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典 | 《除欲究本》卷一 · 七言(一)
《除欲究本》卷一
開天闢地古至今,古古今今不二春;
黑了又亮亮又黑,陰了又晴晴又陰。
吃了又便便又吃,飲了又解解又飲;
脫了又穿穿又脫,寢了又起起又寢。
賣弄智巧逞豪強,自己敗壞自精神;
百工技藝全都會,能者多勞自己身。
聰明伶俐才智廣,也是為奴作婢人;
古今都說有報應,倘若報應誰是真?
掙下虛名並浮利,難說報應不來侵;
再做還是世上事,再說還是這些文。
再活百年還如此,別有過處一洞春;
不如去巧守愚拙,性命有益養精神。
大道不離方寸地,但向玄關著意尋。
勸君不必勞形智,心死神活乃全真!
我腿生了一癬瘡,有時微疼有時癢;
些許小魔受不過,心上思慮發愁腸。
那天上街去化齋,看見一人苦難當;
渾身莫穿一條線,無肉皮包骨髏上。
雙睛塌在眼窯裏,形容似鬼人見慌;
雙腳都長脫骨疽,十個趾頭都掉光。
不能站立往前痿,這鋪痿到那鋪上;
我心見他十分苦,將就合他說家常。
我問他討能夠用,他說沒有那風光;
只是求其餓不死,就是上天外加賞。
我心又想我自己,無有一日不風光;
從來沒有忍過餓,冬夏也莫缺衣裳;
看來還算風流體,常把不足存心上。
只怕上天不肯依,遲早加災未可量。
老朽幼年走天下,到處風俗無大差;
遇過多少道學客,自己都把自己誇。
這個好比蒯文通,那比子貢會說話;
講到修行端的處,並無一人能放下。
幼年堂上有父母,這是理當放不下;
還有中年父母亡,別有大事心上掛。
兒大未曾娶下妻,女大未曾出了嫁;
他該人的人該他,有這幾件放不下。
還有孤身無掛礙,另外尋事心上掛;
晝夜思慮心出力,精神耗散真陽化。
一朝陽盡身自死,諸事自然都放下;
從來莫見活死人,把心不在物上掛。不能如此怎養神,單憑口說當了啥!
董清奇,清代河南邓州人,生卒年不详。他曾到处云游参访,且惯于赤足,乞食为生,颇有全真祖师苦志清修之风,故号“乞化道人”、“赤脚道人”,时人亦称“赤足董仙人”。
他的足迹遍布陕西、湖北、湖南、甘肃、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因而见多识广、德高望重。清代嘉庆丙寅年间,在八仙庵内有识之士的努力下,董清奇被聘为住持。
他勇于担当,雷厉风行,一方面致力恢复十方丛林制度,重新开坛演戒;一方面竭诚募化集资,对八仙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葺,据说西跨院即此时扩建而成,并增建邱祖殿。
董清奇还善于言辞,他把云游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汇编成一部《除欲究本》,以浅俗轻快的口吻和笔调宣扬三教合一的心性修养思想。嘉庆十八年,地方官绅商庶为他捐资出版了此书,为八仙宫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位修持高洁、见多识广的住持,感召力、凝聚力自然是巨大的,所以可以想象当时八仙宫香火鼎盛的情形,否则怎么能配得上“大振仙宫”这样的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