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生命学解读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编辑部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Editorial Depaitment

作者简介

唐光霖 1958、1  男  籍贯: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  重要研究方向:哲学、教育学

论文来自2017年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

(海南)年会论文集

摘要

对生态文明的生命学解读,就是以关于生命及人生命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去分析与说明及理解与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生命是一种独特的联系形式类存在,在第一层次上概括着生命体、生命其它联系因素、生命体与其它联系因素之间的联系三个方面,生命体与生命其他联系因素之间一直处于相互影响制约作用过程中,并呈现出各种状况状态,这就是生态;人生命是生命中的一类,具有生命的这些共性;生态文明是遵从生命规律的文明形态,外在层面表现为对生命及人生命理想状态的追求,遵从生命内在规律是生态文明的深层次特征与诉求;生态文明中几个重要问题的生命学解读。

【关键词】重大问题  理解推进  话语体系  创新

 中图分类号:NO31  文献标识码:A  

01

引言

生命学解读,即站上生命立场发言,为生命立言。对生态文明的生命学解读,即以关于生命及人生命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去分析与说明及理解与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本文之前,因为关于生命是什么的问题一直难以确定,难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继续分析与说明的可靠支撑点,所以也就难有从生命学角度解读生态文明内涵的相关研究及著述文章面世,所有关于生态文明的解读皆属于生物学解读,即皆是以关于生物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去分析与说明及理解与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研究及其文章著述。

生物与生命是两个不同的对象事物,生物学不同于生命学,生物学立场自然不同于生命学立场,所以我们下面关于生态文明的生命学解读也就自然有别于此前的生物学解读。

02

生命学之生命、人类生命及生态

不管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还是生命学的角度看,生态问题都是关于生命及人类生命方面的事。要从生命学角度解读生态文明,要站上生命及人类生命立场发言,为生命及人类生命立言,前提条件是要有对生命及人类生命的有效理解与把握。我们确实不能在生命及人类生命是什么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理解与把握的情况下又肯定自己就是站在其立场发的言吧!退一步讲,即使从生物学角度解读生态文明,说生态就是指生物的生存状态,说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等,这也涉及到对生命及人类生命问题的理解与把握。因为对这其中的“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存”、“什么是人的生及自然的生”、 “什么又是人与自然的共生”等问题,如果要有效理解与把握,且拒绝循环论证游戏,拒绝不证自明的逃避把戏,就必须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去理解与把握生命及人类生命问题,以此作基础去分析与说明。

是什么被称为生命呢?简单的说,在我们讨论的各种相对独立的对象事物(即整体)中,有的是以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作用的独特性而被我们感知及命名为一个整体的(例如婚姻、通讯系统)。这种对象事物相对于以形质边界特征被我们感知命名的实体形式的整体而言,可以称为联系(关系)形式的整体。其中有一类中心式联系形式的整体(例如通讯系统)。生命就是这样一种中心式联系形式存在:其中心(或核心)因素是来自于前代自身复制的、以具有有序的自控代谢机能的细胞为基本构成单位的、处于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具有将联系形式上其它因素不断纳入关于自己的全面建构和更新的机能的有机体,且其基本联系模式也来自前代复制。

生命在第一层次上概括着生命体、生命其它联系因素、生命体与其它联系因素之间的联系三个方面。生命体即生命形式上居于中心地位、处于新陈代谢状态、其基本部分来自于前代自身复制的那个有机体个体;生命其它联系因素,指生命联系形式上除生命体以外的其它联系者(如水、空气等。它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体与其它联系因素之间的联系,作为生命第一层次上的三因素之一,指生命体与生命其他联系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生命体即生物,是生命的一部分。因为生命体是作为生命中心因素处于生命形式上的有机体,具有生命属性,所以人们常说“生命体是有生命属性的物体”之类的话。生命、生命体、有机体是不同的对象事物。

生命体与生命其他联系因素之间一直处于相互影响制约作用过程中,这就是生命活动与过程。生命体与生命其他联系因素之间在相互影响制约作用过程中要呈现出各种状况状态,包括关于生命形式持续稳定性方面的状况状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生态。

