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5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这一条挺有意思的,有很多需要关注的地方,我们先说说字面意思:病家得的是太阳病,也就是脉浮、恶寒发热、头项疼,太阳病的治疗就是应该发汗,这种情况下也使用发汗的方法了,但疾病没痊愈,大夫一看发汗不行,接着就攻下,使用泻下疗法的时候,如果脉是浮的,说明疾病仍然是在外的,不在体内,泻下疗法针对的是身体内部的疾病,所以这时攻下还是不会治愈疾病,确定是浮脉,使用发汗外解的方法才行,可以考虑桂枝汤。

一开始的“先发汗不解”,有几种可能:

第一,方剂选择错误。病家得的是脉浮缓、汗出的太阳中风证,选择的却是麻黄汤治疗,这种情况肯定是不会痊愈的;或者病家得的是无汗、项背部拘急紧张的葛根汤证,却选择了小青龙汤治疗,虽然麻黄汤、小青龙汤都是发汗解太阳病的方剂,但跟病家的病证不一致,也就是方证不应,那么肯定是不会痊愈的。

第二,方剂选择正确,但是药物剂量不对。病家是成年男性,还是国家一级举重运动员,身体非常壮实,病证表现是脉浮紧、无汗、身上疼痛厉害、关节也疼、还容易烦躁,这是大青龙汤证,医家也是采用了大青龙汤治疗,但是麻黄就用了6克,桂枝用了3克,这种治疗也是无效的,方证相符了,药物剂量却太小了,麻黄得用18克才能打开腠理啊。

第三,方剂正确,剂量也正确,但是服用时间短,人身正气在药物的帮助下还没有把邪气完全排出。今年三月初我治疗过一位女性,她是很明显的小青龙汤证,第一个星期服用了小青龙汤,疾病没太大变化,我号脉、问诊,确定还是小青龙汤证,就又用了一个星期,第三周再来看诊,疾病还是没有太大变化,再次号脉看诊,还是小青龙汤证,我就又开了小青龙汤,终于第四周再看诊就豁然痊愈。我们认识五年左右了,她们一家四口都找我问诊过,所以两个星期疾病没变化,大夫还敢开同一首处方,她依然信任。

无论哪种情况出现后,医家一看没痊愈,接着就定势思维使用了下法,没有“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不可取的。

“浮为在外”这一句实际是简文,也就是仲师简略的说法,除了脉浮以外,病家还会有发热、怕冷、头疼等表现,才能确定是“在外”,才能确定是太阳病,所有的病机都不能只凭一个脉象就决定。前面的37条在论述小柴胡汤时,还提到了“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这也是脉浮,反倒归于少阳病了,这就是证明,临床上“独象不论”,始终“观其脉证”才行。

“先发汗不解”其实还有另外的可能,不在这一条的讨论范围内,我们提前分享一下:方剂选择正确,药物剂量也正确,但是疾病太重了,治疗虽然合适,但仅仅是缓解了病势,也就是减缓了疾病的进展。

病家得的是非常严重的太阳病,如果没有治疗,可能上午是太阳病,下午就转属成了少阳病,第二天就成了阳明病,接着严重损耗人身正气,疾病就不在三阳病范围内了,变成了里阴证的太阴病,从而食欲非常差、呕吐、腹泻、手脚凉、脉沉无力,这慢慢就危险了。

这种严重的太阳病,用发汗法治疗是正确的,治疗后疾病依然会从太阳病慢慢深入,但是深入的时间变长了,邪气慢慢减弱,人体能逐渐抵御住了,虽然还是会变成了少阳病,但疾病已经越来越轻。没治疗的话,当天下午就成了少阳病,变化的时间非常短,病情也重,可能对人体有800的伤害值,在太阳病阶段治疗了,可能第三天才成少阳病,伤害值也降到了300。到了少阳病阶段,再接着用柴胡剂治疗,可能就治愈了,如果没治愈的话,再用白虎汤治疗阳明阶段,这样就能够遏制住病势,不让其发展为阴证,不让人体出现虚弱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临床是经常出现了,不是治疗不如法,而是疾病太重了,此时医家得有定力、病家得有耐心,不能看着疾病不痊愈,甚至慢慢深入就军心不稳,双方配合好才能治愈这种重病。

(0)

相关推荐

  • 医圣的著名方剂 桂枝麻黄各半汤 不仅治疗皮肤痒 还治这7种病

    2天前 .  桂枝麻黄各半汤,是治疗既有桂枝汤证,又有麻黄汤证的患者. 治疗的疾病还是太阳病. 是在太阳病,八九天的时候,患者表现为疟的情况. 因为邪正相争于表,患者出现不时发热的情况,正气胜则安,邪 ...

  • 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三)_斋戒_

    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三)(2008-03-21 12:08:01) 转载▼标签: 健康第六章 组方学及其分类所谓医者,一是准确的诊断,一是有效的治疗,二者缺一不可.<伤寒论>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2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字面意思是说:太阳病,外证依然存在,脉是浮弱的,治疗上依然需要通过出汗的方法,这时应该用桂枝汤一类的方剂. "宜"字说明不是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3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 上七味,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4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之,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外证"的含义,跟前面42条所分享的一致,是指太阳中风证,也就是桂枝汤证. 这条是指太阳病经过治疗,外证依然存在,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1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这一条是倒装句,正常的顺序应该是"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0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39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病家表现出来的是浮缓脉,身上不像前面38条那样疼痛,只是感觉沉重,并且沉重不是持续存在的,是时轻时重的,同时没有少阴病的表现,这时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6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这一条也存在倒装情况,"麻黄汤主之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38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7

    47.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病家脉浮紧.无汗.发热,可以判断出是太阳伤寒的麻黄汤证了,这时还没经过治疗,病家自行出现了衄的情况,那么体表腠理的瘀滞就解除了,发热.怕冷.无汗.脉浮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