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期诗评|开阔眼界,挣脱束缚
关 注 当代诗歌地理 ,“有梦想,有远方”
井 | 赵安琪
身居低处,尘世汲取
活命的光和养分,苔藓的一生
也充满了生老病死
山川是放大的沟壑
翻过一座又翻一座,有时是背起
背着走很长的一段路,放下后
成为不是其他人的另一座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神迹
只是众人编造的美梦,它温暖而善意
让我总在星光满天的夜半
看月亮,盼着大一点,再大一点
援引自:七月风采 | 赵安琪:像一种拥抱,撞向前来取暖的人
现代诗的最大优势就是包罗万象,没有形式上的限制,没有思想上的束缚,没有格调上的制约,但也正因为如此,每个诗人因为自己的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不同,产生了对现代诗不同的理解和自己的创作风格。这相对而言还是好事情,丰富了当代诗坛,让诗歌更加的多样化,新思想新作品层出不穷。
形成固定的创作模式和写作方法总归是好的,能产生自己独特的风格,但编者认为,不寻求突破的“特立独行”,也只会让自己的眼界越来越狭窄。丁玲说过一段话:“不要满足于已有的生活知识,不要满足于已经知道的东西。只有勇敢地、艰苦地探索外面的世界,在生活中开扩眼界,才知道应该写什么,甚至于怎么写。这些生活会告诉我们的。”
就以上这首诗,以《井》为题,以“井”的眼光,看到了什么?无非是打水扔下的水桶,苔藓、井壁,还有洒进来的微弱阳光。以第一节为例,诗人写出了井能“看到”的东西,不多不杂乱,却紧抓中心思想。第二节开始,诗人巧妙从“井”的角度开阔了眼界,讲述了可看到的生老病死,看不到的打水人,幻想着打水人生命中的过程,路过的山川和沟壑,路过一个个压力,一座座山头,最后变成了不是别人,只属于自己的坟头。
第三节“/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神迹/只是众人编造的美梦,它温暖而善意/”中的语言,用了“也”字,为文言文助词,为了增强语气用。此处衬托了祖辈,祖先们的语言化,用的极为巧妙,直接增加了时代的跨度,古今、祖祖辈辈,一直如此。被祭奠着,怀念着,请求的平安庇佑,只不过是众人编造的美梦而已,但这些却都充满了善意。
最后一节,诗人把自己和“井”的角度朦胧化,虚实叠加,“/让我总在星光满天的夜半/看月亮,盼着大一点,再大一点/”诗人或是打水人,被井水孕育着,诗人也是“井”,在极小的“眼界”中,盼望着看到更深、更多的东西。
这首诗,把“井”,打水人,人生,生命,拓展到祖祖辈辈,温暖而善意的祭祀,庇佑。意象不多,却以“井”怀抱的水为命题,阐述了生命之源和生命的关系。
作者简介
赵安琪,河北沧州市献县人。中国新诗网(流派网)原创版编辑。有作品入选《诗刊》《诗日历》《诗歌周刊》《吾园》《长江诗歌》等纸刊及网刊。
诗评人简介
王武臣,笔名无尘,山东临清人。作品散见《作家报》《文学少年》《鸭绿江》《辽河》《青年文学家》等杂志报刊。入选《党旗颂》《新时代诗词百家》《当代精英诗人作品选.二卷》等文集。现任《华中文学》社长,《齐鲁文学》诗评部编辑、校稿组编辑。
本期主持:王武臣
本期审编:刘军华
诗评主编:连方
副主编:刘军华
栏目成员: 张全枝 田世仲 王武臣
· 齐鲁文学 ·
//////////////////////////////////////////
秉承“探索,创新,文明,诗意”
推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