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彬:清明节忆母亲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清明节忆母亲

作者 | 谢永彬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我的母亲原姓罗名桂东,一九二四年出生于离湖南衡阳市南几十里,观音桥车站南数里处,铁路西的雅田村一户贫苦家庭。父亲罗道祜,母亲姓资名国香,母亲还有两个叔叔,大叔罗道福,满叔(小叔)罗道昌,母亲姐弟四人,大弟弟罗铨家,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由于家境贫寒,母亲几岁时,小小年纪就跟随叔父帮助放鸭。风里来雨里去,受尽了苦难。十一、二岁给地主家放牛,一次在山坡上放牛时,两头水牛无故抵起架来。两头犍硕的大水牛,瞪着铃铛大血红的眼晴,四只弯弯的牛角纠缠一起,四蹄立蹬,吭吃吭吃喘着粗气,互不相让地斗了起来。母亲瘦小的身材,拿着放牛的小竹条,拚命抽打着争斗正酣的水牛。突然纠缠的牛角松开,一头水牛的牛角一挑,尖锐的牛角刺入母亲的左胳膊,生生的挑掉了母亲胳膊肘上的一块肉,血如泉涌鲜血淋淋。
放牛的小伙伴见状,慌忙跑回村告诉外婆。外婆闻讯,手拿一根洗衣棒槌,赶上山来。一看女儿鲜血淋淋的胳膊,火从心中起、气从胆边生,举起捧槌砸向牛头。
为啥说穷人命苦呢!就这一棒槌惹下了祸根,就这一棒槌竟然把一头犍硕的牛给打死了。
在那个年代,不管你受多重的伤,打死别人的牛就一定要赔偿,家里穷得叮当响,哪里有钱去赔偿别人的别人的牛,债主一天到晚上家讨要牛款,被逼的一家人走头无路。
这时,外婆年轻时姓蒋的闺蜜,从郴州回来。(此闺蜜嫁给一位衡阳老乡,在郴州做钉鞋生意。因她不能生养她身边无孩,此次回乡,也就是后来的郴州外婆,准备收养一小孩。)闻讯赶来,见母亲长得聪明伶俐,有意收养母亲为螟蛉义女。经商议由她出资偿还别人家牛钱,母亲被她收为义女。在这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外婆忍痛把母亲送给了蒋姓外婆,经商议约法三章,从今往后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不能与原家庭有任何往来。
(为此,母亲数十年未回过衡阳老家,直至九十年代,由我送母亲才回过一次湖南老家。)
郴州的外婆叫蒋前贵,白白胖胖的,很富态为人和善。郴州外公姓周名子清,瘦高个,严厉不苟言笑。与家乡前妻离婚后,到郴州做钉鞋(泥屐)生意。周姓外公与前妻离婚,与前妻育有一女,又就是我的大姨周扬玉。母亲跟随蒋外婆到郴州周家,改姓周叫周国东。因蒋外婆不生育,周家又收养一义子,名周扬建。就这样组建了一家五口四姓的家庭,一家人倒也和睦相处。
周外公的钉鞋铺还收有几名小学徒,母亲帮助蒋外婆洗衣做饭,打理家务。杨玉姨妈上学读书,聪明的母亲闲暇时,也跟随姨妈学习,认识了不少字。跟随外公外婆到戏院看戏,慢慢地也会学唱几段京剧。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进扰到郴州。在郴州地区周边农村,大肆烧杀抢掠,民不聊生。日军在农村宰杀了大量的水牛。剥离的水牛皮丢弃的到处都是,水牛皮是制作皮鞋、钉鞋的主要原材料。大人们都怕被日本军人发现,被抓壮丁和被枪杀。母亲当年才十几岁,她女扮男装,带领几个小学徒冒着生命危险,到乡下捡拾日军丢弃的水牛皮,回来再制成皮革做钉鞋,大大地节省了制鞋成本。母亲冒死用生命换来的财富,为家庭日后在郴州繁华街区的西大街购置两间一进五的店铺,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条街道上母亲和我,在这里渡过了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岁月,对面的老房已于2000年拆除。但它却永远留在了我们一生难以忘却的记忆里。
在这种特殊的家庭背景下, 蒋外婆视母亲如己出,也为自己日后养老做打算。所以在郴州铁路工作的父亲迎娶母亲时,外婆的唯一要求就是,我们一家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不能回河南老家。
1944年6月,侵华日军攻打衡阳,为躲避战乱,外公罗道祜带领外婆和两个年幼的舅舅和姨妈,从衡阳沿着铁路线步行数十天,投奔到郴州铁路枕木厂的小外公罗道昌,和拉板车谋生的二外公罗道富。然而,他们那微薄的工资,不足以维持这七口之家。接踵而来郴州暴发了一场瘟疫,导致外公外婆小舅小姨和小外公,一家五口身染瘟疫而亡,病亡后均葬于郴州旧时的飞机坪附近,现如今屍骨无存。
全家仅存小外公罗道富和大舅罗铨家,小外公解放后在郴州市搬运站工作,舅舅解放后参加了解放军,在部队测绘大队工作,后转业到衡阳湘衡盐矿工作,均生活美满幸福。

