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龙川胡氏一门13代行医之生态传承(下)

黄来生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971期

“龙川胡氏医学”第十世传人胡震来

胡震来,字雨田(1896—1943),龙川胡氏第四十五世,龙川胡氏仲伟公的第八世孙。胡震来很小的时候便立下了“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志向。少时即跟随伯父胡象离学习岐黄之术。为了打好基础,除了随师临证,胡震来小小年纪便能自律,闭门苦读,足不出户,一坐就是三四年,不仅熟读了伯父要求读的《内经》《伤寒》《金匮》《温病》等中医经典著作,并能整卷地背诵出《汤头》《脉诀》《药性》等全书的内容。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的勤奋学习为其日后的临证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胡震来像

临证之初,震来先生便在医学领域崭露头角,以其深厚的医学理论功底,察微知著的锐利目光和灵活善变的遣方用药,解决了一些疑难病症,于是名声渐起,短短的五六年时间,医名就飞跃出龙须山脚、登源河畔并远播至歙县、宁国及浙江昌化、临安等地。

十余年之后,胡震来先生医术日臻精湛,诊病更是出神入化,常挽狂澜于既倒,使许多垂危病人重获生机,故慕名求治者络绎不绝。颂先生“妙手回春,恩同再造”,深得广大百姓的信赖。许多曾经先生诊治过的患者都将他的处方长期珍藏,甚至一些危重病人称:能得先生高手一诊,虽死而无憾。特别是在当年歙县南乡一带民间,只要有胡震来先生的一纸处方,往往就可以平息因医疗引起的闹丧风波。

医者意也

胡氏后人至今存有一枚三寸见方的木制绩溪龙川胡震来诊笺印版,印版中四个隶书大字“医者意也”揭示了震来公“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强调行医治病,贵在思考的谨慎医风。“医之为言,意也”,最早出自东汉名医郭玉之口,郭玉的“意”,是指专心一意,体察疾病,不受干扰,专心致志于诊疗。此言一出,即被后世反复引用,代有发挥。而综观“龙川胡氏医学”关于“医者意也”的认识,是在提倡和鼓励家族医者在临证时发挥积极、灵活和创新思考的精神。

积极、灵活、创新是三种不同层次的思考方式,因而“医者,意也”分为三种境界,一是积极思考,自出机杼是第一种境界;二是知常达变,圆机活法是第二种境界;三是出奇制胜为第三种境界。因而做到第一层次,就可以治病了;努力达到第二境界,已经臻于上乘,可为名医了;至于达到第三境界,应该称得上大师级人物了,不下一番苦功是难以企及的。胡震来将祖辈们所遵循的医家准则作为自己医疗行为的“座右铭”,并将之刻制成医疗诊笺印版,自己每时毎刻对待毎一个病者始终要铭记祖辈的吿诫,医技不断提高,出神入化,妙手回春;意境不断升华,出奇制胜,大医精诚。

据胡震来先生医案载: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的一个秋季,一清早就见一个人急匆匆赶来,请求先生出诊。患者是几十里外临溪镇上一个做木材生意的程姓老板,已一周未有进食,且身热重炽,神昏谵语,请了几个医生诊视都束手无策,才急速差人邀震来先生诊治。

待先生赶到临溪镇时已是中午时分,病人僵卧在床,已奄奄一息。震来先生不紧不慢,先是寻问了其家人程姓老板的病起症状,而后仔细诊脉,反复观察患者周身情况,隔一会儿时间再诊一次脉,却迟迟不开处方。这时家属早已燃起了炭炉,等待煎药。但望着神闲气静的“慢郎中”,病人家属心焦如焚。

在一旁陪侍的临溪中药铺的胡老板是震来先生的朋友,忍不住开了口:“震翁,病人命如悬丝,危在旦夕,为何迟迟不遣方下药?”震来先生答道:“胡兄有所不知,此病乃阳明属实,火灾如羸之候,痞满、坚症已具,但脉未沉实,尚不到攻下火候,请稍安勿躁。”就这样胡震来先生一直守在病人身边观察诊脉,直至下午二时,先生见脉已沉实,急嘱用大承气汤荡涤。果然,半小时后病人矢气频转,泻下硬粪近十枚,当晚患者身热渐退,神志转清,再经调治而愈。

胡氏医方

1940年前后,震来先生赴扬溪清水塘出诊,途经高枧村口,忽然村中一人奔跑上前拦轿求治。停轿一问,原来是家住高枧的叶勉干医生的妻子患病身热不退,且不思饮食,已经半月有余,勉干医生多次用药皆无效,渐致卧床不起。正焦急万分之时,听说震来先生途经村口便拦轿求治。震来先生诊后开出药方,嘱其服药一帖,明日再来复诊,并告知勉干:药后病人定会出汗,汗如玉米粒大小,汗后病即转轻,但切不可再受风寒。

