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炽为什么要把京城迁回南京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死于北征回京途中,朱高炽即位,改国号为洪熙,朱高炽生性儒雅,喜好读书,一年时间就把明朝的经济与政治带上了另一个台阶,当然其中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他的皇后也是个非常智慧的人。
朱高炽虽然在为时间只有一年,但是他励精图治,为当时明朝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在位期间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但是,朱高炽登基后,在扭转其父政策方面采取了一个最激烈的措施,即把京师迁回南京。
据说此举是夏元吉和其他高级朝廷官员提出来的,而朱高炽也有此意。提到原因,主要是因为北京距离残元较近,如果蒙古反扑,第一个受到侵扰的就是北京城,另外大多臣属从小都生活在南京,习惯了那里的气候。此外,朱高炽本人在南京当过监国,熟悉南京的情况,感到那里更为舒适。另外,维持北方首都的成本太大了,加大了国家的负担。综合这些因素,朱高炽想南迁。
朱棣为迁都回南京做了一些准备,他设南京守备,并派信任的将军和宦官去指挥。
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十六日,他定北京所有政府部门为行在。半个月后,他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谒朱元璋的皇陵,并留在那里负责。尽管南京地区有地震的报告,但皇帝的返回和他朝廷的南迁势在必行。
然而,朱高炽在实施这一行动前死去,他的继承者宣德帝朱瞻基并未参与这一计划,朱瞻基与永乐帝更亲近,对偏向北方的政策不那么讨厌。
北京依然是京师,南京又成了辅助性的都城。