  2020年10在衡阳,倾听舅舅罗铨家诉说苦难家史

姨妈周杨玉(右站立者),解放初期在郴州市临武县财会培训班时照片,  解放后在郴州市商业局工作。姨父苏毅山东籍南下干部,曾任郴州市党校校长、郴州地委专员职务。文革时期被误认为同名叛徒进牛棚,经审查后有误,育有四女一男。
解放后的一九五O年,一家人跟随父亲的工作调动,来到了邓家塘車站安家,这一年二弟永良出生了。母亲由于识字又有能力,被推选为铁路家属妇联主席。建国初这一时期,是政治运动的高潮期。清匪反霸,抗美援朝,中苏友好,三反五反运动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母亲作为铁路家属的妇女干部,没日没夜地投身于这一系列社会政治活动中。这时奶奶也从河南老家来到南方,为母亲解脱了家庭后顾之忧。当年区政府设在离邓家塘几里地的双湾洞村,母亲经常和邓家塘的农会干部,深夜步行到两湾洞区政府开会,汇报工作和接受任务。
母亲充分利用她的聪明才智,组织铁路家属秧歌队、腰鼓队,参与社会的政治运动和宣传活动。我小小年纪也在母亲的带领下,扭秧歌、打腰鼓、演唱革命歌曲,小时候胖乎乎的我,也深受大家的喜爱和欢喜。
母亲从小没上过学,跟着姨妈学习认识一些字。可是她的艺术天赋极高,能识简谱还会吹口琴唱京戏。她教我从小就学会唱歌谱、吹口琴、让我学绘画。我一生的艺术爱好,也得益于母亲的教育和熏陶,让我一生受益匪浅,感谢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培养。
  当年母亲经常去开会的邓家塘两湾洞村
一九五三年,父亲又调到湖南省的最南端的白石渡车站,任调车员工作。白石渡是隶属宜章县的一个镇,由于京广铁路经过此地,阳煤山的煤、钨矿、木材等物质,都要经白石渡车站发运,所以白石渡车站是个繁忙的货运中心。
母亲是个为人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所以到白石渡车站后,又被委派为白石渡铁路家属的妇联主任。由于镇政府就设在本地,上传下达工作就省力得多了。
在白石渡居住的几年,三弟永群和妹妹永苏也相继出生。一家七口人,仅靠父亲一人每月四十多块钱的工资,生活经常捉襟见肘。为了补贴家用,母亲在父亲的帮助下在住房的屋后,开垦了一亩多荒地种植些蔬菜和土豆。也正是这片菜园地,在五八年后的三年自然灾害中,用"瓜菜代″补充了粮食的短缺,让家庭挺过了难关。
母亲还承包了车站后的厕所冲洗工作。为了给父亲购买一只上班送饭的饭盒,生了妹妹刚满月,就到一公里外的白沙河,站在冰冷河水里淘河沙挣钱。为此多年后,母亲落下了哮喘病。母亲用辛勤的劳动,帮助父亲维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开支。
这就是五十年代白石渡车站的铁路家属房,这间就是当年我们七口人居住的房间。
当年,铁路设有本系统的铁路医院,方便铁路职工家属的免费就医。但这些铁路医院一般都设置在,有城镇的中等站和大站的所在地。铁路职工家属就医乘车都有专用的就医免费,但是职工家属怀孕生产时,就显得十分不便,特别是遇到难产时,造成母婴双亡的事故事有发生。
