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认认真真写好一首诗,然后流传千古
初唐诗人张若虚,在历史上留下的资料非常有限,就连生卒年目前也不是很清楚,我们只知道他是扬州人,曾经当过兖州的兵曹,在山东一带做过官。
玄宗开元初年,张若虚和江南的几位文人贺知章、张旭和包融一起名扬京城、灵动京师,时人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作为一名诗人,张若虚只有两首诗流传下来。其中一首,《代答归梦还》,艺术水平比较一般;而另外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因为这首诗而名扬千古。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题目5个字就是这首诗的5个意象,而中心意象就是明月。
这首《春江花月夜》一共有36句,可以把它切成9个绝句,而且整首诗也是四句一转韵。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视野到长江下游,在辽阔的海面,明月似与潮水一起慢慢地涨上来。月光在水面上闪动,随着波流荡漾千万里,因此春江到处可见这明亮的月光。这4句就出现了春、江、月、夜4个意象。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水弯弯曲曲绕着花草丛生的郊野流淌,月光笼罩下的开满鲜花的树林好像洒下了雪珠。月色如霜在空中流动,不知觉间飞散;水滩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让人难以分明。(春天不会降霜,所以说“流”而不觉得“飞”;与下一句分不清白沙与月光,都是形容月光皎洁。)
这几句出现了花的意象,春江花月夜这5个元素都汇齐在整首诗的开头。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随着时序的推移,从诗歌开头的明月初升至月到中天,江和天浑然一体,看不到细小的纤尘,浑然天成的这幅空旷的画面中,只悬挂着一轮明月。
面对着这一轮皎皎明月,诗人不由自主的发问:这个世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什么人首先看到了天上的这轮明月呢?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消亡、延续、消亡、延续,在变动之中发展了人类的历史,而天上的明月则似乎是永恒的。所以不知江月执着地所待之人到底是谁呢?只看见江水日复一日地向东流去。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所带之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面对着这个世界每个人心中的这个世界呈现为他的自身的样态,呈现为他个性的样态,所以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珍惜的。
诗歌到了这里,主要就空中之月展开描写。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诗人笔锋一转,通过月亮边上的一片白云把思绪从月引到人。游子像一片白云悠然离去,只剩下思妇在青枫浦不胜忧愁。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的明月楼上相思不断?(青枫浦:地名,指思妇所在地;明月楼:思妇住所,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徘徊 一作:裴回)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天上的明月是美丽的、迷人的,同时也能撩拨人的情思,远在天边的游子和独守空房的思妇,看到的这轮月光,想起了远方亲爱的人,反而生出很多的忧愁。月光在楼上徘徊,应该照在思妇的梳妆台上。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捣衣砧”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因为古人所穿的丝质和麻质的衣服,到冬天的时候捣一捣,捣软之后才能上身,所以“捣衣砧”这个意象呢,在诗词中通常代表妻子对丈夫(女子对心上人)的爱与关心。比如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互相望着月亮却不能互通音信,如果我能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就好了。擅长飞行的鸿雁也无法飞出这愁苦的月光,擅长在水中跳跃的的鱼和蛟龙也只能激起一阵涟漪。(后两句借鸿雁和鱼龙的局限说人的愿望不过是空想。)
而在通讯快捷的今日,在异地的男女可以很容易地接到彼此的信息,便很难有诗歌中的浪漫了:我愿意化作一片月光,轻轻地走进你的梦乡。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春天行将结束,光阴飞逝,而自己却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江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天已经快亮了么?
(有说法解释上面“愿逐月华流照君”是女子的想象,而这四句又回到了游子的思绪中。)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距离无限遥远。希望远在他乡的游子能趁着月光回家,落月余晖摇荡在江树之间,江树摇曳生姿(象征离人的情思摇荡)。
碣石呢,指北方的一个地名,游子所在地;而潇湘,是南方的一个地名,思妇所在地。
全诗以月升起,又以月落结。
《春江花月夜》乃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相传创自陈后主,隋炀帝也有同题诗。此诗题材虽然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是已经摆脱宫体诗的藩篱,蕴含着宇宙与人生的哲理思索。
在宏大的自然中,有值得我们珍惜的爱情,有每个人存在的价值,有时光的飞逝,也有宇宙的永恒。
在当时的初唐诗坛,从统治者到主流文人,大家追捧的、热衷于创作的,还是模仿南朝那些堕落萎靡的宫体诗。而闻一多评论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洗净了梁、陈、隋、唐四代宫体诗的罪孽,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而他也在不经意间和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诗的路。
所以闻一多对这首诗不吝赞美:“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词,叫做“著作等身”,说有些人热衷于创作,著作很多,叠起来的高度与作者的身高相等。那么按照张若虚的这个创作的实践,似乎也不必如此。
认认真真写好一首诗,然后流传千古,就已经足够。
主要参考资料:
郁贤皓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闻一多《唐诗杂论》
图源:堆糖
@青于墨原创,未授权不得转载、摘录,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