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症赋》针灸对穴临床运用举例

《百症赋》针灸对穴临床运用举例

《百症赋》首载于明·高武之《针灸聚英》,杨继洲引入于《针灸大成》,吴崑之《针灸六集》亦见有转载。赋中阐述了临床上常见之病候,从头面五官、颈项、躯干、四肢全身、自上而下顺序编写,共96证的针灸治疗。列93方,用穴156个,其中对穴处方76条,是临床针灸对穴运用的典范。点击查看👉《百症赋》其用穴精疏,效专力宏,笔者在临床屡验屡效,举隅如下:


一、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

患者许某某,女,32岁,1992年6月18日初诊。主诉:右耳突发性耳聋一周、患者于1周前从兰州乘飞机回广州时,突发右耳耳聋,曾服中药治疗未效,遂到我科诊治,症见右耳聋、并在夜间见有轰轰样耳鸣,余未见其它不适。体查:音又试验:任内氏试验:右BC>右AC,韦伯氏试验:偏右。舌偏红薄黄苔,脉弦。诊断:突发性耳聋(少阳经闭阻)。治疗:取穴:听会右,翳风右。两穴均张口取穴,刺1.5~~2寸。针刺听会穴时,患者自觉耳中有“雷鸣响声”的感觉。两穴电针20分钟后出针,患者告之右耳听力已明显好转。当晚患者自觉患耳内疼痛难忍,持续1~2小时,次日起床时,右耳听力如常。为巩固疗效,再守上法治疗两次。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体会:翳风,为手少阳经腧穴,穴在耳后凹陷中,听会为足少阳经腧穴,穴在耳前凹陷中。两穴均有疏风通络,开窍益聪之功,为手、足少阳经经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之“入”及“出”部位。两穴任用,同经相应同气相求,前后夹击,直达病所,使闭阻之少阳经之气机得以通畅,耳窍开启。对突发性耳聋有特殊的疗效。


二、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三里

患者苏某某,男,55岁,1994年12月14日初诊。主诉:双手麻痹1年,加重1周,伴双手乏力,手背肿痛,手指屈伸不利,并时有头晕,心悸等不适。体查双手手套样浅感觉减退,舌淡胖边齿印,苔薄白,脉沉紧。诊断:痹证(气血不足)。治疗:取穴:少海双、手三里双。两穴均用温针疗法。术毕,八邪放血。二诊:手麻及手背肿痛明显减轻,手指屈伸活动明显进步,但仍觉乏力。效不更方,继续治疗3次,麻、肿痛消失,手渐觉有力。继续温针少海、手三里六次,双手如常,遂告临床治愈。

体会:少海为手少阴经腧穴,穴位肘处凹陷似海,是本经脉气所入之合穴、故名少海,有疏经通络,养心安神之功。手三里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里”有居之意,穴距肘髎3寸,故名手三里。本穴有疏通经络,消肿止痛,和胃利肠之效。二穴合用,一阴一阳,相辅相成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之功益彰。在临床上,对上肢顽麻,痹痛及震颤,痉挛等均有较好临床效果。



三、至阴、屋翳,疗瘙痒效佳

患者苏某某,女,45岁,1993年11月13日初诊。主诉:全身瘙痒反复发作5年,加重2月。均以每年秋后发作严重,至夏天则稍有缓解。发作严重时,痒痛难忍,以致每日睡前均要搔抓局部至出血后稍舒方可入睡。曾经中西医治疗无效,经介绍到我科诊治。症见全身痒痛,伴有口干,便秘等不适。体查:四肢,躯干部均见散在小丘疹,抓痕,舌红、苔薄黄、脉略数,诊断:痒疹(阳明经热)。治疗:初诊取曲池配血海治疗未效。二诊时改用至阴双、屋翳双,针用手法,针毕,瘙痒即觉减轻,当晚不用搔抓已能安然入睡,共治疗10次,诸症皆除,遂告临床治愈。

体会:屋翳,为足阳明经腧穴,穴在胸部,瘙痒症患者,多在此穴有压痛点,因此取穴时,先在穴位局部轻压,在其过敏点上向外斜刺0.5~0.8寸,此穴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肺脏。该穴有清泄阳明之热,有祛风止痒之功,并有下气平喘之效。至阴为足太阳经井穴,“病在脏者,取之井”(《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太阳主一身之表,故至阴穴除有矫正胎位,清头明目之效外,还有疏风止痒之功,又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太阳为多血之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合而用之,养血祛风止痒之功益彰。临床上,对皮肤瘙痒症及寻麻疹等均有较佳效果。