一九五八年,广州铁路局决定,招收一批有文化的铁路职工家属,在韶关铁路医院举办,一期三个月的接生员培训班。母亲通过刻苦的学习,通过了结业考试,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拿到了结业证书。
  母亲当年结业证上的照片
  当年韶关铁路医院配发的母亲使用过的绿铁皮的接生箱
虽然时隔63年, 我惊喜地发现在绿铁皮接生箱侧面上"韶关铁路医院"、"接生箱"、"第22號"的红色字迹仍清淅可见,箱内仍遗存有缕缕的来苏尔的气味。
母亲自从接生员培训班结业,第一天背上这只绿色铁皮接生箱起。数十年来,无论是在南方的铁路家属房,还是回乡后周边农村简陋的农舍内。只要接到待产妇家的求助,无论是夏日炎炎风雨交加道路泥泞,冬季的风雪交加飞雪漫舞。即使深夜黎明,只要接到产妇家求助的消息,就犹如一名听到冲锋号角的战士,背起她那绿色的接生箱,奔赴产妇家助产。
数十年来,她用那双略显粗糙而又灵巧的双手,迎接了数以千记初临人世的婴儿。每当她手捧着"呱呱″啼哭的新生儿,她那疲惫的脸庞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难能可贵的是母亲回乡后,由于年轻时在南方落下的病疾,每到冬季就犯"咵跨"咳嗽的哮喘病,她仍不管体弱有病和家人的劝阻坚持出行接产,每次出行都让家人为她捏一把汗。
母亲的接产技术高超,善于处理情况复杂的难产。六十年代,家住薄地村的大队支书白清富,接连生了几个闺女,好不容易怀了个男孩。生产时难产,母亲忙活了大半夜,婴儿终于产出了。可是婴儿鼻脸乌青,还不会呼吸不会啼哭。一家人大眼瞪小眼万分焦急,认为小孩没救了,一家人用期盼的眼神望着她。
母亲沉着冷静的分析是"假死″,她一手抓着婴儿的两只脚倒提了起来,一手在婴儿的背后不停地拍打,这时时空仿佛凝固了,只有母亲轻轻拍打婴儿后背的"拍拍"声,数分钟后,"哇"一声嘹亮的啼哭声响彻深夜宁静的小屋,新生儿救活了。母亲疲惫的身躯一下瘫坐在椅子上,脸上洋溢着欣慰的微笑。一家人千恩万谢一个个伸出拇指,夸赞母亲真是个"神手送子观音菩萨″。
母亲!你那瘦弱的身躯,这一生曾渡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你用那纤细的双手,又迎接了多少新中国的建设者,你记得吗!母亲!
母亲回河南农村后,由于当铁路家属时就开荒种菜,所以干庄稼就不在话下了。她看见南场沟边,王万合家屋后,有一片空地。就又发扬起在南方的风格,带领我们兄弟几个,把空地用树枝围起来,开出了一片约一分多地的小菜园。种植一些时令蔬菜,这样也节省了家庭开支。
母亲不但学会了干农活,她那双灵巧的双手,还学会了纺花、纳锅拍儿,串锅帽、编席。穿上带大襟的粗布衫,由一个铁路家属转身变成了,浑然一位河南农村的老大妈模样。
母亲这个南方人,适应不了北方冬季寒冷的气候。加之在湖南白石渡,浸在水里淘河沙落下的病根。每逢冬季就犯"咵咵"咳嗽的哮喘病,整个冬季母亲只能围坐在床上。
