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远点,透明些,反而“得道者多助”!

论坛嘉宾

沙祖康(联合国前副秘书长)

卢秋田(中国首任驻德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原会长、中外管理顾问)

李来来(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原首代、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副院长)

蒋惟明(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全球联合CEO特别顾问)

主持人:袁娅(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董事会秘书、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特约专家)

整理:中外管理 任慧媛 责任编辑:辛国奇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了长期挑战和重大风险,经济社会活动的长期效应和未来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视野下的一个核心命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日本企业普遍都在为10年以后做准备。而中国企业如果能把可持续性当作最重要的考量标准时,那么整个社会都将良性发展。

在《中外管理》主办的第29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主题论坛《后疫情的新现实: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与社会责任》聚焦“核”引擎的核心要素——可持续发展,五位重量级嘉宾围绕企业如何可持续发展及信息透明等话题进行了深度碰撞。

以下是论坛内容精编:

企业走出去,一定要继续“利他”

袁娅:很荣幸邀请到四位嘉宾,他们分别是两位前外交官,一位企业家和一位研究者,这四位嘉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常年的海外工作经验与国际视野,让他们更加的包容与多元,既能跳出“盒子”思考问题,又能进入“盒子”解决问题。

沙祖康: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的一致共识,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来了。但一直到现在,国际社会所走的仍然是“先发展后治理、先破坏后治理”的不可持续道路。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过着“奢侈”的生活,可是我们的房子也越造越大,车子越开越大,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样是不可持续的,也是走着先破坏后治理的道路。所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目前提出来了,指标也定了,但是行动是严重落后于目标的。

我们真正重视可持续发展是在“十八大”之后,开始深化观念、完善政策、制定法律,并提出了“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子孙后代考虑,为生活质量考虑,这是必须要做的。

生态文明就是可持续发展,什么叫生态文明?内容太广了,不仅仅是环境保护,除了保护山、水、林、田、湖、草,还有气候变化公约,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等。以至于外部人员搞不清楚,生态文明是个什么玩意?其定义是最难下的,但生态文明这条路肯定是对的,它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

除了生态文明,下面一个题目是社会责任。企业家走出去搞国际合作,搞“一带一路”合作,走出去当然好,但企业走出去以后一定要承担社会责任,一定要让你所发展的项目、建设的项目,能够有利于项目所在地及周边人士的利益。

企业要学会适者生存,扬长避短,登高望远

蒋惟明:我想大家有一个最基本的印象,就是世界变化真快啊!在座的企业家压力都很大,在变化多端的世界上我们怎么发展?这大概是个永恒的话题。

我从业了将近四十年,可持续发展这个话题在我服务的企业里是个永恒的话题,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过分担忧的,要了解外面的世界,但不要受世界影响太大,一定要有自己的根基。

外部环境变化不是我们在座谁可控的,但是有一句话,适者生存是很重要的,一定要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四十多年前刚刚改革开放时,创办企业的一些宗旨和想法未必适合现在。

我讲三条给大家参考:第一,任何一个企业必须有长远的规划。我们国家强有力的规划性是不少外资机构所羡慕不已的,我们会规划到2035年,会想到2060年,有长远的规划,这点非常重要。

长远规划有两件事是不能动摇的,什么是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的文化和愿景是什么?我相信所有员工跟着你干,除了钱以外,他一定会寻找一种理想,这个理想把整个企业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有这两个基础,一家公司的长远规划就可以制定了。

第二,执行力一定要强。任何企业的改革都很痛苦,甚至非常难受,因为这意味着公司里不知道多少人要换岗,要重新择业。但执行力必须强,因为没有时间给你犹豫,甚至说一等十,真的不可能。

第三,对你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一定要特别透明。私企、国企、外企,都不例外,因为你受到的监督,受别人了解的空间,几乎是没有隐私的。透明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文化,没有什么可讨论的,和我们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进行透明地沟通,永远是所有企业制定长期规划时必须想到的。

企业的战略、策略一定要目标明确,就是扬长避短,而且要补齐短板,这就是战略。那些战略师讲得很简单,甚至不知道他们讲什么,但是一定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企业的发展就是补短板,发挥自己的长项。

同时,企业家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要看世界大的趋势。全世界都面临气候变化的大趋势,全世界的国家都面临老龄化的问题。要学会跟全世界各个民族打交道,我们具有最包容的文化,这是我们的根本。过去一讲到市场就是几个大国家,比如美国、日本、西欧,今天不一样了,中国市场变大了。还有很多国家,比如东南亚,特别是亚太地区,我认为绝对是一个朝阳地区。

可持续发展是帝斯曼在中国一贯秉承的原则,并通过“3P原则”,即People(人)、Planet(地球)、Profit(利润)推动可持续发展。首先,一家企业消耗地球能源,一定要善待这块土地,否则最后付出代价的是你和你留下的百年企业。其次,一个企业真正的生命力是什么?企业成败最关键只有一条,就是人才。绝对不是说能赚钱就是好企业,有些是昧着良心赚钱的,怎么能指望有志气的年轻人跟着你走?

