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兵法
(朗读者:赵朋)
世人皆知《孙子兵法》,但认真通读并深入思考的非军事研究者,多乎哉?大概不多也。
最近总是围着先秦的“子”们打转,孔子、列子、孙子、韩非子,儒家、道家、兵家、法家……每次想跳出来,每次又欲罢不能:本是些看似形而上的思想,却总能让人读出趣味来——读论语,夫子很有趣;读列子、韩非子,故事很有趣;读孙子,也能让女性、排斥战争的女性,从中感受到兵法的“有趣”。
战争是残酷的,却是难以避免的,古今中外,其贯穿了人类的发展史,国家在战争中更迭,历史在战争中演进。对此,历代讲武论兵者甚众,而孙子堪称其中最杰出者。
孙子名武,春秋末期齐国人,正处于诸侯兼并剧烈、战争频繁的时代。由齐入吴后,他向吴王阖闾进呈兵法十三篇,训女兵、斩宠妃、肃军纪、展才能。阖闾重用孙武为将,率小小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区区兵法十三篇,如何能达到这样的地位,让曹操、李世民等文韬武略之人推崇备至?如何能被世界众国翻译传播,影响深远,成为公认的“兵学圣典”?
《孙子兵法》的价值,在于“早”,它成于二千多年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在于“精”,战前准备、策略运用、作战部署、敌情研判等自成体系,内容精深,逻辑缜密,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更在于“实用”,其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多算胜少算不胜、兵贵胜不贵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致人而不致于人、置之死地而后生等论述,至今仍对现代战争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正如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所言,“孙武的思想有惊人之处——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刚写出来的”。
孙子认为,凡用兵之法,最高明的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外交手段,再次是动用武力,最次是攻城略地,不必打仗却能使敌人降服,这才是高明中的高明。当今世界,国与国的“战争”不仅是军事装备的比拼,更是经济、科技、外交、教育、文化等综合实力的较量,正所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兵法十三篇,单看篇名已然十分有趣,从战略运筹到作战指挥,从战场机变到军事地形,从以火助攻到巧用间谍,处处闪耀着鲜活的谋略,而这种谋略不是小聪明、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孙子兵法》不是就战论战,而是在各种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中探讨作战的要素,如敌我、众寡、攻守、虚实、安危、利害等,既是“诡道”之集结,更是“韬略”之大成。守正出奇、避实击虚,才能克敌制胜;以静待哗、以佚待劳,才能治心治力;权衡情势、相机而动,才能胜算在握;知彼知己、知天知地,才能百战不殆……缜密的思想、深远的哲理、变换的战术,令人常读常新,总能在精练的文字中,突发“原来如此”的共鸣。
可以说,上至国家、下至平民,大到治国、小到修身,从《孙子兵法》中,皆可受教获益。“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太史公在自序中所言,令人深以为然。
插画:鼎然
上一篇:“梦”话
云无心,以出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