人类生命是生命之一类,具有生命的共性,也是一种这样的中心式联系形式类存在。人类生命形式第一层次上也概括生命体、生命其他联系因素、生命体与其他联系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作用三个方面。人类生命体与生命其他联系因素之间也一直处于相互影响制约作用过程中,其过程中也要呈现出包括关于生命形式持续稳定性情况的各种状况状态,这就是人类生态。

03

生态文明是遵从生命规律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外在层面表现为对生命及人生命理想状态的追求。

从生命学的角度讲,生态指生命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种状况状态,这些状况状态我们可以从生命体与其他联系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作用过程即生命过程中在生命体等方面直接观察得到。相对于生命体内在的状态状况等,这属于生命的外在层面的状况状态。

生物学角度解释的生态就是指生物的生存状态,其实这也是我们能从生命体等方面直接观察得到的生命外在层面状况状态。说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等也属于能被我们从人生命体、其他生命体等方面直接观察得到的外在层面生命状况状态

生命及人生命外在层面状况状态由生命内在各方面的状况状态所决定。

生命及人生命内在,从生命第一层次上说,就是生命第一层次三方面各自所概括在自己形式内的各方面内容,包括生命体方面、生命其他联系因素方面、生命体与生命其他联系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作用方面概括在自己形式内的各方面内容。生命及人生命内在方面的状况状态,就是生命第一层次三方面各自所概括在自己形式内的各方面内容各自在生命过程中所具有的状况状态,且正是生命内在这些方面的状况状态影响与决定着生命外在层面上的哪些能够被我们直接观察到状况状态,或者说生命外在层面上的哪些能够被我们直接观察到状况状态正是生命内在这些方面的状况状态在生命过程中的外显。

遵从生命内在规律是生态文明的深层次特征与诉求。

生命外在层面的所有状况状态被生命第一层次三方面内在状况状态影响与决定,生命内在第一层次三方面各自状况状态又是被其各自内在更深层次状况状态所影响与决定,直至生命各层次最基本构成元素基本结构。这样,我们只有努力去认识与把握遵从生命内在从第一层次到最基本构成元素基本结构方面的属性,遵从生命内在从第一层次到最基本构成元素基本结构方面的运动变化规律,才能获得我们所希望的那些外在层面的生命过程及生命状况状态。

所以,生态文明从生命学角度看,关于生态文明社会形态特征的理解与把握需要我们去理解与把握生命及人生命的属性与规律,关于生态文明目标的追求需要我们去遵从生命及人生命的属性与规律。或者这么说吧:作为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生态文明,在人类认识方面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充分认识、理解与把握生命及人生命,充分认识、理解与把握生命及人生命规律是生态文明在认识方面的显著特征;作为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生态文明,在人类智慧活动方面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相信和依靠生命规律、遵从生命规律是生态文明在实践方面的显著特征。

这样去解读生态文明,相比于只是对人类生命理想过程状态的描述自然要深厚得多,并且能够与不在认识生命规律遵从生命规律基础上的和谐共生状态相区别。

04

从生命学角度解读生态文明中几个重要问题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孕育出来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雏形,有太多需要理解与说明的地方。关于生态文明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生物学立场的解读已有不少。本文欲在前面关于生态文明的生命学角度的初步解读的基础上,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一点初浅的看法。

1 境问题其实属于人类生命学范畴

从人类生命学的角度看,环境问题,其实是人类生命体与生命其他联系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作用问题。

在生物学角度看来,所谓环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但在生命学角度看来,人生命是一种联系形式的存在,第一层次上概括着生命体、生命其他联系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三个方面。生物学视角下的人,就是生命学视角下人生命体部分,生物学视角下的自然,就是生命学视角下人类生命形式上的生命其他联系因素。生物学视角下的环境问题是个二元世界。人生命体是单独的一元,自然或者环境因素则是另一个元。在生命学视角下,人生命体与生命其他联系因素统一与人生命形式中,那些与人生命体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其实不是生命之外的东西,而是我们人生命的一部分,所谓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是人生命本体与生命其他联系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作用状态。此乃一元世界是也。这还真是从认识的深层次上对二元的消解,对一元的确立。

