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的形式,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文/肖旭
一、元杂剧的剧本结构,—般一本是由四折组成。折是故事情节的大段落,一折相当于今天的—幕。折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就是同一宫调的乐曲唱完,是一折。也有个别剧本是一本五折,《赵氏孤儿》由五折一楔子组成;也有的是六折,如《秋千记》;还有多本连演,如《西厢记》(五本二十折)。很多的剧本还有“楔子”,指四折以外所加的场次。一般来说,它放在戏剧的开端部分,相当于序幕;或者放在折与折之间,与过场戏相似。剧本的后面标明“题目正名”,一般是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的内容,习惯以最后一句作为剧名。
二、元杂剧的剧本内容,包括曲词、宾白和科。曲词即唱词,主要作用在于抒情,用于主人公心情的抒发和咏叹,同时也起渲染场景的作用,也起对话和贯穿情节的作用。曲词有严格的韵律要求。宾白包括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韵语组成。曲词的主要作用在于抒情,宾白的主要作用是叙事。“科”是演出的提示,包括演员的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提示。如“把盏科”提示演员在此时要拿起酒杯的动作。“内做起风科”,即舞台后面要出现起风的效果。
三、元杂剧的角色分工比较细,主次鲜明,一本中的主要人物为正角,男主角为正末,女主角为正旦。杂剧只有主要角色独唱,正末唱的剧本叫末本,正旦唱的剧本叫旦本。
四、杂剧每折一套曲子同属一个宫调。宫调,中国古代音乐术语,类似今天歌曲的曲调A调、B调。元杂剧实际用的是九宫调(五宫四调):正宫、钟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一套曲要求一韵到底。曲词中可以用衬字,衬字不限于用虚词,也可以大量用实词,使用衬字主要起强调作用,活泼、通俗,朗朗上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