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过社工站建设初期的“忙”与“茫”?
文/中大槐树街道社工站 孙于钞
自成为一名社工站社工以来,总是听到说社工站是平台、社工站要链接各方资源,可是社工站究竟是什么样的平台,又要如何发挥平台作用呢,在本周济南市社工协会组织的培训会上我找到了答案。
一、社工站是一个什么样的平台
社工站所提供的服务,不是靠社工站自身去做服务,而是成为链接资源的平台,为服务对象与资源提供者搭建平台,社工站成为平台的治理者。社工站与项目不同,它更是一个基础设施和载体,“秩序”和“活力”并存,具有组织化的过程、专项服务精细化、社区性以及街镇思维等特点。
二、社工站链接资源
社工站链接资源,要从资源视角思考。绘制资源地图需要包括服务对象、问题、解决问题者和资源来源。打破思维定势,用优势视角来看辖区资源体系。以辖区内资源解决辖区内问题。
三、社工站服务如何覆盖所有服务对象
社工站只有三个人,要想将服务覆盖到辖区内几万服务对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培训老师给出了我们新的思路。转换“项目思维”,把问题“升维”来考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我们的服务对象变成我们的同行者,撬动其中的65%,去服务另外的35%”。换个视角去思考,我惊喜的发现,原来服务对象不仅是资源的需求者,他们也可以成为社工站的资源。社工站链接各方资源,也可以用辖区内资源解决辖区内问题。
倘若真的可以将以社区内“广场舞大妈”为代表的兴趣团体“收编”,将会成为社工站一笔宝贵的资源。可是“广场舞大妈”跳舞跳的好好的,凭什么愿意跟着我们干呢?老师在课堂上引导我们思考老年女性群体的特点,老年女性群体普遍拥有社交属性,她们需要通过社交来满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将服务对象转变成我们的同行者,也需要考虑不同群体各自的特点和需求。进而实现服务对象由接受服务到互助、助他、再到正式化组织转型的良好转变。
通过本次培训,我学到了问题导向思考问题、优势视角寻找资源,对社工站的定位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社工站工作有了新的思路、不再迷茫。“助人自助,与爱同行”,服务对象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同行者。未来,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