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豆彩和逗彩
说明:本文选自即将出版的《纹饰之美-<中国纹样>的秘密》一书。
这张纹饰色彩缤纷,非常醒目,但众多的色彩并不显得杂乱无章,出人意料。
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画面几乎所有的纹饰,都是由蓝色勾边,像国画里的白描,只不过白描用的是黑线。瓷器上出现蓝色,十有八九就是青花。这里也不例外。
而青花是在釉层的下面。同样在釉面下的颜色,除了蓝色,就只有红色,而这里出现的红色并不是釉里红,而是釉上的红彩。画面上还有其他多种颜色,也都是在釉层的上面。可以看出,这件瓷器上的色彩,有釉下的青花,更多的是釉层之上的各种颜色。显然,两者是不同的步骤分别完成的。
更为特别的是,这些颜色,都谨慎地填涂在青花勾勒的轮廓线之内。分毫不爽。
这样的装饰方法,有个专门的称谓,叫做斗彩。
前两年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卖轰动一时,2.8亿的天价让鸡缸杯一夜成名,顺带也捧红了斗彩。但斗彩在历史上并不太为人知晓,名称一度也很混乱,有的写作“豆”,更有写作“逗”,让人觉得可能是种有趣的装饰。沈从文先生写过一篇讲皮球花纹样的文章,里面说到斗彩时用的就是“逗”。沈先生当然不是要逗你玩儿。实在是当时斗彩的名称还没有定论,或斗,或逗,或豆,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即使是斗彩鸡缸杯,最初也只是被叫做“青花五彩小杯”,不见斗彩。
之所以名称混乱,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不了解工艺,古人听名生意,妄加揣测,让后人不明所以。
大体上,斗彩的工艺,是先在素坯上用青花勾勒轮廓线,比如一朵花一片叶。完成之后上釉烧制,就成了一件青花瓷。只不过青花看上去就像是国画中的白描,只有线。接下来,要在轮廓线内填上各种色彩。(注意,填彩的时候是在瓷器的表面,釉层之上;而画青花时,是在泥坯的表面,釉的下面)。比如青花勾了一片叶子,现在就在叶内填上绿色。填彩之后,再低温烧一次。一件斗彩的瓷器就大功告成了。
这种釉下的青花勾线与釉上在线内填彩的方法,景德镇方言里,就叫斗,有拼接的意思,家具里,叫斗榫头,一个意思。
既然斗是动词,接下来的问题是,斗彩斗的到底是什么彩呢?
其实,从前面描述的工艺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斗彩不是某种彩,比如五彩、粉彩或珐琅彩,而仅仅是一种装饰方法:釉下青花勾线,釉上在青花线内填彩,至于填的是什么彩,没有规定,可以是五彩,粉彩,也可以是珐琅彩新彩。右边装饰上的花瓣,色彩由浓而淡,很可能是粉彩。而左别的花叶,则可能是五彩。
回到纹样本身。图上的装饰,看得出是有三或四层,应该是出自某个花瓶,自上而下分了几层装饰。画面从左而右,是云纹,缠枝莲,宝相花,还有回纹。缠枝莲无疑又是主角,而且莲花的中心还有特别的纹饰,这也引起了欧文琼斯的关注,并称之为“迷宫”,但其实是“寿”字纹,虽然单看已经联想不到“寿”字了。(参看《文字迷宫》)
纹样颜色众多,却不细碎凌乱,还颇为清新雅致。这完全是因为釉下青花的蓝色约束并协调着众多的色彩,创造出这种独特的美。
看得出,某些美,诞生于新的技术。
图A-12-2,A-18-1也是斗彩,有兴趣的话,可以检验一下,看看“斗”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