由此看来,生态文明倡导与追求所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实是对人生命自身内在规律的合符与遵从,是在倡导与追求人生命本体与生命其他联系因素之间的和谐。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与处理所谓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追求所谓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加入我们理性而持久的力量,绝对有利于解决我们眼前的所谓环境问题。

2  从人生命交互性属性看自我与他人及自群与他群关系

生态文明集中指向人类自己生命的状况状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文明形态,是关于人类社会一种独具自己特征的过程状态,是关于人类生命的状况状态方面的事情。生态文明中的生态,集中指向我们人类自己生命的状况状态。在这一点上,目前所有关于生态文明内涵的解读都是一致的。

从生物学角度讲,生态文明既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并且更主要的是追求人与人及群与群之间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从人类生命学的角度看,人与人及群与群之间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就是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及自群生命与他群生命之间在生命过程中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生态文明主张与追求人与人及群与群之间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可来源于经验总结,也可以从人生命的交互性属性方面去理解与把握。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选择,在今天是全人类的共识。亦即人与人及群与群之间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是历史的选择,是全人类的共识。怎么理解人类社会这样的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呢?怎么为全人类这样的共识提供支持依据呢?

目前人们主要从经验总结角度来加以说明。如赵可金教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一文中是这样去说明的:【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华文明的伦理有着内在的一致性,都是强调整体思维和天下情怀。其蕴含着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回答了中国与世界相处的基本价值原则,为全球治理烙上鲜明的中国风格,提供了可行性的中国方案。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主要特征是崇德尚义、重礼尊乐,强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追求“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已经成为中国人开展对外交往的一些基本规则,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奉行“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

意即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和平、和睦、和谐,奉行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因而中华文明得以延绵几千年,说明生态文明之关于主张与追求人与人及群与群之间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是经验总结。

如果从人类生命学角度去解读生态文明,我们还可以从人生命的交互性属性方面去理解与把握生态文明之关于主张与追求人与人及群与群之间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从生命学角度讲,人生命这种联系形式存在具有交互性属性。即:一、人生命形式及过程自为生命又互为他人生命形式上的其他联系因素。站在自我及自群生命的角度看,自我及自群生命体是生命形式上的生命中心因素,他人及他群则是自我及自群生命形式上的生命其他联系因素。反之亦然。二、人生命其他联系因素具有既是自我同时也是他人生命其他联系因素的交互情况。

因为具有这样的交互性属性,因为自我自群是他人他群生命形式上的一部分反之亦然,以及人生命其他联系因素具有既是自我同时也是他人生命其他联系因素的交互情况,自我自群的生命过程生命状况状态或他人他群的生命过程生命状况状态并不相互独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我自群的生命过程生命状况状态与他人他群的生命过程生命状况状态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作用。这样,追求和谐共生共同发展,于己与他都有利。损他人他群就是在损自身生命形式上的生命其他联系因素,于己与他都有害无利。

由此看来,生态文明倡导与追求人与人及群与群之间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不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应该如此,而且这是对人类生命自身内在属性内在规定性的合符与遵从。

3  生命学对人的发展的理解与把握

追求发展变化,属于包括生态文明形态的人类所有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所倡导与追求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征:将对发展的追求根植于对发展的本质意义的具有生态文明水平特征的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之上。生态文明强调发展以人为本,把人类的生存作为根本。从人类生命学角度理解,人的生存、生活即人生命过程状态。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所倡导所追求的发展,根本在于人类生命过程生命状态方面的发展。

发展是一种变化,但不是所有变化都叫发展。人生命过程状态方面什么样的变化才配被我们称为发展呢?

