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诗,甘居陋室
有文有艺聚众家心中有诗 甘居陋室——读王淑惠老师的《漏屋水滴》陕西长安/王剑利熟知绥德女子、灞桥诗人王淑惠老师的人,或者读过她作品的人,都应该知道,王淑惠并不显赫但却非常的了不起。她大半生命运坎坷,却一直没有放弃自己写作的信念;虽然生活艰辛,却活得充实乐观。近几年,她连续出版了诗歌集《漏屋水滴》,散文集《生命的颜色》和自传体小说《凤凰鸟》,而且还在写着。在《漏屋水滴》后记中,作者写到:“回味我的大半生,最欣慰的事,就是与文学结缘,感谢上帝给了我这么一个神圣而美丽的爱好……我的灵魂有文学这根神经支撑,就是以使生命蓬勃盎然,激情喷涌,心浪喧响了。”写作之余,农闲时节,王老师还拿起画笔,画出了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牡丹花鸟图,馈赠予人。
相比于出了名的大家,王淑惠老师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卒,早在几年前,她出《漏屋水滴》的时候,西安市文化艺术处杨居礼老师在他的《民间诗人王淑惠》有这么一句话,说得动情,也说得颇有哲理。他说:“山上有一棵大树,山下有一棵大树,在世人的眼里,肯定是山上那棵树高,而在上帝的眼里,两棵树是一般般的高。”所以,我们在敬慕英雄的时候,在艳羡有成就人物的时候,同样需要关注更多的平民百姓,有仰望,也有平视,甚至俯视。我们的社会自古到今,毕竟还是平民多,而平民中又不乏有成就的人,王淑惠老师即是。
两三个月前,王淑惠老师给我寄来了她的《漏屋水滴》,我如饥似渴地读,但是,读得很慢很慢,因为我不懂诗。有时候又不得不合上书,因为我的感情尤特脆弱,读到“南燕秋归春又来/离人天涯无归期”(《离人泪》)“妈妈们每天抬头期盼朝霞/期盼太阳把胡子耍/父亲们恨不得用口里的唾液/救下每一棵苗芽”(《干旱的陕北》)这样的诗句,我都会潸然泪下,思维陷入无尽的沉思。作者出生在陕北,算得上是少小离家,但是她老大少回,然而乡音未改,乡情难却。读她的“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想起了分离就想哭/杨树梢梢柳树根/天底下就数亲娘亲/南下的燕子北上的鹰/天下的孩子就数儿子亲”(《高粱花花》)仿佛有信天游民歌飘进耳洞,令人荡气回肠。作者信手拈来的诗句,无不是在身居漏屋时发自心底的吟唱,无不是对自己当时境遇的一种自我排遣与解脱。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早先读作者《生命的颜色》中得到的有关信息。漏屋,名副其实,它坐落在作者所在的水沟村的一个土崖上。在《身矮居陋室》中,作者这样描述了漏屋最为真实的情景:“……墙上没有泥,屋顶没有天花板,日久天长,荆芭块和泥巴一块块往下掉,屋顶上的小窟窿变成了大窟窿,三间没有隔墙的大库房,像歌舞厅或排球场,只有两个一米见方的小窗,插着几根钢筋,露进两方手帕一样的光亮,灰暗灰暗,暗灰暗灰。这房子晴天通风,雨天漏水,冬天八面通风四面冷,屋顶能看见天空的星,最后直到满地水汪,漏湿箱,漏湿柜,漏湿装粮的口袋和棉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作者生活了二十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作者写下了《漏屋水滴》中的一首首诗作,就是这样的环境,作者也有了感情,有了眷恋和不舍。《别了漏屋》开头,作者如此写到:“2009年2月3日,天灰蒙蒙的阴着,干枯的桐树枝在冷风中颤动。一大早,坐落在水沟村北崖上我居住了20年的漏屋就要开拆,我怀着有些期盼而惋惜的心情,快步疾走在二十来年熟悉的土路上,要与漏屋做最后的告别,在漏屋前留个影,做永远的纪念。”从这样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遇而安,有情而重情。正是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每一首诗都是有感而发,有情而书,而且直抒胸臆,自然流畅,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我们不妨再欣赏其中的几首。《微尘》:拽不展的衣襟/叠不起的梦/无泪的微尘啊/无泪的微尘/满世界都是你的家/但你居无定所/满世界都是你的情/大气云朵蓝天微雨/星星和夜灯/你的梦絮般铺呈/绿都是你的向往/红都是你的激情/莫哀怨自己只是一粒微尘。在这首诗里,作者把自己比作一粒微尘,虽微不足道,却照样光鲜亮丽,悠闲自在,快乐无比。《高粱情》“……/高粱秸秸纳拍拍/处处多长心眼眼/弯弯梯田一层层/姑娘再好别分心/豌豆钱钱熬稀饭/想了媳妇回家转/山路窄来马路宽/哥哥走后提心又吊胆/阳坡上消雪背坡上冻/半夜里想哥哥心尖尖痛……”动人性情,悦人心灵外,陕北民歌巧妙的叠词、丰富的叠字等艺术特色也彰显得淋漓尽致,方言味更显十足。“风是一枝柔柔的杆/云是片片飘逸的叶片/月亮啊/亲爱的月亮/你是风枝头金灿灿的果果……”(《风得果果》)风是杆,云是叶,月亮是果,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这样的想象丰富奇特,无疑充满了梦幻童趣,给人以愉悦的享受。可以说,唯有诗人,唯有心中有诗的人,唯有热爱生命的人,才可写出这么美妙的诗句。
读《漏屋水滴》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这正是作者情感最为真实的反映。想想作者在四面透风,屋里望星的漏屋里,尚且安逸二十年,不正是用激情铺垫生命的历程,用苦心攀越人生的高峰,用心力穿透灵魂的织锦吗?王淑惠老师的《漏屋水滴》不只是她人生阅历的写照和赞歌,更是我们大家的值得细品的精神食粮。最后,祝愿她老人家晚年幸福,走出漏屋,创作出更多讴歌新生活的壮丽诗篇。作家简历:王剑利,小学语文教师,热爱读书,热爱人生,多写有温度的短文分享与人。现为长安作协会员。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校对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各栏目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投稿后请务必加主编微信:1391042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