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牧野之战”奴隶们的掉头倒戈谈论商纣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率领八百诸侯讨伐商纣。进军到牧野时,与商纣临时用奴隶拼凑起来的军队相遇。奴隶们本就受够了商纣的压迫,不愿打仗,纷纷调转戈头攻向了商,最终商纣王鹿台自焚,历经500余年的商朝灭亡了。
商纣王本名帝辛,是商朝最后一位帝王。在位期间,荒淫无度、施行暴政,故死后人们用“纣”来形容他,称为商纣王。关于商纣时期的故事后来还被编撰成神话传说《封神演义》,又被演绎成评书和电视剧等,商纣的残暴和变态形象也深入人心、妇孺皆知。那么,历史上的商纣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史记》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即商纣王天资聪颖,能言善辩,身材魁梧高大,力气大得能和猛兽相斗,“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由此可见,即位之初,商纣王的评价还是不错的。然而到了后期,情况却发生了180度大转弯,残害忠臣,人心背离,最终自焚而死,这也算是历史上先智后昏的一类君王吧。
商朝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
一、宠幸妲己,淫乱后宫,荒淫无度
神话故事里传说妲己是九尾狐变的,而事实上妲己是有苏氏部落的一名女子,名叫苏妲己。在一次商纣王进攻有苏部落时,有苏部落抵挡不住商军,便把牛羊、马匹和美女妲己进献给纣王以示臣服。商纣得妲己后,日夜宠幸,言听计从。
《列女传》“妲己者,殷纣之妃也。纣伐有苏,有苏女以妲己。美而辩,用心邪僻,夸比於体,戚施於貌。纣好酒淫乐,不离妲己,所誉者贵之,所憎者诛之”。
一次,妲己看见一对父子赤着脚在冰雪里走路,想看一下和常人的骨骼有什么不同,纣王就命人把那对父子的脚砍了下来;妲己看见一位怀孕的妇女就和纣王打赌所怀是男是女,于是纣王命人把那位怀孕的妇女剖开肚来看。《墨子》“刳剔孕妇,庶旧鳏寡,号啕无告也”。
纣王不仅如此宠爱妲己,还为她专门修建了一座鹿台,里面全是搜刮来的金银珠宝,他还设置了“酒池肉林”,“以酒为池,县肉为林”,命宫女们赤身裸体在里面嬉戏娱乐,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
二、亲近小人,滥用刑法,杀害忠臣
纣王的残暴不仅在妲己身上可见一斑,还体现在他所亲近的小人费中和恶来身上。“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可见,费中、恶来乃阿谀逢迎、谗言苟利之徒。在他们的影响下,商纣逐渐失去民心、以致众叛亲离,他二人对商朝的灭亡算是起到了很大的催化剂作用。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丧其国。
为进一步讨好纣王,这费中和恶来又发明了一种酷刑,叫做“炮烙”。让受刑的人在涂满油的铜柱上走,下面点上火,一旦滑下去就被活活烧死。后来这种刑罚在姬昌的谏议下废除了。
商纣亲近小人,对劝谏的大臣屡施酷刑,可以说几近变态。三公之一的九侯得罪了纣王,被剁成了肉酱,鄂侯据理力争被制成了肉干(看到这我不得不作呕了,这“酒池肉林”莫不还包含有人肉?以商纣王的变态心理不能说没有这种可能);姬昌只是偷偷的叹了口气,就被关进了监狱,后来还是送了好些珠宝美女才被放回。
微子是纣王的兄长,因为他是庶出,所以没有当上帝王,他曾多次劝谏纣王,纣王不听,他害怕被害就逃跑了。丞相比干是纣王的叔父,劝说纣王时,被纣王把心挖了出来。箕子也是纣王的叔父,与微子、比干并称“殷末三仁”,最后也被纣王囚禁了起来。《论语·微子》“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三、重刑厚敛,穷兵黩武,屡攻东夷
为了奢靡享乐,商纣王加重人民的赋税,横征暴敛,“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他把搜刮来的钱财堆满了鹿台,把征缴来的粮食装满了仓库。他还修建沙丘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飞禽走兽,养在里面,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动物园,来供他玩乐。
为了彰显功绩,商纣王还屡次对外用兵,攻打西黎、东夷等。甲骨文记载“帝辛十祀征夷方”只是其中的一次。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透支了商的国力,最终为周武王伐纣提供了可乘之机,也为商王朝的灭亡埋下了种子。
荒淫无度、滥杀忠臣、穷兵黩武,从以上三点来看,是造成商朝内部统治集团分裂的主要原因。位列三公的九侯、鄂侯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另一个姬昌先是囚禁,后被“放虎归山”,为商留下了永久的后患。皇亲贵族的微子出奔、比干被杀,箕子被囚,使纣王终于沦落到了众叛亲离、孤家寡人的地步。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商朝江山已是大厦将倾,岌岌可危了。
如果说以上是商灭亡的内因条件,即内部因素,那么还缺少一个外部因素,即:谁来灭商?不错,逃回西岐的姬昌正是这个外因!