从人类生命学角度讲,人类生命形式上的生命体与生命其他联系因素之间总是处于相互影响制约作用过程状态,人生命形式上的各方面各层次因素机制的各种属性状况在这样的相互影响制约作用过程中时时都在发生着变化。其中有一种状况是关于人生命形式的持续稳定性方面的状况,可称为人生命质量状况;这种状况有朝着利于人类生命形式的持续稳定性方向的变化和朝着不利于的方向的变化两种变化。我们将人生命形式上各方面各层次因素机制在生命过程中关于人生命形式的持续稳定性方面的状况具有前一种倾向的变化称为人的发展,称具有后一种倾向的变化为人的衰退。

人生命在第一层次上包括了生命体、生命其他联系因素、生命体与生命其他联系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作用三个方面,这里的人的发展,其实涵盖了我们以往从生物学角度所理解的关于人生命体方面的这种变化、关于环境因素方面的这种变化、关于人生命体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作用过程方面的这种变化,或者说,涵盖了我们以往从生物学角度所理解的关于人、自然、社会是个方面的变化。

我们理解把握与追求生态文明,理解把握与追求人类生命过程生命状态方面的发展,就是要努力去理解与把握人生命在第一层次上三方面所涵盖的生命体、生命其他联系因素、生命体与生命其他联系因素的属性及其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作用,并根据这些属性特征过程特征去促进人生命形式上的各方面各层次因素机制及其生命过程朝着利于人类生命形式的持续稳定性方向的变化,实现生态文明所倡导与追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前线网——《前线》. 2017年08月18日

实习编辑:姚雨萱

(0)

相关推荐

  • 如果说地球是拥有生命的,那么这种假设也的确合情合理

    类比,是人类认识和了解世界的一种有力手段.我们习惯于将一种复杂而不熟悉的事物类比为另外一种已经有足够了解的事物,通过它们之间近似的特征,我们就可以揭开我们对未知的疑团.很多人可能都会这样的幻想,地球实 ...

  • 资兴市东坪乡||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

    文|图    何优秀    位于资兴市东南部并与汝城相邻的东坪乡,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湘.粤.赣三省交汇处.从汝城出发,经过暖水镇将军桥.蒋家,然后沿着电站方向前行.新修的环山公路,青山怀抱,车子 ...

  • 生态文明,呼唤一种怎样的教育?

    推文第1673天编者按本文发言内容,整理自樊老师在第五届中国有机大会"有机教育"分论坛的视频分享.樊老师参考了17篇文献,用来论证"现代教育"和"生态 ...

  • 生态文明论坛应更好地展示它的成果

    到如今,贵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已经经历了十年,大论坛开了九次,还有一次小论坛.今天的大论坛已经开了闭幕式,但各分论坛的活动并没有结束,比如师大的论坛.黄果树的论坛.梵净山的论坛.我发现,论坛在轰轰烈烈中 ...

  • 在生态文明试验区背景下的脱贫致富思考

    贵州,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省,山地和丘陵占据了贵州92.5%的国土面积. 贵州,中国西南喀斯特分布中心,喀斯特地貌占据了贵州73%的国土面积. 就凭以上两项地质背景,就足以看出贵州地形复杂,生态脆弱 ...

  • 贫困不是生态文明

    贵州,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省,山地和丘陵占据了贵州92.5%的国土面积:贵州,中国西南喀斯特分布中心,喀斯特地貌占据了贵州73%的国土面积.就凭以上两项地质背景,就足以看出贵州地形复杂,生态脆弱,土 ...

  • 【生态文明学人故事】致力生态哲学探索,开创发展伦理研究 ——吉林大学刘福森教授

    【生态文明学人故事】致力生态哲学探索,开创发展伦理研究 ——吉林大学刘福森教授

  • 民勤:生态文明之路的实践探索与时代启示

    民勤,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是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中的一块绿洲.曾几何时,生态恶劣. 今天,这片沃土重现盎然生机:碧波荡漾的青土湖.芦苇丛生的黄案滩.梭梭林立的老虎口.水鸟翔集的红崖 ...

  • 热点预测02 | 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押题预测及答题模板【详解】

    历史园地 中学历史教学第一公号 220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热点预测01 | 社会基层治理--押题预测及答题模板[详解] 文字太多,排版不便 高清图片可放大,复制可直接打印

  • 【原创】生态文明呼唤后现代农业

    生态文明是建立在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基础之上的文明.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否定,对农业文明的否定之否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要在认真辨别基础上,主要地纠正工业文明的不当思想意识与行为,包括那些正在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