勉干医生听了心有疑惑,心想:药后出汗相信你震来先生有此经验,但汗如玉米粒大小恐怕有些悬乎。不想病人服下汤药后不到一个时辰,果然出汗,且汗液粘稠,积聚成一颗颗汗珠,小者如绿豆,大者如玉米粒。随后病人体热渐退,全身顿觉轻松。第二天震来先生前去复诊,加减药方,只服三帖,其妻就痊愈了。勉干医生惊叹不已,百闻不如一见,对震来先生是更加佩服之至。

胡震来先生谙熟药理药性,对病人服药后的反应和愈后判断亦是十分精确。不仅擅治伤寒、温病,治疗时疫也有独到之处。据胡子谊先生《龙川胡氏医学家真迹》载:民国十二年,桐城县陶润月患重疾求诊治,药到病除,赠其匾额首序云:“贵府世代名医,晚生到此有年,耳之已熟。今沾重疾,果蒙令郎震来先生妙手,药到病除,足征衣钵真传,后先媲美也。活命之恩,愧无以回报,今将回籍,留此以纪不忘。”

震来先生“宅心仁厚”,在龙川时常常利用晚上时间,无论再忙再累,也不管风雪雨霜,总要提着马灯挨户上门去巡视村里的病人;震来先生“医者仁心”,始终保留着祖辈们惠泽百姓的遗风,对四乡百姓也同样关爱有加,凡村民就诊,一般不收诊金,特别贫困者还代付药费。

一九四二年冬到一九四三年春,抗日战争处在最残酷的岁月,绩溪县境内又爆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姓的日子雪上加霜。震来先生在报纸上公示处方,呼吁民众用“防风通圣散”进行预防,而自己十二岁的幼子胡汉如却不幸染病身亡。震来先生强忍丧子之痛,仍日以继夜地抢救患者,他常常整月不能上床睡觉,只能在轿中闭目稍息,以至臀部皮肤被轿凳磨破,到病患家中不得不蹲在椅子上问诊开方。一次出诊,先生因过度劳累在轿子里睡沉,结果从行进的轿子上滚落在地,头面部受伤。因身心过度疲惫,免疫力下降,加之接触病人过多,一九四三年农历四月十四日,震来先生不幸染疫病逝,时年四十八岁。

胡震来先生共育有五子四女。其长子胡树人(又名木如)、次子胡节君(又名竹如)、四子胡煌玙(又名煌如)、五子胡何如均禀承家传医业,个个声名鹊起,学验俱丰,乃遗家父之风,为清初新安名医胡仲伟第八世孙。

“龙川胡氏医学”第十一世胡节君

胡节君(1924—1991),龙川胡氏第四十六世,胡震来先生之次子,尚书府中走出来的“龙川胡氏医学”第十一代传人。节君自幼秉承庭训,少习岐黄,且勤学好问,随父跟师五个寒暑。一九四四年,弱冠之年的胡节君又考入北平国医专科学校(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函授三年,中医基础理论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

一九四七年七月,胡节君先生应聘至浙江省余杭县黄湖镇“天德堂药店”坐堂行医,并向浙江医科大学毕业的郑学渊先生学习西医四年,医术日进,医名渐起。节君先生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内、妇、儿科,在余杭及邻近县市颇有影响。解放后,胡节君加入了余杭县医务工作者协会,任黄湖区分会执行委员,经浙江省卫生厅核准,颁发中医师行业执照。

一九五二年,胡节君返回故里龙川行医。一九五四年一月,胡节君联系当地四名中医组建了瀛州乡联合诊所,不久又发展为瀛州乡卫生院,成为绩溪县卫生系统先进单位。一九七九年,已为副主任中医师的胡节君先生参加了安徽省中医考试,以优异成绩被省卫生厅选定为省名老中医。一九八四年,绩溪县创办中医门诊部(县中医院前身),花甲之年的胡节君先生又被调往担负中医门诊部的门诊业务。在四十余年的临证生涯中,从龙川村到县城,胡节君先生始终遵从父教,医者仁心,大医精诚,无论诊务多么繁忙,对患者都是尽心竭力,故而有“德艺双馨”之美誉,医名远播芜湖、宣城、宁国、郎溪、歙县、祁门、洛阳等地。四方慕名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

