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新绛
离开稷山到达新绛时,已是中午11点半,下午还要坐1164次去太原,时间只给了我6小时。坐2路公交到达龙兴寺,以其为起点,火车站为终点,其间全部靠步行,游走了新绛10个景点。应验了路人小姑娘的一句话,新绛县城有才多大啊?!
新绛古称绛州,是山西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以8处国保名列运城地区榜首。新绛行走,虽有点走马观花,但收获尚多。唯一不配合的就是那浮尘飞扬半死不活的天气。
龙兴寺是新绛的招牌古迹。现存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配殿、碑亭和龙兴寺塔等。大雄宝殿前的碑亭里,立有名碑《碧落碑》,其为唐总章3年(670年),李训等几兄弟为其母房氏(房玄龄之女)祈福而立,文为篆体,可惜我大字不识几个。前有玻璃罩,又恰未带偏振镜,拍的实在是烦。
大殿是龙兴寺的核心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悬山,为元代遗构,原建筑在“会昌法难”中已毁。内有三世佛坐像及胁侍菩萨站像等7尊,体态富丽,衣袂流畅,皆为宋金时期的原装泥塑。佛像通身都为绛紫色,须弥座、莲花座和佛身都有描金的痕迹。
大殿之后为龙兴寺塔,是乾隆48年(1784年) 重修的,原来8层,增至13层,为8角楼阁式砖木塔。塔的1层有3个票姐在烤着蜂窝煤炉子,一姐说,你把这么重的包放下,我给你看着,你上去吧。此塔空间过于逼仄,如果有2人同时上下,必会发生交通堵塞。上去得手脚并用,登塔其实是真正的爬塔。
下塔后,另一姐说,你去看宋金墓吧,自己开灯,记得出来时关了灯。新绛宋金墓是1996年从杜庄村、北苏村搬迁过来的1宋1金2个墓,在龙兴寺的东边重新安砌复原的。2墓都是仿木构的单室砖雕墓,其精致程度根本无法和马村的相媲美。宋墓雕的都是些孔雀戏牡丹等荣华富贵的场面,金墓的雕刻板块则以乐舞为主,更富有情调。
路过邮局,盖完了“山西新绛”的戳戳,往前不远就是三官庙,本地人叫这庙为“葫芦庙”。三官庙的周遭环境脏乱差,市井的生活将它逼得无路可退。博友“赝能隙”曾拍过它的大照,前面是一家水暖商店。现在店已搬走,四周用蓝铁皮围着,正在搞维护修缮工程。山西古建保护公司的师傅们正在忙碌的砌大殿后的砖墙,一哥很客气的说,趁我们领导不在,你进来看吧。
中国的三官庙很多,新绛的这个能进入国6名录,就是因为它的元代木构和雕塑。三官庙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明、清、民国、国朝都有所修缮,现只存有紧紧相连的献殿和正殿2个建筑。有元塑的正殿,师傅没有钥匙,我只能看看献殿。
献殿面阔2间,进深2间,基本成正方形,十字歇山顶。里面墙上嵌着咸丰、同治年款的2碑,碑上描述的很细。此庙功能强大,奉祀过吕洞宾、圣母娘娘、观音、关爷、二郎等等,现在已易位成“元始天尊”等“三官”了,有了道家的元素。
献殿前的垂莲柱。
献殿内部的梁架结构。
正殿斗栱。四铺作单下昂。
继续往前右拐至贡院路,就是绛州大堂、钟鼓乐3楼、城隍庙扎堆的地方了,这5处均免费。绛州三楼不是单列国保,2001年颁布国5时,并入到国4的绛州大堂,从渊源上来说,这3个楼都是原绛州州署大堂的附属建筑。
有钟鼓楼地方有很多,但新绛3楼并峙,这个我还是第一次见。这3座楼始建年代各不同,但现存的均明代遗构。它们分布的一个缓坡上,参差错落。乐楼美奂,鼓楼高大,钟楼简约,各抱特色。
乐楼坐南朝北,矗在2.5米高的台基上,一共2层。1层面阔5间,进深2间,形成一个面积不大的舞台。2层收为3开间,无斗拱悬山顶,推出一间歇山顶抱厦。乐楼至今还有使用功能,当地的剧种蒲剧尚在此演出。
走上七星坡就是高大的鼓楼了,台基青砖涂红,中间开有拱券门洞,可以自由行走。鼓楼为三滴水歇山式屋顶,底层面宽5间,进深2间,环以周廊,1、2层逐级收缩,飞檐滑展,比翼齐飞。
