2007年4月19日 18时45分城市沿革宜宾原名刺道,古为刺人聚居之地,战国后期属秦,自西汉建县已有2180多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