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毛钱生活也能不需要特效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这些概念,“五毛钱生活”,是我灵感上来根据“五毛钱特效”这个老词汇拆开来重组的,应该没什么本来的含义,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五毛钱生活”,不能顾名思义,跟钱无关虽然也是一部分原因,但我设置的标准是质量。缺乏物质支撑的生活质量从最基础的反馈看不会太好,毕竟这是个唯物主义,以钱为游戏规则的真实社会。“五毛钱生活”的受众,就是普通底层群体。
但“五毛钱生活”讲究的是生活本身,这就跟物质的关联就不在一个话题了。比如杜甫,生活贫困,也没有柳永那样玩,可他依旧有精神寄托比如李白和整个天下百姓,从而创作出流芳百世的著作。普通底层群体无法拥有杜甫那样的天赋和底蕴,可后者的经历证明人类的精神是允许超越物质的。这不是说唯心主义至上,而是在物质不够充足的情况下,该怎么体验乃至享受人生。
这当然是个挑战,而且挺矛盾的。物质匮乏的生活反而精神最好,而物质被至少一定程度上满足精神倒出问题。可以理解,没有物质是有压迫感的,因此个体强行激活精神属性,而且欲望不敢过激,同时努力和奋斗这个过程结合现实助攻的话,本身也能活跃肾上腺素,因此可能感觉到幸福。但当部分目标兑现,世俗任务也完成得差不多,边际递减效应启动,以及物质绑定的压力导致情绪无能,就开始接受焦虑贩卖了。
五毛钱生活不是一个群体,而是一种现象。五毛钱生活代入不同思维,会有区别地产生趋势。如果没有及时摆脱这个范围,就只能接受负能量的入侵,于是当事人就会需要特效这回事。所谓“特效”,就是虚拟现实一样的缓冲过程,形式多样化,用于安慰的心灵鸡汤或者娱乐至死的精神“快乐肥宅水”。“特效”,就能顾名思义,可以解释为让生活“五毛钱”起来。
现实中特效的运用就是对外的,“特效”则仅限自己使用。“特效”是能对外的,但那除非运气好能制造惊喜,否则都是最多满足虚荣的无用功,更何况现实甚至都没有一个观众。仅限自己使用的特效还能五毛钱的生活产生错觉,模拟没有发生的未来或者平行世界,让浪费时间看起来程序正义。
不过五毛钱生活也能不需要特效。“特效”这个词在本文设定中是包含贬义的,作为修饰本质迷惑,会拖累正常轨迹。生活需要脱离生活本身,结果跟“特效”有交界,只是没那么专注掩盖现实而已。特效是为了掩盖生活,而生活本身如果没有被掩盖的话,就不需要特效了。
这里就要求有意愿参与过程的个体真正做到享受生活了,当然特别费劲。再次想象一下很忙的杜甫,他究竟是怎样的天赋和智商,才能驾驭生活。普通底层群体是无法理解和致敬这些伟大人物的人生模式,但将自身生活中那种存在的体验来源找出来,还是一项未必完结但可以开始的工程。
这是在长期痛苦或者枯燥中收集到的不确定因素,可以服务于更高维度的生活即梦想,让五毛钱生活不需要特效也能变成像有特效的五毛钱生活一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