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的欲望,是一切罪恶之源‖读《素书·求人之志》
庄子曾说过:“嗜欲深者,天机浅。”
你的嗜欲越是强烈,那么洞察天机的概率越是渺茫,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小。
可是生而为人,谁能天生就做到清心寡欲呢?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产生欲望,不断的和欲望抗争,经过这样一个自我磨砺的过程,才能确保自己远离深渊和泥潭。

第三章 求人之志
【原文】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译文】
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谢绝酒色侵扰,这样可以不受玷污。
回避嫌疑,远离惑乱,这样可以不出错误。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
肃敬、节俭、谦逊、简约,这样可以守身不辱;深谋远虑,这样可以不至于困危;亲近仁义之士,结交正直之人,这样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帮助。
为人尽量宽容,行为敦厚,这是待人处世之道。任才使能,使人人能尽其才,这是用人成事之要领;抑制邪恶,斥退谗佞之徒,这样可以防止动乱。
推求往古,验证当今,这样可以不受迷惑;了解事态,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应付仓卒事变;采用灵活手法,施展权变之术,这样可以解开纠结。
心中有数却闭口不言,凡事顺从时机,这样可以远怨无咎;坚定不移,正直刚强,这样才能建功立业;勤勉惕励;心地善良,这样才能善始善终。

欲望,特别是过于强烈的欲望,会让人的人性扭曲。贪钱财,贪美色,贪美酒美食,都是欲望,都是人性的短板,都是被人操控的抓手。
但人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完全断绝,孔子也说“食色性也”,没有了欲望人就缺少了生机,以及生活下去的必要动力。
所以,《素书》讲的“绝嗜禁欲”,是希望有志者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使之泛滥,“人到无求品自高”,而不是提倡“存天理,灭人欲”那种程度。
就像是过错,也是与人一生如影随形。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而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罗曼·罗兰。
《左传》说:“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历史上的楚庄王就是这样的君主。楚庄王初登基时,日夜在宫中饮酒取乐,不理朝政。后来臣下以死劝谏,终于使他决心改正错误,认真处理朝政,立志图强。楚国终于强大起来,楚庄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人这一生最大敌人其实就是自己,并不是说人需要处处与自己作对,而是要时时刻刻向自己的欲望以及过错挑战,能战胜自己的人,才会变得强大,就像老子所说:“自胜者强”!
《论语》也曾经说过:知耻近乎勇!
懂得自己的欲望,了解自己的短处和过错,知道要与自己天性中的“非与恶”作斗争,仅仅是一个开始。
要想成为德行高尚的人,还需要一个不断强化正念的过程。
这恰恰也是《素书·求人之志》想要谆谆告诫我们的:要高行微言修身,要恭俭谦约自守,待人接物要近恕笃行,要正直刚强,心地善良。
你能做到吗?做到你就会远离欲望的深渊而不被吞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