周的逐步强大与武王伐纣
一、姜尚的加入使周逐步成熟壮大起来
姬昌的封地最初在岐山(今陕西宝鸡)一带,姬昌逃回后,开始招贤纳士,暗中培养力量。姜尚就是这个时候加入的,史传姜尚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得见姬昌,一番讨论之后,被姬昌大为赞赏,尊为太师。
史传:姬昌用姜尚时,姜尚坐于车内,让姬昌亲自拉车。姬昌一口气向西拉了三百步车,歇了一下又坚持走了五百步车,再也拉不动了,姜尚便说:“天意注定啊,周朝前后共有八百年的江山”,这便是“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的典故。
在姜尚的辅助下,姬昌对内施行仁政,发展生产,秣兵历马;对外消除异己,联结诸侯,归心向周。《史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太公之谋计居多”。再加上周公、召公、毕公等的辅政下,周朝已是成熟壮大,蠢蠢欲动了。
周的战略部署的完成最初体现在扫除东出路线路上的障碍。几年的时间里,姬昌先后攻打了犬戎、密须(今陕甘一带),解除后顾之忧后,又攻打了黎(今山西长治)、邘(今河南沁阳)和崇国(今陕西西安附近),还在崇国修建了丰、镐二京并迁都于此。至此,东出战略部署基本完成。
二、武王初会诸侯,孟津观兵
第一次会盟诸侯,位于今河南孟津,故称“孟津观兵”。估计这是武王想试探一下各路诸侯的诚意,因为毕竟各诸侯是奔着他的父亲姬昌的名声而来的。姬昌这时已经去世了,所以武王姬发就举着他父亲的牌位,说是奉父之命讨伐商纣。这一点像极了后来的“春秋五霸”,哪个诸侯国称霸厉害,附近的小国就依附他,哪个诸侯国不听话,霸主国就号令其他诸侯一起去讨伐他。
但是这次并没有立即举兵伐纣,以上试探为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缺少一个打的理由。正所谓“师出有名”,有了正当的理由,才能举正义之师号令天下诸侯,才能灭无道昏君,所以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古代对封建礼仪是多么的看重啊。
三、武王再会诸侯,誓师伐纣
两年后,机会来了,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微子出奔,比干挖心,箕子囚禁”,还有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商纣的军队此时正在和东夷部落作战。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武王再次与诸侯会师孟津,向天下公布了纣王的罪状后,带领诸侯大军向商进军了。
《史记·周本纪》“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此时时机已然成熟,商朝内部空虚,朝政昏庸腐败,群臣众叛亲离,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商朝已是“强弩之末”了。
牧野终极一战,奴隶们掉头倒戈,助周灭商
听说武王带兵前来讨伐,商纣王慌了,他的军队正在东夷作战,国内空虚无兵,怎么办呢?这时有人提议说把奴隶和战俘武装起来前去进行抵抗。于是商纣王把他们临时武装起来,加上自己的军队,号称七十万大军,双方在牧野这个地方对峙开来。
战斗打响了,接下来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奴隶们本来就受够了商纣的压迫和统治,都不愿为他卖命去打仗,于是纷纷调转矛头,带领周的军队攻向了商。只一夜之间,便攻下了商的都城殷,商纣王最终跑到鹿台和他的珠宝一起自焚了。
战争分析:这次“牧野之战”,周联军四万五千人,其中精锐三千,战车三百乘,商杂牌军十七万(号称七十万)。周军部署情况为战车在前,接着精锐,再者联军;商军部署为奴隶和战俘在前,精锐在后。在这种对垒下,商军是一触即溃,再加上奴隶们的临阵倒戈,商的精锐根本抵挡不住强大的人潮汹涌,正所谓“兵败如山倒”,故一夜之间商就灭亡了。
结束语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当一种旧的制度不能适应新的社会时,便出现了新的矛盾,当这种新的矛盾上升到一定的阶段时,便会爆发战争。“牧野之战”正是在商王朝内部矛盾激化,统治集团分崩离析的情况下发生的,而奴隶们的掉头倒戈恰恰说明了商朝的灭亡已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的了,这已注定了商朝灭亡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