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东长治路505号原雷士德工学院

原雷士德工学院位于商丘路的东长治路505号。

雷士德工学院建筑由德和洋行鲍斯惠尔(E. F. Bothwell)设计,占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9900平方米。主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呈“Y”字形,形似一展开双翼的飞机。入口有一排尖劵门廊,中央为五层,两侧降为四层与三层,呈阶梯状。该建筑为英国哥特式与装饰艺术派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东长治路505号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东长治路505号是根据雷士德遗嘱在上海建立一所医工学院,1934年雷士德工学院在虹口(今长治路505号海员医院)建成开学。次年,雷士德医学院(今北京西路1314——1320号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落成开学。雷士德工学院主建筑的平面与立面酷似一架展翅迎风的战斗机,而飞行的方向为正东北方,这确实是一个大胆明确的设想。而建筑的细部及窗架多以天平、角尺、齿轮、圆规、烧杯等科学仪器与机械图案作装饰,显示这是一所工学院,堪称上海众多建筑中建筑形态与用度结合得最好的建筑。从雷士德基金会开始工作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几年里,基金会投资兴建了仁济医院新楼,所以仁济医院一度被叫作“雷士德医院”。投资在虹桥路兴建的上海聋哑学校,成为中国规模最大、设施精良的残疾人学校。


     亨利·雷士德(HenryLester,1840-1926)在上海,度过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并且于1926年在上海去世。亨利·雷士德1840年出生于英国的南安普顿,弟兄四人,他是老么。他在一所大学攻读建筑学,获学士学位后返回家乡。不幸的是,他的三个哥哥都患上了一种不知名的病而先后去世,在他的心灵中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无限的恐惧。一位医生指点他——离开家乡,离开英国,离得越远越好。于是,雷士德带着无限的遗憾和惆怅,于  1867年与他的另一位同胞马立师搭乘一条货轮来到上海。

上海开埠之初,进入上海的侨民主要为传教士、商人、外交人员,总数只不过百余人,其中极少专业的或职业的建筑师或工程师。雷士德成为进入上海最早的建筑师之一。


     雷士德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但根据他的遗嘱,学校不设宗教课程与教育,不使用其他学校教材,以教师的讲稿为教材,规定以华人子弟为主要学生,并适当接纳除英、美、法三国以外的其他国籍学生。雷士德工学院于1934年开学,1944年停办,培养出一大批有实践经验的人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全部沦陷,1942年12月,雷士德工学院被日本同文书院强行接管,改名叫东亚工业学院,日军宪兵队驻扎过这里。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停办。胜利后,国民党海军接管,后被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使用。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上海航务学院。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航务学院迁并大连海运学院,这里一直是上海海员医院。


    大楼主楼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外墙的底层勒脚石砌,上部贴的是浅色的面砖。底层前边有一排尖券门的外廊,上边是阳台。而至五层贯有券形装饰框。大楼的外观是英国哥特式与装饰艺术派结合。大楼前面有座庭园,内有亭台、喷水池和假山,楼后是大礼堂。

我的更多文章:
(0)

相关推荐

  • #老寿读图#第61集雷士德工学院

    老寿读图,听听老寿怎么说? 在上海有很多是曾经教会办的学校.医院,我们现在能够客观的理解早年传教士和教会在传教的过程中给处于封建愚昧的旧中国带来了科学知识的传授. 雷士德工学院(英译:The Lest ...

  • 伍江/李天纲:上海百年建筑能阅读出几种图谱?

    10月3日,思南读书会338期,<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新书分享会现场嘉宾 你可知道,在19世纪末,上海是世界上拥有8层楼以上建筑最多的城市之一,仅排名在纽约和芝加哥之后:20世纪二十年 ...

  • 中视文旅&国学频道【写生】第二期《爱上北外滩》名家写生创作活动圆满成功

    2021年3月23日至25日,为了充分展示虹口北外滩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形象宣介,由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与国学频道上海中心以及中视文旅艺术研究院联合打造的第二期<爱上北外滩>名家写生.创 ...

  • 东长治路505号原雷士德工学院

    原雷士德工学院位于商丘路的东长治路505号. 雷士德工学院建筑由德和洋行鲍斯惠尔(E. F. Bothwell)设计,占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9900平方米.主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呈&qu ...

  • (17)东大名路378号原耶松船厂

    原耶松船厂是英商在中国设立的船舶修造厂.1865年在上海成立.开始时是租用上海与浦东两船坞公司的设备并加以修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扩充规模,改良设备,增强修造船舶的能力.1892年改组成股份有限公司. ...

  • (11)北京西路1320号原雷士德医学研究院

    原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1320号,雷士德医学研究院.1932年建立,以建筑师.英商亨利·雷士德的遗产建造并命名.首任院长安尔(H·G·EARLE).经费来源于雷士德基金会. 设生理部,包括营养.生化 ...

  • 东大名路378号原耶松船厂

    原耶松船厂是英商在中国设立的船舶修造厂.1865年在上海成立.开始时是租用上海与浦东两船坞公司的设备并加以修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扩充规模,改良设备,增强修造船舶的能力.1892年改组成股份有限公司. ...

  • 东大名路817号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东大名路817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坐北朝南,白墙玉阶,这栋颇具东南亚寺庙风格的建筑,始建于1915年.采用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占地960平方米,恢弘庞大. 建筑通体呈灰白色,稳健而有气势.楼高五层, ...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香港路59号原上海银行公会大楼

    香港路59号原上海银行公会大楼,始建于1925年,由中国建筑师过养默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古典主义风格,前部有三层,中间五层,后部七层,正中为五开间科林斯式立柱构成的柱廊,柱高两层,挑檐上部有三层,三 ...

  • (35)绍兴路5号原朱季琳住宅

    绍兴路5号上海版权局,1949年以前,房子的主人是南市华商电气公司老板朱季琳,是洋派人物,信天主教,而且要求全家人都入教.十几个子女中,有的从小就被送到法国教会学校里读书,回沪后在上海天主教会任职.他 ...

  • (35)虎丘路20号原亚洲文会

    博物院大楼原为亚洲文会(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公和洋行设计,砖木结构,1933年竣工.装饰艺术派风格.立面竖向构图,底层石砌墙面,以上各层用青砖砌清水墙.入口券门.八卦窗.2层栏杆.压顶等为中 ...

  • (17)东余杭路211弄春阳里

    东余杭路211弄春阳里位于溧阳路与梧州路之间的东余杭路周家嘴路.中共"托洛茨基派"在春阳里遭逢了一场灭顶之灾. 东余杭路春阳里 东余杭路211弄春阳里地址里弄式样建造年份 结构 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