四、月潮违限,天枢、水泉细详

患者梁某某,女,36岁,1989年9月18日初诊。主诉:月经后期1年,每次月经来潮延后2周至1月不等,来潮时伴有少腹隐痛及腰背酸痛等不适,末次月经为7月30日,量少,色淡红,质清,现伴有头晕,心悸,失眠等不适,舌淡、苔白、脉细。诊断:月经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现伴有头晕,心悸,失眠等不适,舌淡、苔白、脉细。诊断:月经后期(血虚)。取穴:天枢双、水泉双,天枢温针,水泉穴行补法,共治疗2次,月经即来潮。嘱每次月经来潮一周再来治疗,共3个周期均能按期来潮,随访2年,未见复发。

体会:天枢为足阳明胃经腧穴,穴在脐旁2寸。《素问·六微旨大论》谓:“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中,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以谓也”。本穴居天地二气之间,为人气所从,通于中焦,为天地之气升降出入之枢纽,故名天枢。本穴具有疏调大肠,调中和胃,养血通经之功。水泉,为足少阴肾经之郄穴。能补肝肾,理胞宫,利头目。《针灸聚英》谓“主䀮䀮不能远视,女子月事不来,来即心下多闷痛,阴挺出,小便淋沥,腹中痛”。两穴同用,一阴一阳,一调一补,相得益彰,对月经后期,闭经及带下诸症及男子遗精、阳萎、前列腺病等均有一定疗效。

👇点击查看👇

《针灸聚英·百症赋》

(0)

相关推荐

  • 重阳,敬老孝老,尽早赶早!

    "人生数十载,弹指一瞬间,岁月催人老,时间不待人."我们经常听到老人们如是说,随着年岁的增长,以往身体力行的事情,再也不能赴行,精.气.神再也不似年壮时,身体不是这儿就是那儿会出现 ...

  • 针灸操作流程

    针灸操作流程

  • 针灸常用腧穴——太冲

    非主流针灸 传承针灸 学习交流 扫描关注 [穴名释义] 太冲穴出自<黄帝内经·灵枢>:"提步抬足,首当其冲,为要冲之穴,穴处脉气充盛,故名."属足厥阴肝经输穴. [定位 ...

  • 针灸歌赋丨今天一起吟诵这首《百症赋》

    导读 <百症赋>,著名的针灸歌赋之一,出自明代高武<针灸聚英>一书.本赋将古人的针灸临床经验用歌赋的形式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文字虽少,但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近百种病症的配 ...

  • 针灸大成·卷二·百症赋(聚英)

    百症俞穴,再三用心.顖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 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 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 ...

  • 郭海涛:针灸百症赋注解《聚英》(四)

    无论您远走何方 导读 针灸百症赋注解,系列连载每天更新,以下为第四篇. 针灸百症赋注解<聚英> (四) 承淡安注解 郭海涛再注 目眩兮,支正.飞扬:目黄兮,阳纲.胆俞: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 ...

  • 建议收藏:针灸百症赋注解汇总(下)

    无论您远走何方 针灸百症赋注解<聚英> 承淡安注解 郭海涛再注 04 精神症状 梦魇不安,厉兑相谐于隐白. 承氏: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厉兑.隐白殆泄胃经之热,以安其胃也. 海涛:梦魇不安 ...

  • 建议收藏:针灸百症赋注解汇总(上)

    无论您远走何方 针灸百症赋注解<聚英>上 承淡安注解 郭海涛再注 01 百症俞穴,再三用心. 承氏:昔贤谓穴之在于背后者名俞穴.俞者,注也,输也:言经络之气,输注于此也.故人身之穴,皆得名 ...

  • 郭海涛:针灸百症赋注解《聚英》(总结)

    无论您远走何方 导读 针灸百症赋注解,系列连载每天更新,以下为百症赋总结. 针灸百症赋注解<聚英> (总结) 承淡安注解 郭海涛再注 夫医乃人之司命,非志立而莫为,针乃理之渊微,须至人之指 ...

  • 黄贵生老师谈《百症赋》的传承——耳门穴的临床运用

    灵枢一脉,千年传承,古典巨灵 黄贵生老师--古派巨灵针灸传承人: 古人临床实践,对穴位的感悟的经验,各有自己的看法.散落在歌赋和各种文章中,还有绝大部分是口耳相传,不为人知.这些歌赋不是花上十几二十年 ...

  • 针灸配穴临床运用心得|李丹

    [本文导读] 针灸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临床疗法,是中国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的精髓,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数千年来针灸逐渐发展成为专门学科,其理论研究和临 ...

  • 皮肤瘙痒症的针灸取穴方法

    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肤瘙痒.治疗原则以清热凉血祛风为主. 主穴 大椎,血海,风门,心俞,风池,足三里 配穴: 阴部瘙痒加会阴,阴廉,曲骨. 上肢瘙痒加肩髃,曲池 下肢瘙痒加三阴交 治疗:中度刺激,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