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熊开波】当代青年陶艺家系列报道-熊开波陶瓷作品微展览

熊开波

1977年出生

1992-1995年 就读于河南潢川师范学校

1995-1998年 支教河南息县李店希望小学

1998-2002年 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工陶系

2002-2005年 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2005年获硕士学位,到浙江理工大学创建陶艺工作室,任教至今

2013年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韩美林教授)

重要展览:

2012年《方正系列11》参加中国现代陶艺大展 北京

2012年《古风系列》参加第八届中国陶艺家双年展 杭州

2012年《古风系列》参加维度--中日韩陶艺作品展 武汉

2011年《方正系列4》应邀参加东亚青瓷展 台湾

2010年《古风系列102,121》参加第七届中国陶艺家双年展 杭州

2009年《古风系列25》应邀参加中日韩陶艺交流展 日本

2009年《厚重系列之一》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厦门

2009年《古风系列之一》入选浙江省第十二届美展 杭州

2008年《古风系列25》参加第六届中国陶艺家双年展 杭州

2008年《古风系列36》入选08日本美浓国际陶艺展 日本

2008年《方正系列15》应邀参加三国演义--中日韩陶艺展 佛山

2008年《古风系列》参加上海艺博会现代陶艺提名展 上海

2008年《厚重系列器皿2》参加中国第十一届工艺美术艺博会 杭州

2007年《古风系列器皿》参加中国第三届现代手工艺展 北京

2006年《古风系列器皿5和11》参加中国美术馆中国陶艺作品邀请展 北京

2006年《方正系列器皿1和2》参加第五届中国陶艺家双年展 杭州

2006年《古风系列器皿14》应邀参加中国工艺四十名家邀请展 北京

获奖:

2010年《古风系列103》参加第九届全国陶瓷设计与创新评比金奖

2009年《古风系列25》获中国第十二届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

2008年《厚重系列2》获中国第十一届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

2007年《古风系列器皿》获中国第三届现代手工艺展银奖

2005年《古风系列器皿》获第二届全国陶瓷艺术展银奖

2005年毕业创作《古风系列器皿》获中国美院毕业创作王嘉廉奖学金

收藏:

2006年《方正系列器皿2》浙江美术馆收藏

2006年《古风系列器皿11》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5年《古风系列器皿1.3.10.12.》中国美术学院收藏

2002年《茶具—竹韵》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

作品清赏

青铜器印象系列4 陶土 35×35×40CM 2012年

青铜器印象系列5 陶土 35×35×40CM 2013年

青铜器印象系列6 陶土 35×35×40CM 2013年

方正系列15 瓷土 25×25×35CM 2012年

方正系列13号 陶土 40×40×55CM 2013年

古风系列32号 陶土 45×25×75CM 2013年

古风系列41号 陶土 40×40×45CM 2013年

古风系列111号 陶土 45×45×55CM

古风系列12号 陶土 35×35×50CM 2005年

古风系列2号 陶土 35×35×45CM 2006年

古风系列8号 陶土 35×35×45CM 2008年

古风系列22号 陶土 45×30×45CM 2011年

江南印象6 陶土 25×25×35CM 2013年

古羊系列30号 陶土 35×25×30CM 2013年

古羊系列1号 陶土 40×30×40CM 2009年

古羊系列2号 陶土 50×35×45CM 2009年

古羊系列3号 陶土 40×30×40CM 2009年

古羊系列11号 陶土 45×40×45CM 2010年

艺术家自述

泥中有我

熊开波

“器以载道”,自古以来陶瓷器不仅有使用方面的功能,它还有文化承载的功能。一个时期的陶瓷作品能体现一个时代的审美和文化内涵。受到各种当代艺术思潮影响,现代陶瓷艺术已不仅是实用品的概念,而是整个现代艺术的一部分,并且成为一种十分国际化的艺术语言,它和当代其他艺术样式并肩而立。

陶艺作品也能够传达和表现个人的审美观追求和理念,艺术家对于生活的真实感受与个人精神演绎在泥土的千变万化中体现无遗。当代陶艺作品是由生长在这个复杂变化时代的人创造的,艺术家生活的环境、成长历程、个人气质修养各不相同,在作品表现上就有着千差万别。

当代众多陶艺家热衷于“求新求奇”理念从事陶艺创作。但是本人作为一个生长在传统文化语境中的陶艺创作者,出于对传统器物的敬意,出于希望溯源到陶瓷艺术的原点,坚持在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和发展;坚持自己的审美情趣与泥土和谐统一起来,做到泥中有我。

作品《古风系列》就是吸收了上古时期的传统陶器和青铜器的气韵和精髓,想在作品中表达出中国古代器物的那种 “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的朴素和大拙之美。

这一系列作品创作时力求把握住传统鬲、洗、鼎等器物的气韵和美感,用制紫砂壶的敲片成型方法造型,又突破传统紫砂工艺品(精工细巧、体量小轻薄、好用)的约束,做的很大、很随意,粘接的痕迹不去处理,让它保留下清晰自然的痕迹;它的形体的每个部位都是根据本人的艺术追求和整体空间需要来处理。

在器皿造型方面,不用复杂的造型,而以简单干脆的方形和圆形作为主体和四个足组合出不同造型。

在这简洁的形体上进行既自由又讲究的处理,形体线型上把握住曲与直、软与硬、平缓与转折的对比和变化,使整个作品给人感觉到质朴、厚重、墩实、正气、稳重的气息,并富有一种饱满的生命张力;在表面和釉色上,为了使作品体现自己审美追求,用钢丝做出有次序感的一排排线条,这种机械表面肌理通过釉色的覆盖,造成若隐若现的流动的视觉效果。

不用太艳丽的颜色釉,而用亚光乳浊釉。这种乳浊釉不亮丽,没有变化丰富的结晶和耀眼的光泽。但这种含蓄朴实的釉色正好符合自己追求的视觉效果(质朴、厚重、含蓄)。

寓道于器,《古风系列》虽然是器物作品,但制作的时候完全不关注它好不好用,而把它看作是一件有空间、体量的形体来创作。因为,在现代陶艺创作中,作品虽然是以“用”为形式的,但“用”并不是第一位考虑的,而把它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来进行创作。

在我们这个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人们的日常用具已多得数不胜数,机器生产的器物已经进入我们所有生活空间。当今人们不缺一件好用的商品,而是需要通过手工并溶入许多情感在其中的器物——有人与自然之间所产生的温情、亲和力和拙朴之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