钟楼是3楼中创建最早的,也是体量最小的。它依旧矗在高台上,楼身4面设有券拱门洞,十字歇山顶。楼内悬有金天德3年(1151年)所铸的万斤铁钟,当年“晨钟暮鼓”敲响时,成为即时的通讯工具,声播绛州城。
钟楼的正对面不远就是绛州大堂。大堂的西边,车来车往运送着土渣,尘土遮天蔽日,大堂前已立大棚,正在搞考古挖掘,出土有青砖和柱础。大堂原被包围在新绛中学里,现在旁边的宿舍和后面的教室都以腾空,为大堂的周遭环境提供规整和优质化。
绛州大堂创建于唐初,为绛州府衙的正堂,现存建筑为元构,是我这次“豫陕晋行”所看到的第12个元代建筑。其东西长29.2米,南北宽15.4米,面宽7间,单檐歇山,前有3根大木材做通额,里面的木柱粗细不匀,有的肥壮,有的瘦弱,一看就是去掉树皮就能用的材料。
由于大堂高大宽绰,又用减柱法,外加空空荡荡的,所以气势彰显,十分震撼。全国州衙正堂规制通例为5间,而绛州独为7间,很少见。它和临猗的临晋县衙大堂、霍州的州署大堂,并称为山西3座元代大堂。
唐代石质覆盆式莲花柱础。
绛州大堂的东边,鼓楼的北边就是2012年建成的城隍庙,新绛城隍庙和乐楼都是明洪武年间始建的,但老庙早已灰飞烟灭,现在耗资400万重建,是为了打造完整的“三楼衙署景区”。其由牌坊、山门、献殿、大殿、配殿等组成,都是新的,激情褪减。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天主教堂在新绛的正平街,再往东走一点就是龙兴寺了,等于我已经走了个“口”字形。新绛天主教堂是1937年来中国传教的荷兰主教的母亲独自赞助45公斤黄金建成的哥特式教堂。其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呈独特的“羊”字型。大殿是原构,两翼的钟楼和中间的三角屏风都是文革时拆毁的,近些年来补建的。赶得不巧,管钥匙的正好出门有事,对我抱歉的说,你下回来看吧。我只得凑敷的看看主体外观。
当时附建的还有修道院、养老院、学校、医院等积德积善的建筑。由于它伫立在城北的高坡上,在新绛城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2个钟楼和龙兴寺塔在远处高拔耸立,领导着新绛建筑的高度。
毗邻教堂的有一中式古建,台基上是悬山长方形亭子,下开有拱券门洞,现已封死,两翼开有门。此地原为朱元璋13世孙灵丘王的王府,这位老兄明末皈依天主教,舍宅为教堂功用。而门口的建构是原王府的门楼,里面早已千修万改,没有一点老王府的影子了。现在依旧有家慈济医院在里面使用。
绛守居园池和教堂隔路相望,其实它的后门和绛州大堂也只是一墙之隔。这里冠有隋代花园的名号,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园林了。唐宋元明清民国历朝历代都在不懈的修葺,至今还能看见明清遗留的影子。
绛守居园池位列于一个土岗上,错落有致的建筑,环以花草树木。虽时值春日,但树木没有茂发,只有嫩柳映着几株桃花,荒草凄迷,没有几分生机感。池沼已干涸见底,没有水这种灵物的映衬,亭子间的赏玩显得无趣。我想夏天的这里应该是蝉鸣莺啼消暑纳凉的绝佳处。这座曾经的名园,王勃、岑参、梅尧臣、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等等都曾在这流连徘徊过,诗情画意中都留下了篇章。
在园子的一角立有一块民国碑,上写“斛律光墓”,此墓在侯马也有,孰真孰假,难以辨识。其实这些也都无所谓了,至少还有人记得他。斛律光是斛律金的长子,是个神勇无敌的大将军。我们耳熟能详的《敕勒川》就是斛律金将鲜卑语翻译成汉语的。意外的邂逅,反而让我对园子有了兴趣。
新绛六小时,行色匆匆。新绛我有机会还得来,它8个国保,我也只看了3个。运城、临汾、长治、晋城这4个地区是我山西去的最少的地方,也恰恰是国保疯狂扎堆的地方。真渴望和期待下一次行程。
--------感谢各位耐心看完2900字60张照片的长篇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