由于父亲退职返乡的退职金,借给了亲戚朋友讨要不回,家庭生活已极为困难,母亲连吃药的费用也极为困难。
那个年代的农村乡镇封闭落后,那些公社干部、供销社职工,想织件毛衣也没人会。供销社的女营业员姚桂梅,听说母亲是从南方回乡的会织毛衣,立马买了几斤毛线来到我家。然而,看见母亲病恹恹的不停咳嗽的样子,拿着毛线神情有点尴尬犹豫。母亲是个热情乐于助人的人,面带笑容地说:你放这儿吧!我可以帮你织。量了量她的身高胸围,姚桂梅高兴的回去了。
我用竹片给母亲削制了几根竹针,床边放了个火盆,围坐在床上,母亲边咳嗽边织起了毛衣。几天后,当姚桂梅看到编织密实,宽松合身的毛衣,高兴的合不拢嘴,交口称赞:您织得真好!真好看!转脸交给了母亲5块钱,那时的5块钱可是不小的数。母亲说啥也不收:说我只是帮你个忙,可不能收你的钱!姚说:你不容易,这也是你的劳动所得!公社和我们供销社,很多人想穿毛衣,可是没人会织。这下可好了!我回去给他说说,都来让你织毛衣。
从此,母亲会织毛衣传开了,不断地有人买了毛线,送来让母亲给他们织毛衣。那时候织毛衣的收入,也暂时解决了些家庭经济困难。(不好意思,我这个大男孩也跟母亲学会了织毛衣,不过我总是躲起来织,不想让别人笑话。这真不是个大男人干的活,生活所迫出于无奈。)
改革开放后,家庭的经济、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分别成家立了业。父母我们兄弟仨都争着抚养,父亲住我家母亲居二弟处,赡养父母是儿女的天职。母亲看着我们兄弟盖起的座座楼房,一群绕膝欢笑的孙子孙女,那布满苍桑脸上,总是绽放着幸福的笑容。逢年过节大家聚合在一起时,总是指着家庭的几张合影照片,语重心长地说:这几张照片,代表着家庭的变迁。你们要不忘过去的艰辛生活,珍惜来之不易的现在的幸福。可不能再走回头路啊!母亲的谆谆教诲,永远铭记于我们兄妹的心中!
苦心营建的三间房八个月后,被七五年一场洪水冲塌。全家六口人寄居我在学校的一间办公宿舍里。
苦心营建的三间房八个月后,被七五年一场洪水冲塌。全家六口人寄居我在学校的一间办公宿舍里。一年后,在公社和生产大队、生产队的资助和帮助下,在街东北寨内又盖起了三间瓦房,98年我结婚后生儿育女,幸福生活由此起步。
1988年,通过努力我在苗店街第一户,盖起来了十间两层楼房。这年春节全家人在新楼房合影留念,从此全家合力迈上了奔小康的新征程,父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18年春节,全家又一次聚集在二弟永群开办的面粉加工厂内,拍下了这张全家三十多口人的大合影,62年至今全家人口增添五倍之多。
1996年10月的一天,二弟永群告诉我,母亲最近哮喘病发作,连日来几经治疗仍不见好转。我和爱人急忙赶往探视,看见母亲病后极为虚弱的身体,顿感揪心般的痛。急忙招集兄弟、弟妹们商议,找人唤回家往牛庄的妹妹。举全家之力,不分昼夜24小时守护于床前,轮流精心照料母亲。