胡节君先生像

胡节君先生临床经验丰富,遵古而不泥,在传承家学之时,敢于思辨,大胆创新,灵活遣方。是他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发现绩溪县首例钩端螺旋体病人,并采用中医药治疗,使患者很快痊愈,为中医药治疗钩端病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其精熟内、妇、儿科杂症,且擅治急、慢性肝病。临证总是善于抓住病机,掌握治则,审症求因,权衡用药。治疗慢肝,其又十分重视脏腑关系,强调注意患者肝与肾、肝与脾胃、肝与血气、肝与情志及饮食劳逸之间的关系,澄本穷源,知常达变。其集多年临证之经验,采用单、验方治疗急、慢性肝炎,并和中药师一同配方自制“肝炎糖浆”,因卓有疗效而为后人一直沿用至今。

胡节君先生医德高尚,平易近人,为民间广为传颂。先后九次被评为省、地(市)、县先进个人;并被选为县政协一、二、三届常委,中华中医学会徽州分会理事,绩溪县医学会副会长、省科协会员、县科协委员等职。

胡节君先生毕生带教学生36人。其子鹏飞、任清、为俭承其学,继承着新安“龙川胡氏医学”精萃,为尚书府中走出来的“龙川胡氏医学”培养出第十二代传承人。

“龙川胡氏医学”第十二世胡鹏飞、胡任清、胡为俭

胡鹏飞(1945— ),龙川胡氏第四十七世,胡节君之长子,副主任中医师。先后任绩溪县中医院院长、县人民医院院长、县卫生局局长、县中医药学会会长。一九六一年九月至一九六六年九月跟随伯父胡树人先生学习中医,五年中系统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和基础理论,一九七九年九月以全县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全省中医药人员五百名的选拔考试。一九八二年三月至一九八三年三月在浙江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师从浙江省著名主任中医师李学铭先生。退休后自办绩溪县雨田中医院,承扬先辈的临床经验,继续用家传医术为绩溪人民防疾治病服务,深得患者信赖。

左:胡鹏飞 右:胡任清

胡任清(1948—2009),龙川胡氏医学第四十七世,胡节君次子,副主任中医师。

任清自幼聪颖,受家传医学的耳濡目染,从小便热爱上医学,并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岐黄之术。其认真研读家藏医籍,凡《内经》《金匮》《汤头》《本草》以及祖父胡震来的临证医案,无不早晚背诵,穷究奥旨,故而打下了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临证谨慎周详,擅治内、妇、儿科及针灸。一九七三年,二十五岁的胡任清担任了龙川村的赤脚医生,其秉承祖传座右铭“医者意也”理念,怀揣仁心仁术,常年奔走于田间地头,穿行于百家千户,用一根针一把草热情为群众防病治病,故而深得同道推崇及八方群众的好评。

一九七九年,随着党的拨乱反正政策的深入落实,中医药事业迎来了第一缕曙光,安徽省出台了广纳中医药人才政策,胡任清以赤脚医生身份参加了全省的中医药人员选抜考试,并以优异成绩入选安徽省五百名优秀中医药人才库,其也是全省唯一一位田间地头的赤脚医生通过全省统考而被选拔出的中医人才,从而由乡村走向城镇,被纳入了国家医疗机构编制,步入了其钟爱一生的中医药殿堂,为更广大的群众提供龙川胡氏医学的特色中医药服务。

胡为俭(1957— )、龙川胡氏第四十七世,胡节君之三子,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副主任中医师,“龙川胡氏医学”第十二代传承人,省级新安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四十年,先后师从于其父胡节君先生及全国著名老中医——脾胃病专家顾培荣教授,擅长肝胆、脾胃、妇科、心悸、失眠、便秘、肿瘤等疑难杂病的治疗,以及中医药美容、养生与保健。

胡为俭在为病人诊治

胡为俭为安徽省医院管理学会中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省药学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医临床杂志》编委;市中医药学会暨新安医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先后在《安徽中医学院学报》《黑龙江中医杂志》《江西中医杂志》《中医临床与保健》《中医药临床杂志》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柔肝解毒汤治疗急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获优秀论文一等奖,《胡节君治疗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的经验》获安徽省科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为《程道南临证集要》主编,《新安医学内科精华》副主编。

近年来,作为胡氏后人的胡为俭承载着传承与弘扬“龙川胡氏医学”的历史重任,努力挖掘、整理、抢救散失在民间的宝贵史料,走访征询胡氏老人,广征博引,核实求证历时三年,初步完成了《胡震来医案》整理和《胡节君临床精萃》的数据归类工作,基本厘清了“龙川胡氏医学”世医家族谱系,为深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史料。

“龙川胡氏医学”第十三世胡英姿、胡映姿、胡嵘

胡映姿、胡映姿均为胡鹏飞女儿,现于解放军532医院和绩溪县中医院从医;胡嵘、胡为俭女儿,现于上海美华妇儿医院从医。

龙川胡氏医学父子相传,伯侄相授,以严谨的家族传承,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传承至今,已历十三代,延续不绝三百余年,是最具代表性的新安名医世家之一。

(作者系原绩溪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制作:童达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