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不是时间点,3.15害人不浅

今年1月27日,在黑龙江、河北和吉林等地疫情反弹的背景下,卫健委官员提出了著名的“春运期间返乡要有核酸阴性证明”的要求。不过因为遭到众多质疑,当晚改口说“返乡”指的是“乡村”而非“家乡”。
图:有高楼,不是“乡” 摄影:拉上窗帘
在我国,很少有人批评官员,因为——你懂得。官员们只要别把自己绕进去,老百姓大多呵呵一笑。特别是像类似“乡村”和“家乡”之类,腆着脸能磨开,更容易释然。
但现在有一个不太能“磨开”的技术问题,可能会伤害到一些人。也可以说,它真的“害人不浅”。
图:一天有“倒霉”的24小时 摄影:拉上窗帘
也是在1月27日,北京市的“第222次”疫情发布会上,官员宣布了著名的“低风险返京需要核酸阴性证明”决定。
这项决定不仅开创了全国“防范低风险地区人群”的先河,而且提到了“自1月28日至3月15日”的具体时间段。只是官员们忽略了一个小问题:3月15日它不是一个“时间点”,而是一个“时间段”。
图:艰苦防疫 摄影:拉上窗帘
“自1月28日”很好理解,肯定是“从零时起”。这项制度宣布之后,初期执行的不好。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机场和火车站开始“为北京站岗”,严格检查赴京旅客的核酸报告。听说从前天开始,连“绿皮火车”也得拿着报告才能进京了。
但“至3月15日”在汉语里很成问题。是按“零时”?还是按“24时”?抑或中庸一下按“正午”时刻呢?——领导们似乎没有说,于是众说纷纭。甚至还引发了一个民航问题:如果“红眼航班”的话,是按起飞的时间呢?还是按到达时间?
图:前半夜起飞后半夜到达,查不查? 摄影:拉上窗帘
所以虽然是短短的24小时,却引来了很大的麻烦。3月15日是个周一,很多媒体按惯例想像为“3月15日之前”返京才需要出示“报告”。但老百姓还是一头雾水,万一当天坐飞机时不给办票,找谁说理去?
这种担忧体现在机票价格上,非常地有意思。因为众多不想花冤枉钱去“捅噪子”的草民意欲在“限制”结束后再赴京,3月16日的进京机票,明显地比3月15日高了一大截!
图:都想避开“核酸报告”
早一天还是晚一天到北京其实也不太重要。连拉总这种经常出门的人,也说不好3.15那天究竟各地机场和火车站还查不查“核酸报告”。也许工作人员图省事,就放了;也许领导怕惹事,就继续拦。至于更细节的“23:00起飞00:30抵达还需不需要报告”这种事——你搁谁身上,他都是一片茫然。
一个小小的时间点,不仅影响民众出行,让众多基层人员模棱两可,也暴露了管理水平的问题。为“人民”服务的大老爷们,是不是该“明示”一下啊?不然这机票,到底是选3.15呢,还是买贵一些3.1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