然而,儿女们百般悉心照料,医生们的精心治疗,仍阻止不了病魔对母亲身体的侵袭,母亲的病情日益加重。眼望母亲日渐消瘦的身躯,百感交流心如刀绞。老人家深知自己生日无几,把我和爱人唤于床前,拉着我俩的手喘息着,语重心长地对爱人说:“春荣啊!当年我跟随永彬他爸,带着全家从湖南回到家乡农村。为的是他奶奶要为这门谢家争口气的愿望。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家境始终不如意。自从你进了我们谢家门,家庭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主要是你的功劳啊!现在你们兄弟三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儿孙满堂,是你帮助我完成了奶奶当年回乡的愿望。给咱这门老谢家争了光添了彩,我也心满意足无憾了,也无愧于我当年带领你们回乡的苦心。这一切都得感谢春荣你啊!你俩是大哥、大嫂,我相信你们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帮助和团结兄妹们。现在我唯一放不下的是你妹妹,她嫁到了乡下,生活也比较贫苦。现在街上条件比较好些,我希望你们能把她一家户口都迁到街上来,在一起你们也能互相照应着,这样我也就无憾了。”
我俩顿时泪流满面,哽咽着对母亲的意愿做出了郑重承诺,这时母亲脸上泛起了欣慰的笑容。
10月16日晚,母亲病情危重,全家大小十数口,心情沉重地聚于母亲床前。街上好心虔诚的基督教众,闻讯趕来言说能颂经,驱逐病魔恢复母亲的生机。此时只要能挽救母亲生命,没有什么我不能应允的。我们一家陪同众人跪于床前祈祷。午夜22时,母亲于一片祈祷声中,安然撒手驾鹤西去。一刹时全家大小泪如泉涌,放声悲痛。母亲一生坎坷,自强不息,为工作、为事业、为家庭,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如今生活变好了,本应让儿女尽孝颐养天年,而子欲养而亲不在,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母亲离世,我们兄弟三人为母亲举办了隆重的葬礼,母亲生前性格善良,和睦邻里,热心助人,在民众中享有极高声誉。治丧数日祭拜者络绎不绝,离世时母亲享年七十二岁。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腔哀思忆亲人。今年是母亲逝世二十五周年,我深情用湖南话呼唤一声"姆妈″!您当年嘱咐我的话我们都做到了,我们早已把妹妹一家都迁到苗店,她们一家生活也很幸福。咱们全家从62年回乡时的七口之家,如今己发展为三十多口人的大家庭。现在您已有八个重孙子、两个重孙女,全家生活幸福美满!
我们这家历经百年,从贫困的种地户发展至今,是 奶奶、母亲、爱人,我家这三位伟大的女性,是她们用双手支撑和改变了这个家。是我家三根顶天立地的擎天柱,值得我们全家永远铭记和怀念。今借回忆母亲这篇文,愿奶奶、妈妈和爱人苗春荣,你们安息吧!我的亲人们!

