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的书法风格
王铎的书法以真、行、草名世, 以二王为其书学本源。他重视古人的笔法, 以为“书不师古, 便落野俗一路, 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 所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从《拟山园帖》看, 他诸体悉备, 临习作品甚多, 就连应请之作, 他也常常以意临古作品赠人。
王铎亦博采众长, 虽自称“独宗羲、献”, 实则只是他对宗法古人的一种广义理解。从他的传世作品看, 他的涉猎面是相当广泛的, 如大楷《善建城碑铭》是颜鲁公面貌, 在《拟山园帖》中其大楷又甚似柳公权, 小楷则出自钟繇, 而自抒胸臆, 《拟山园帖》与《琅华馆帖》中的小楷, 气息高古, 体势宽博, 有明一代虽小楷佳者甚多, 他却能打破重围自成一格。
《拟山园帖》中还收有他的隶书, 从汉碑出, 不过他的隶书在他的一生中不是主流, 水平也不算很高。他一生最为擅长的是行草。从汉张芝的草书, 西晋的索靖到唐代虞、褚、旭、素, 包括他终身标举的二王, 均是从刻帖中获得。顾《平生壮观》中云:“闻其临《淳化阁帖》数部, 非功力如此, 焉能精妙如此?”可见, 《宋拓淳化阁帖》对其一生影响之深。
崇祯末年是王铎书法逐渐成熟定型的阶段。经过早年的临习“二王”和《宋拓淳化阁帖》, 此时的王铎已经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米芾身上。特别是他在崇祯十四年 (1641) 前后的作品, 无论从外观特点上, 还是从精神气质上看, 简直就是米书的翻版。
王铎对米芾书法所特有的跳宕笔法和欹侧字形有独到的领悟, 并拓展扩大到超长立轴上, 将米书特征作了尽情地发挥和别出心裁地演绎。在王铎的作品中, 米芾以“刷”为特征的用笔被纳入更为浑厚饱满的中锋绞转之中, 从而形成具有独具个性的用笔风格。
如果说王铎的用笔和结字是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了“二王”和米芾的特点的话, 那么墨色上的淋漓变化和章法上的饱满气势则突出体现了王铎个人对书法的理解和追求:“每书当于谭兵说剑, 时或不平感慨, 十指下发出意气, 辄有椎晋鄙之快。”这种理想境界在王铎的作品, 特别是长幅立轴中获得了充分展示:点画或墨韵淋漓, 但枯浓有致, 燥润相宜;字形虽奇斜错落, 却气韵连贯, 虚实浑然。这种晚明变革书派所特有的艺术风貌, 经过王铎的创造性发展, 已经进入到一个更成熟的高度。
王铎晚年的书法, 逐渐失去了明末那种飞腾跳掷和纵横淋漓, 尽管在技法上更趋娴熟稳定, 但毕竟少了几分自由放肆, 多了一些老成持重与平和雍容。失去了自由狂放的心态, 王铎的书法只能成为一种排遣闲闷和失落感、显示技巧才能的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