追求规模效应的同时,要防止“锁定效应”

卢秋田:大家多次提到隐形冠军,2020年我在青岛跟德国的“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交流。到底什么叫隐形冠军?大家记住四点:第一,一颗自强不息的强心。德国在1871年统一以后发现自己很落后,他们要追赶,但德国的资源并不多,只有煤,所以就开始开展职业教育,注重培养人才,开发热尔曼人头脑的资源。第二,要有两个情怀:即对自己从事的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对精益求精的追求。第三,三道把关:一是行业的标准关,二是产品的质量关,三是人才的培训关。第四,四个人文素质:诚信,严谨,守时,遵法。

隐形冠军也必须是可持续发展,刚才蒋博士讲到三个“P”,概括起来就是:第一环境友好型,第二资源节能型,第三产品创造型,产品必须有特色有优势,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李来来:大家都讲到了气候变化的问题,都讲到了我们国家已经提出来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对我们来讲,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虽然我们已经在这个领域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说风能、光伏在全世界从绝对量来看都是第一的,但毕竟我们也是第一排放大国。我们的温室气体排放将近占到全球排放总量1/3,大于美国和欧盟加起来的总和。所以我们实现这两大目标,并不是很简单的任务。

刚才大家讲到经济规模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追求规模,更不能忽视的是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不一定就是以规模作为目标的,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在追求大规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小而美。

经济发展某种程度上就是追求经济规模,因为有规模才有效益。实际上,在今天技术创新快速迭代的时代,任何一个大规模的投资都是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但是又可能变成“锁定效应”:因为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但大规模投资之后就不愿意再变化,因为变化以后之前的投资就可能变得无用,变成阻碍科技创新的一个因素。

相对小的技术投资在更新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的考虑,没有那么多掣肘的地方。我们搞可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主要靠的还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大规模的生产,也不能忽视我们需要千千万万适用于各种不同情况,基于社区的科技解决方案,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因为它太多样性了,可能对于企业家来讲,觉得不太合算。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广阔的市场,我们肯定还是应该高度关注的。

透明些,反而“得道者多助”

袁娅: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都会讲创新能力,但是我们的创新能力真正应该体现在哪儿?我个人认为创新能力应该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去创新,而不是从发明者的角度去创新。中国的市场依然很大,不光在北上广深,还有更广阔的中部、西部,更广阔的地区等着企业家去开发。

完成了上半场对话环节,我先提一个研究了数十年的问题,就是关于信息披露:一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无论是隐形冠军还是公众企业,企业信息及时、有效、准确地公开,与其发展能力、水平到底是什么样的对应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影响了信息披露的真实、有效和透明程度?政府、企业、NGO(非政府组织)还需要共同做哪些努力来推动信息披露?

蒋惟明:首先,信息透露是一个正面的事情,大家可能有些担心,尤其当涉及技术保密时。涉密技术当然是不应该透露的,但反过来讲,一家企业在技术上的发展方向,可以吸引很多社会人才来参与发展。今天绝对不是独善其身的时代了,大家共同参与,公众来支持这个行业的发展对你百利而无一害。

其次,信息公开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绝对不是一种负担,反而是特别大的动力。比如,公众对一家公司财务数字的认可,让大家知道你是在可持续的使用财务,而不是早一点收钱套现跑掉。这样,社会会支持你,资本也会支持你。第三,全世界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公司黑石集团的老板跟我说过一句话:他们现在的投资方向,是筛选出三个方面全面发展的企业,绝对不会投一个只是挣钱而没有长期规划的企业。透明只会带来更多的支持和更广泛的交流,绝对是好事。

卢秋田:这里可能有个平衡的问题:信息的透露和隐私的保护。这两点都要重视,保护隐私也很重要。现在很多信息被骗子利用,把别人的隐私透露出去,甚至作为挣钱手段。所以信息透露和隐私保护之间要有法律规范。

李来来:我在国内也做过环境保护的NGO(非政府组织),当时跟企业还是非常对立的,我们像监视敌情一样到实地去看哪个工厂在偷排。蒋老师讲透明是一种情怀,我非常认同,我们老是监视企业,跟企业打架,慢慢成了不打不相识的朋友。最后发现企业有很难的地方,他们不知道该去披露什么样的信息,有时披露流程也很复杂——整个披露程序应该方便、公正,便于执行。

我一直在研究各国的环境政策,企业盈利、企业发展和透明度其实是一个正比关系。我们研究了很多国外企业,这个正比关系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其中有法制,有教育,也有执行的便利性。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多考虑一下。像中外管理和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可以在这些方面多做一些研究,帮助企业来解决这方面的困惑。

信息透明的“规定动作”与“自愿动作”