作者简介

谢永彬,曾在苗店中心学校、苗店镇教办室工作,生于1946年,爱好广泛:弹琴,手工,雕塑,书法,根艺,蛋雕,收藏,尤其鸡蛋上雕刻作画为当地一绝。

往期精选

1、【行走天下】湖南探亲之旅之一   寻梦白石渡
2、【行走天下】湖南探亲之旅 之二  邓家塘车站与两湾洞古村落
3、【行走天下】湖南探亲之旅之三   郴州
4、【行走天下】湖南探亲之旅 之四 衡阳
5、当年的铁脚牛车
6、【红色基因代代传 之一】苗店唐北地下交通站
7、【红色基因代代传 之二】建设中的苗店红军广场
8、【红色基因代代传 之三】苗店红军小学
9、【红色基因代代传 之四】薪火传承,不忘初心---记苗店老革命苗清发的后代们
10、怀念大哥苗文兴
11、【千年古镇话沧桑--苗店历史寻踪】(一) 千年古集市-龙泉镇
12、【千年古镇话沧桑--苗店历史寻踪】(二)汉代三座石桥-三近桥
13、【千年古镇话沧桑--苗店历史寻踪】(三)千年名观一一刘平观
14、品读三哥忆母亲旧作,追思亲人传孝道文化
15、【千年古镇话沧桑-苗店历史寻踪】(六)苗店名字的由来
16、【千年古镇话沧桑--苗店历史寻踪】苗店的石塔禅寺
17、我家几张合影照的故事
18、殇与呼:保护乡村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19、狗年也话狗:回忆我小时候养的一条土狗-“乌嘴”
20、打虎小英雄
21、学习先烈革命优良传统 发扬救死扶伤为民精神-记社旗人民医院观《共产党人刘少奇》后有感
22、社旗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学习先烈革命精神 献出一片诚至爱心
23、【红色基因代代传 之五】  覃甦师长牺牲时的见证者-贺彪
24、难忘我人生中的两次灾难
25、我儿时的游戏
26、一段尘封历史的开启-“胡服”秘过唐北地下交通站
27、社旗国防魂
28、乡村记忆‖  生产队时期的麦收画面,至今仍让我回味
29、乡村记忆‖生产队系列--积肥
30、乡村记忆‖那个时代的农村建房  之一 备料
31、乡村记忆‖那个时代的农村建房  之二 盖草房
32、乡村记忆‖那个时代的农村建房  之三 盖瓦房
33、谢永彬◇那些儿时听过的家乡民谣,你还记得几首?(一)
34、谢永彬◇那些儿时听过的家乡民谣,你还记得几首?(二)
35、谢永彬◇这些乡村谚语你还记得吗

36、谢永彬◇向民间戏曲文化传承者致敬

37、我一个河南人,却难忘当年在湖南外婆家的南方饭菜

38、焦枝铁路大会战- 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39、乡村记忆◇谢永彬‖磨桃秫面

40、乡村记忆◇谢永彬‖蒸桃秫面馍

41、三十元钱的故事

42、飞越时空的六小时-文友助力千里成功找到老同学

43、民间故事‖ "金马驹"的故事

44、民间故事‖ 苗店马河“铜炮潭”的传说

45、岁月如歌 ‖ 转瞬甲子,别梦依稀的韶关铁中(1)

46、岁月如歌 ‖ 转瞬甲子,别梦依稀的韶关铁中(2)

47、岁月如歌 ‖ 转瞬甲子,别梦依稀的韶关铁中(3)

48、岁月如歌 ‖ 转瞬甲子,别梦依稀的韶关铁中(4)

49、岁月如歌‖ 转瞬甲子 别梦依稀的源潭铁中 (1 )

50、岁月如歌‖ 转瞬甲子 别梦依稀的源潭铁中 (2)

51、岁月如歌‖ 转瞬甲子 别梦依稀的源潭铁中 (3)

52、教师节征文57‖ 谢永彬:我的高小班主任李汉群老师

53、托起希望的太阳-记老伴原苗店中心小学校长苗春荣

54、谢永彬:重游南粤旧地 共叙同窗深情 01

55、谢永彬:重游南粤旧地 共叙同窗深情 02

56、谢永彬:重游南粤旧地 共叙同窗深情 03

57、谢永彬:重游南粤旧地 共叙同窗深情 04

58、谢永彬:我所经历的过年那些事 -南方的年

59、谢永彬:我所经历的过年那些事-北方的年

乡土文学《乡土赊旗》(Hometown Sheqi)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梁铜勋  刘永科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0)

相关推荐

  • 巫溪山歌《全家悲》

    男女合唱全家悲 三寸咽喉把气断,一家哭得泪不干 唯有夫妻哭老伴,珠泪滚滚心胆寒 自从夫妻团了圆,相依为命几十年 和和气气度早晚,商商量量治家园 天晴下雨一把伞,风里浪里一条船 刚把儿女事办全,不觉头上 ...

  • 【西散原创】芬妮作品 | 舅舅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我从来没见过大舅流泪,可正月初五那天我 ...

  • 钟正国:​百年母亲(上)

    百年母亲(上) 文/钟正国 母亲89岁时留影 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生于20世纪初的农历己酉年腊月初四,于2004年12月25日快到95岁生日时离开了我们,到2010年1月14日冥寿100岁了. ...