沙祖康:我的观点跟你们都不一样,我讲的信息安全和企业讲的信息安全是不一样的,我是讲安全管理信息。企业的信息披露,必须处理好信息披露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必须处理好商业信息和商业安全,或者经济信息和经济安全的关系。

从原则上讲,公开、透明、及时、准确、有效地披露信息绝对是好事,至少可以增加信任,增加了解,推动相互之间的合作,这个关系绝对是正比的。从安全角度来讲,举个例子,特朗普大选获胜的三天前,我正好在美国谈判,其中提到安全领域,特别是包括核武器、导弹这些高精尖武器的透明问题,要求我们和美国一样透明,让我们接受这么一个政策。

我说瞎扯,我怎么可以跟你对等呢?你穿羽绒服,我也穿羽绒服,外边来看我们两个一样的魁梧,一样的强壮。你主张透明,羽绒服一扔露出浑身肌肉,我羽绒服一扔完全是排骨,我能跟你一样透明吗?这是从安全逻辑上讲的。

信息透明必须要考虑到透明的目的,以及透明的相关性,没有关系的不用透明。透明应该列出一个清单,在共同商量的基础上,双方同意这个清单,要有同样的标准。为了进一步增加相互信任,应该根据商定程序来进行核查,信息准不准,对不对等,不是仅仅提供了就算透明,要防止欺诈。

解决了必要、适度的透明之后,可以设定一个“规定动作”,哪些因素非常重要必须透明化?另外还应有一个“自愿动作”,“规定动作”和“自愿动作”可以结合起来。我总体上还是主张透明的,国际社会很复杂,商业管理和安全管理一样也很复杂,关键要看细节。

(0)

相关推荐

  • 未来10年,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一点!

    突破迷雾的机会,永远只属于为发现而出航的探索者. 这样的道理,在1492年的欧洲与2020年的中国,或许同样适用. 启示一: 偶发事件催化历史进程, 带来混乱,也带来生机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从 ...

  • 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青岛这场盛会,撬动了整个未来

    还记得2018年那个美丽仲夏夜吗?山海相拥的城市,因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吸引了全球目光. 高层因此殷切寄语"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岂料,这只是一个开始. 2020年,青岛再次展 ...

  •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首先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降低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依法保护和 ...

  • 林新华:站高点,看远些,格局大了,烦恼自然就少啦!

    原创 林新华 新华观察 2020-08-29 (谷桂生摄影) 这是一个假设的场景-- 你站在一楼,有人骂你,你听到了很生气. 你站在十楼,有人骂你,你听不太清楚,还以为他在跟你打招呼. 你站在一百楼, ...

  • 人生有三把钥匙:看远、看宽、看淡

    有句话说: "你站在2楼往下看,楼下全是垃圾:你站在80楼往下看,楼下皆是美景." 风景的好坏,取决于你站的位置,目光所及之处. 态度不同,人生的结果也不一样. 今天就一起来聊聊, ...

  • 人生必备的三个眼光:①看远。丰富的知识,...

    人生必备的三个眼光:①看远.丰富的知识,开阔的眼界,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不拘小节,懂得取舍:②看透.凡事深究其本质,不被纷繁复杂的现象所牵绊,不人云亦云,为自己修炼一种独特的眼光:③看淡.不为能力范围 ...

  • 为什么写干货文没人看,暴利项目文反而成爆文,这都是人性

    大家好,我是黄宇风. 关注我的人,基本上都是想赚钱的人,因为我写的文章核心就俩字"赚钱". 写久了,我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写真正的干货,阅读量少得可怜,而写那些什么"日入千 ...

  • 人生有三把钥匙:看远,看宽,看淡

    每晚一卷书 每晚悦读,不辜负每一个阅读的人. 40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 淡看人间三千事, 闲来轻笑两三声. " 作者:赤尧臣 来源:夜听(ID:yetingfm) 有句话说: ...

  • 王维:青年看远,中年看开,老年看淡

    盛唐时期,有一位才情足以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相提并论的大诗人,他就是诗佛王维. 他不似李白放达,不似杜甫沉郁,更不似陶渊明超脱,却以一种圆融的人生态度,半官半隐地生活在风起云涌的大唐,在朝不保夕的官场 ...

  • 人生三境界: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宽,晚年时看淡

    人生三境界: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宽,晚年时看淡 接触的人越多,越发现一件事:处于同一个年龄段的人,面临的问题大多是相似的,二十岁的人常迷茫,三十岁的人多焦虑,四十岁的人易患得患失. 但人生,就是一个打 ...

  • 谋圣张良: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透,老年时看淡

    富贵不淫,有儒者气:淡泊明志,作平地神. 作者:洞见·不雨亦潇潇 在历史长河中,足智多谋之士不可胜数,但能被后世称作"谋圣"的,却唯有留侯张良一人. 张良既是运筹帷幄的入世英雄,亦 ...

  • 范仲淹:少年看远,中年看宽,老年看淡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