  • 1872年,高尔基丧父后,随母亲寄居到外...

    1872年,高尔基丧父后,随母亲寄居到外婆家,开始了虐心的童年.有一次,高尔基只是染错一块桌布,外公狂叫一声,恶狠狠地一把抓起幼小的高尔基,往凳子上一扔,鲜红的血从高尔基脸上流出来,外公还不解气,狂吼 ...

  • 遥远的追忆 --献给母亲和天下军嫂 | 邓超

    遥远的追忆 --献给母亲和天下军嫂 清明节将至,无比思念10年前逝世的双亲.遂翻出前些年热播的连续剧<父母爱情>连日观看,重温旧剧不能自拔.这部短短44集的连续剧,浓缩了一对军人夫妇走过的 ...

  • 潘梓萌​《我家的春晚》指导老师:王日琴

    我家的春晚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晨曦小学二六班 潘梓萌 从我记事起,就记得我们家年年有春晚.今年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不聚集.虽然少了十多个亲戚一起过年,但春晚还要继续.全家一致推荐我当春晚主持人 ...

  • 稷山 唐娜//“母亲节”里忆母亲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 发刊 ...

  • 绵绵雨中忆母亲||姚志顺

    作者:姚志顺 立夏刚过,这雨下得却如秋雨般缠绵.夜起时蒙胧中感觉下雨,可因睡意正浓懒得下床看个究竟. 早晨醒来,听着滴答雨声,还以为谁家太阳能的水放满了.仔细听来,才知真的是雨,真的下雨了.特别爱听雨 ...

  • 母亲节特刊B版||母亲节忆母亲 文/范洪香(沛县)

    广 州 诗 刊 欢迎阅读 <广州诗刊>作为纯文学刊物,我们旨在弘扬传统,展现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冷暖.我们主要编发优秀的现代诗歌(含今人创作的古体诗词),兼发优秀的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愿您能挚 ...

  • 席丰山 || 忆母亲

    忆母亲 席丰山 母亲节来思母亲 母亲恩情道不尽 自从母亲进了门 母亲为家操碎心 嗷嗷待哺来到世 我就成了母宝贝 身体得病带我看 成绩差了鼓我心 母亲话语铭刻心 勤俭持家不浪费 兄弟姐妹要齐心 与人为善 ...

  • 【诗艺国际】田先奇 | 母亲节里忆母亲

    ▼ 母亲节里忆母亲 作者/田先奇 [作家/诗人风采] [作家/诗人简介] ★ 田先奇,江西省吉水县,高中毕业,一九六一年生. 从小热爱文学,当兵时开始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三百多篇(首),其中<吉水 ...

  • 母亲节忆母亲

    白敬周为母亲的画像(2007年) 转眼间母亲已经去世九年了,今天是母亲节,使我思念起母亲来.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父母从来没有过过生日,所以直至他们离世,我都不知道他们的生日是哪天.但是我们几个孩子的生 ...

  • 杂忆母亲

    我是我妈的儿子,这是不需要证明的,就连警察蜀黍都不可能问这样的问题.可是我母亲自己倒是真的有几分疑惑. 我的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大字不识一个,把她的名字拆散,她都不定能认得出来.她一辈子唯一和文 ...

  • 张旭辉||母亲节忆母亲

    母亲节忆母亲 文/张旭辉 三更梦醒泪湿巾, 寸断肝肠唤母亲. 乳香怀暖思犹切, 唇热音柔情愈深. 三千银丝映日月, 双手老茧付青春. 魂魄一缕随风去, 荐血难报慈母恩! 致敬母亲 文/张旭辉 幸福是- ...

  • 忆母亲

    〓 第 1526 期  〓 文|巩凤军  编辑|王成海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母恩,人间第一深  .母亲总是令我常常忆起的那个人 .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又情不自禁地忆起了母亲,追忆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